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族譜研究

鐘山依據一些族譜的進士、貢生、舉人的編撰的教育志、地方誌是不齊全的;就如厚主坊(今回龍橋背村)僅僅記載舉人董維、貢生董顯,但沒有記載弘治五年的歲貢董仁茂;也沒有記載鐘山縣鐘山鎮馬山村董世華貢生、董伊唐貢生。


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廣西 賀州鐘山 董全吉

今廣西賀州鐘山(民國前為富川縣)有三支派董氏,最早來源是南宋董槐後裔,《宋史 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記載:“六年(公元 1246年),召至闕,辭。出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又辭。權廣西運判兼提點刑獄。宰相移書槐曰:“國家方用兵,人臣不辭急難,公幸毋固辭。”槐即日就道,至邕州,上守禦七策。邕州之地西通諸蠻夷,南引交址及符奴、月烏、流鱗之屬,數寇邊,槐與約無相侵,推赤心遇之,皆伏不動。又與交址約五事:一無犯邊,二歸我侵地,三還滷掠生口,四奉正朔,五通貿易。於是遣使來獻方物、大象南方悉定。”因董槐至靜江府(今桂林。桂林在南宋、元時期又稱為"靜江"。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改靜江府為桂林府)、邕州(今廣西南寧舊為邕州治所。邕州,唐改南晉州置。治宣化,即今南寧市。),鐘山董氏族譜記載:“槐公娶黃氏生世福、世祿、世禎、世祥。世祥公為元朝廣西吏目,娶孫氏,生士通、士達、士選、士逵、士遠、士遙六子。仍居桂林府前街,後於元朝世祖第十年,共立政鄉董家裡,在東鄉;士選公娶謝氏。生芝榮、芝華、芝藍三子。芝榮生四子,副舉;芝華養二男,政鄉仍系董家裡居住,自立浪頭村。”

據考證,董槐後裔有四大支系,分別為江西支系(後遷徙主要集中在湖北、河南等地)、江蘇支系、浙江支系、廣西鐘山與欽州等地支系。明朝嘉靖十三年甲午歲三月二十九日的董元瑀公碑文至今清晰且記載:“諱元瑀姓董氏,宋右丞相董槐之裔孫。……至宋朝徙至粵西。譜系已有可考。自槐公以下十四代。至俊庸子董維景泰七年舉人,自國朝初以事遷富川奉政鄉三都之厚主村。曾太父諱董仁茂、太父諱顯,父子俱員子。記膺貢有司上春官八訶、大廷育成均紀選監。諱董鼎崇紫德弗仕。”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明朝嘉靖時期的董元瑀墓碑


照片p1510622 南宋右丞相董槐之裔孫元瑀公墓

一、鐘山馬山村的董氏由來

芝藍公自桂林府臨桂縣董家裡東鄉村,於元順帝25年(公元1357年)遷徙富水縣立居厚主坊巳山亥向,成為廣西鐘山董氏開基之祖,娶馮氏。生文乾、文坤;文坤公明朱帝洪武三年上舉,里長。妣李氏,生二子斌、武。二十四年遇造立籍,奉政鄉第三都第四甲,文坤戶糧米二十四石六鬥;董斌公建文二年任山西交城縣丞,娶黃氏;斌公次子董餘,娶鍾氏。永樂六年任山西交城案牘;餘公次子董俊庸公承居厚主坊。為人忠厚易直,幸遇其他支系的先祖始徙居,言及族兄族弟。後以二公為序,並以庸公為始祖。鐘山以此排序為第一代。庸公娶廖氏,葬南蛇嘴,生二子董統、董維;維公生於明朝正統年間,弘治年間去世。為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丙子科舉人;董維長子董仁茂,明弘治五年歲貢(馬山族譜記載),生一子董顯(字華祿);董顯:仁茂之子。字華祿。妣鍾、庶李氏。為人性善,敏而好學,得游泮水,而得膺貢。成化四年戊子,寶興有司乃祿公,書宮祿公舊爺同贐祿公入試。升入京師國子監。歸修祖居厚主老村及湖塘坊(今護塘)二處。其中三座門臺、戶閥、天池欄石,紅石鑿成牡丹蓮花等物,但浮。制鑿上馬下馬石鼓四端,玉成已畢。後銓選為士,為禮部任職春官。尚未赴任而亡。鍾氏生長子鼎崇,李氏生次子鼎嵩公居住湖塘。長女婿潘溫良,次女婿鍾宗海;鼎嵩公生三子:董元綜、董真、董瑛。鼎嵩公早逝,婆帶次子董真、胎中之子董瑛改嫁馬山。


董瑛公長子董員效,字靠山,邑庠生。生於辛未年十月吉日吉時,李氏生一子:子仲;董瑛公第三子員敏公。庠生,生五子:紹舒、景舒、仰舒、希舒、繼舒。這一代人出了兩位有文化的庠生,遂把董真、董瑛後裔改回董姓。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p1070359 老舊譜兩本的照片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 p1070360 族譜記載南宋右丞相先祖董槐

二、馬山村英才出類拔萃

(一)《明處士樂莊董賢二公之墳墓》即董子仲公墓記載

族譜記載:董子仲公,員效(元效)公之子。字樂莊,邑庠生。生於壬寅年八月十五日巳時,享壽八旬有七,終於戊辰年正月十七日午時。葬於十八澗坐壬丙向。鍾氏生於丁酉年十二月三十日申時,卒於戊戌年十一月廿九日寅時,葬於鱉嶺。鍾氏生四子:舜、禹、昌、盛。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董子仲墓碑

清朝乾隆年間重新立的董子仲公墓碑,記載《明處士樂莊董賢二公之墳墓》(董賢,與堂叔董子賢不同):我祖諱子仲號樂莊……孝男舜、禹、昌、盛,媳鍾、周、周、周氏,孝孫:賓儒、佳儒、醇儒(武生)、天人(天儒,廩生)、文儒(庠生)、聖儒、紹儒、振儒。天人(推測應該為天儒)稟生,文儒庠生;孫媳:虞、鍾、劉、鍾、盧、周氏;曾孫:光翰、光表(依據族譜記載:後裔分支馬山仔、桂林)、光宗、光裕、光同、光上、光朝、光前、光碧、光宸。

從旁邊另外立的碑文記載:“我祖董仁公之孫憲珍公之子”,那麼依據世系則為:董瑛(董仁)、員效(憲珍、字樂莊、)”。依據其子,“士科,郡廩生,崇禎元年纂修族譜”則董子仲公,生於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八月十五日巳時,終於戊辰年(崇禎元年1628年)正月十七日午時。【處士】,古時候稱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 男子隱居不出仕。

(二)、董禹公(號:士科,郡廩生),崇禎元年纂修族譜。

董禹,號:士科,郡廩生,崇禎元年纂修族譜。娶宋氏,生三子:天儒(子仲公墓碑記天人)、文儒、醇儒。

(三)、董其俊(字:超然。郡廩生):康熙六十年辛丑歲超然撰續族譜。

董光表公:賓儒公長子,依據族譜記載:後裔分支馬山仔、桂林;董光翰公:賓儒公次子。楊氏生三子:其廣(字:必弘)、其所(字:必頌)、其序(字:必秀)。

董瑛-----員敏(瑛公第三子,庠生)-----紹舒(員敏公長子)-------董昆-------學程(昆公長子)------光輝(雪程公長子)------董其俊(字超然,學程公次子),康熙六十年辛丑歲超然撰續族譜。生二子:世良、世矛。

(四)兩代貢生的外遷後裔遷徙不詳

1、 光翰公生三子:其廣(字必弘)、其所(必頌)、董其序(字必秀)墓碑記載

(1)清處士號彝成諱董必弘太公墓

光翰公長子也生於順治甲午年正月十七日值併火……遷之□止奉慈母下檜幼弟謙和持己模誠待物綽有古人風馬概採享□□永歿於康熙戊寅年五月十三日男僅四歲□氏潘性□ 懿德□相禮□主父志日以艱難誥誡諸□□父□以義□□訓男□兢兢業業餘室家□有創建之貽諸嗣□列宮牆此皆我父□訓□□□□升文陰行碩德之所致云爾用是志以垂不朽……男曆元貢生媳鍾氏孫延謨貢生延訓庠生延誥庠生孫媳周張鍾楊鍾氏曾孫蓂槐芳荃莢蕃媳周莫□楊廖陶氏玄孫……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立。【生於順治甲午年(1654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歿於康熙戊寅年(1698三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墓碑記載有曾孫:蓂、槐、芳、荃、莢、蕃。族譜僅僅記載郡齡、昌齡、蓂、蓉、莢】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董必弘墓碑

(2)董必頌公墓碑

我曾祖五世董賓儒公孫高祖光翰公之子也諱必頌字其所號自慊彝成太公二包弟一體九公二包兄弟其序太公之堂兄也生順治癸巳三月初七終壬子四月享壽六旬曾祖母鐘氏繼廖氏生祖父膺元振元庠生媳祖母盧楊韋孫我父伊昌伊湄孫媳我母鐘周曾孫正林廣輝曾孫媳李氏元介俊乾隆癸巳潤三月同日曾孫立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董必頌墓碑

(3)董必秀公墓碑

我父董賓儒公之孫光翰公之子也,生於康熙己酉年(1669)正月二十日寅時,終於雍正戊申(1728)八月十五日午時,享壽六旬。男世賢、世相世師、世友,媳盧、張、楊、黃氏、孫伊美、伊瑞、伊松、伊星、伊述、伊連、伊栢。父諱必秀,字其序,號一體。原配盧氏,孫媳楊、鍾、李、黃、梁、鍾氏;曾孫鳳林、東林、柱林、壬林、羽林、柄林、金林、春林。曾孫媳:鍾、唐氏。女適頂天巖壻廖元相。 乾隆癸巳潤三月廿六立丁山癸向

必秀公墓碑記載有四子,族譜缺少世賢。墓碑記載之孫:伊美、伊瑞、伊松、伊星、伊述、伊連、伊栢。族譜僅僅記載:必頌之孫伊美、世相之子伊松、世師之子伊瑞、伊廉,世友之子伊高。伊廉應該為伊連,伊高可能是伊星。而此墓碑把曾孫為“林”字輩,應該與“齡”相同。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董必秀墓碑

2、皇清待贈修職郎董號燕豐公墓(董世華、字曆元,號樂莊)

依據董世華(字曆元,貢生)墓碑記載世系為:7子仲(號樂莊)---8董舜----9賓儒----10光翰---11其廣(字必弘)----12世華(字:曆元,貢生。墓碑記載為號燕豐公“原任雲南元江里民府知新平縣事”)----13伊唐(字延謨,貢生,乾隆二十九年永寧州儒學正堂,生郡齡、昌齡二子,遷徙不詳)、伊虞(字延訓,庠生,生蓂、蓉;遷徙不詳)、伊夏(字延誥,庠生,生介恩,介惠;介恩生安春、寧春,宦春三子,遷徙不詳)-----14郡齡、昌齡(後裔遷徙不詳)】

墓碑記載:父生於康熙三十三年歲次甲戌八月初七日,終於乾隆三十三年歲次乙未三月廿三日巳時。……女婿周嗣藝庠生盧祖業陶豐鈦字《皇清待贈修職郎董號燕豐公墓》長男延謨,歲貢。媳周氏、張氏。孫□,孫媳、莫氏……;次男延訓,庠生。媳鍾氏、楊氏。孫□,孫媳:楊氏、盧氏……;三男延誥,庠生,媳鍾氏。孫□,孫媳陶氏、楊氏……元孫:介儼、介儀……乾隆三十三年歲次戊子二月十七日立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貢生董世華墓碑

2019年新立的碑文:祀男延謨、延訓、延誥;孫男:董蒖、董葩、董槐、董芳、董荃、董茰、董蕃;曾孫:介德、介惠、介恩;玄孫:顯春、程春、愈春;來孫:啟寬、啟甲、啟佔;晜孫:月慶、光慶、佑慶、欽慶、普慶;仍孫:太科、太考、太福、太壽、太富、太貴、太益、太敬;雲孫:孟昌、冬昌、庭昌、廣昌、寅昌、星昌捐昌、雄輝、雄斌、轉昌、高昌、瑞昌、才昌、沛昌、相昌、信昌、機昌;耳孫:進恆、進記、進達、進信、進章、進運、進仕、進部、進逢、進樹、進居、進乾、進兵、進周、進連、進啟、進功、耕良、虹良、進貴、進春、進勤、進強、晉庚、晉智、董堅;二十三代:海文、戀文、恰文、符文、耀文、警文、振文、林文、真文、源文、庭文、浩文、周文、權文、慶文、正文、志文、成文、恰文、宣文、虹文、彥文、富文、小文、安倪、董彪、董烽;二十四代:星宏、政釗、和鑫、其金、其舉、慶豐、慶屹、慶康。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p1070328 族譜記載:董其廣字必弘生世華,世華字曆元,貢生


從新立碑文的後裔名字,結合舊碑文以及《明處士樂莊董賢二公之墳墓》(董子仲墓)、《清處士號彝成諱董必弘太公》、《族譜》發現:(1)“延”與“伊”是否為本地聲音的類似,但屬於同一輩。其名字是否有相同者?;(2)必秀公(是貢生董世華字曆元的父親,有幾兄弟)墓有:伊美、伊瑞、伊松、伊星、伊述、伊連、伊栢;《皇清待贈修職郎董號燕豐公墓》有:長男延謨、次男延訓、三男延誥,沒有出現“伊”;(3)依據《清處士號彝成諱董必弘太公墓》記載:墓碑記載有曾孫:蓂、槐、芳、荃、莢、蕃。族譜僅僅記載郡齡、昌齡、蓂、蓉、莢;(4)2019年新立的碑文記載:孫男:董蒖、董葩、董槐、董芳、董荃、董茰、董蕃;(5)《族譜》記載有:伊唐(字延謨,貢生,乾隆二十九年永寧州儒學正堂生郡齡、昌齡二子)、伊虞(字延訓,庠生,生蓂、蓉)、伊夏(字延誥,庠生,生介恩,介惠)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 p1070329 族譜記載: 兩世代父子皆為貢生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p1070289 族譜記載:世華、伊唐父子皆為貢生


因此:族譜中的郡齡、昌齡、蓂、蓉、介恩,介惠;與《清處士號彝成諱董必弘太公墓》記載:墓碑記載的:蓂、槐、芳、荃、莢、蕃。2019年新立碑文的:蒖、葩、槐、芳、荃、茰、蕃;三者對比,2019年多一人。必弘公墓的名字寫法不同,但人數一致;2019年的“蒖”應該是“冥”的筆誤、“茰”應該是“莢”的筆誤。

另:乾隆三十三歲次戊子二月,燕豐公墓(董世華、字曆元,號樂莊)敘述功績碑文:“原任雲南原江里民府知新平縣事年□家眷弟鍾清”,證明其任職的情形。

從這兩代貢生的後裔看,只有“介惠公”的後裔,也就是“郡齡、昌齡、蓂、蓉、介恩,介惠”或者“蓂、槐、芳、荃、莢、蕃。”中,只有一個兄弟在原地居住,其他遷徙外地,一直沒有聯繫。

3、舊譜記載發現的馬山村有四位修譜人

見上文,從留存的族譜記載,馬山村修譜有:董禹,號士科,郡廩生,崇禎元年纂修族譜;董其俊(字:超然。郡廩生),康熙六十年辛丑歲超然撰續族譜;乾隆三十年董伊唐名延謨貢生修譜、 嘉慶十二年董長清修譜。董長清世系為:6董真---7員敦----8子初-----9董魁----10克賢-----11其聲----12世珍-----13德盛----14紹義-----15正仕----16松春----17啟章-----18長清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p1070325 董禹公,字士科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p1070303 董其俊字超然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p1070312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p1070313


三、民國期間對湖南董氏要回家祭祖的傳聞

如上文所述,《族譜》記載有:伊唐(字延謨,貢生,乾隆二十九年永寧州儒學正堂,生郡齡、昌齡二子)、伊虞(字延訓,庠生,生蓂、蓉)、伊夏(字延誥,庠生,生介恩,介惠)。也就是墓碑上記載的:“郡齡、昌齡、蓂、蓉、介恩,介惠”或者“蓂、槐、芳、荃、莢、蕃。”只有一個留存祖居地。

儒學正堂是指的這所儒學裡的一把手,最高官。正堂是指正印官。儒學正堂就是教諭。教諭是學官名,正八品。永寧州,明隆慶五年(1571年)升古田縣置,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永福縣西北壽城。屬桂林府。清因之。1913年廢州改為永寧縣。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從乾隆二十九年儒學正堂,當時屬於鐘山的14世代,距今應該繁衍10代左右。

傳聞民國時期有湖南的董氏宗親,要回鐘山(舊為富川縣)掃墓,說出“石圍塘”、“老村”的地名,但至今失聯。依據當時住地,應該在廣西桂林、貴州、湖南為主擴散。

2020年9月25日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 p1070268 崇禎元年郡廩生董士科修譜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p1071271 康熙六十年董其俊字超然邑庠修譜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070311 康熙六十年董其俊字超然修譜


廣西鐘山清朝兩代貢生的董氏後裔遷徙查詢

照片 p1070274 嘉慶十二年董長清修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