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持久戰,我們準備好與新冠病毒中長期共存了嗎?

自年初新冠疫情流行以來,中國打上半場,歐美打下半場,到現在似乎看到了下半場的拐點。但其實從全球209個國家200萬的確診病例來看,病毒已經全球流行,如果從中期看,現在大家都在上半場,只不過中國是開場5分鐘,歐美是15-35分鐘,臨近上半場終場的可能是印度、拉美和非洲。夏天是中場休息,秋天11月開始是下半場,防疫跨年基本是大概率事件。如果疫苗研製沒有突飛性進展,病毒與我們長期共存幾年都是可能的。

歐美國家應對疫情的方式跟我們有很大不同,他們是小政府精打細算、量力而行,被民眾包容小錯誤,還可以糾偏,即使出現那麼多感染者和死亡,其政府支持率還在上升;小政府授權制,為授權負責,合法即是合理。

國內2月底疫情就已經基本控制住了,那之後這1個半月我們做了什麼?

一、研製疫苗,這是必須的,也是各國的主要投入,因為只有疫苗才能實現群體免疫,控制疫情。現在疫苗技術的水平比50年前乙肝疫苗時期應該是有了飛躍式的提高。估計不會用好幾年,但是怎麼也要半年到2年的時間。之前H1N7禽流感和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的疫苗也未見大規模普及。所以,疫苗方面的研究還任重道遠,要形成乙肝疫苗那種群體免疫恐怕要相當長的時間,也許是5年。


論持久戰,我們準備好與新冠病毒中長期共存了嗎?


二、對病毒走勢的分析預測。其實已經不用預測了,從病毒在歐洲開始傳播就意味著全球範圍內已經蔓延封不死了,那麼封不死就意味著要長期共存,至少共存到有疫苗或者特效藥以後。從現在看這個時間最樂觀也要到下半年到秋季,很有可能是又一次跨年流行的開始。我們應該建立相應的分級預案,並有前瞻性,不只是封堵還有疏導,建立隔離區和檢測機制。

三、檢驗盒,我們援助了其他國家檢測盒、也被提出準確率低的問題。美國出現了幾分鐘的檢測方法、還有指血檢測的方法,我們在這方面到底有沒有進步?還是已經沒人搞這個了因為不在風口。與病毒共存,需要大量的檢驗盒,需要快速高效的檢測手段,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檢驗,讓病毒的感染從未知到已知。


論持久戰,我們準備好與新冠病毒中長期共存了嗎?


四、全國一體化的入境聯防聯控措施,從3月初意大利開始開始爆發,到3月底減少航班、失效簽證控制入境,我們的動作晚了半個月,說明沒有預案!!!有多起入境後自由活動的確診病例,也有取道其他城市入境轉乘國內航班回家的。只能說謝天謝地沒有造成二次傳播。如果病毒長期存在,而境外大都已成汙染區,那麼必然要建立入境隔離區制度,集中入境、集中隔離。所有對外合作對外交往也要遵守這樣的原則。

未來的防控機制應該從防控未知向有針對性的防控已知轉變,以前我們不知道誰是病毒感染者和傳播者,所以就全民皆兵,嚴防嚴控。之後隨著檢驗盒的普及,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每個個體是否感染,然後基於此制定相應的防護和隔離措施。基本手段就像現在對待入境者,從流動人員和服務人員入手,全面檢測,再逐漸擴大到居家人員。


論持久戰,我們準備好與新冠病毒中長期共存了嗎?


五、國內的生產生活正常化,要建立多極防控標準,不可能一直高壓管理。所以必須從全面防控未知向有針對性的防控已知改變,這樣才能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打個比方,就是從黑暗森林模式,向人人佩戴健康標籤模式。

六、建立應急機動醫療體系。常規的,北京在2003年SARS期間建立了小湯山醫院,武漢這次建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也許各省都需要有這樣一家傳染病醫院。另外,傳說的美國醫療船,我們也要建幾艘醫療船,還有醫療專列,醫療車,並可以快速移動組建臨時醫院。還有就是方艙醫院可以形成操作手冊,像預備隊醫院,需要時快速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