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一族古代的生活故事來源之傳說:傳人所聞,聽人所說

導言:民眾面對日常發生的事件有表述的需要,這種表述是他們情感宣洩的手段,民眾這種表述、宣洩的需求就是創作傳說最原發性的動力。華夏一族農業立國的現實基礎使我國世代百姓很難擺脫艱難度日的生活狀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狀態是勞碌困苦、單調枯燥的,尤其是面對統治階級的壓迫時,民眾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當她們看到統治階級整日的載歌載舞,而自己卻面對機械重複的日常生活,他們需要宣洩自己的情感,用豐富的精神生活來來調適單調的物質生活,傳說的產生對於瞭解歷史人物的發展有著引導作用,雖說其科學性不及正史材料,但其反映出來的卻恰恰是當時民眾最為真實的心聲。

華夏一族古代的生活故事來源之傳說:傳人所聞,聽人所說

古代傳說圖片

一、人物傳說的整體發展

民眾對自己身邊各色人物的瞭解,尤其是對統治階級真實面目的瞭然於胸是產生各種人物傳說的基礎。然後人物傳說也有很多種,各式各樣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民眾心聲。總之,社會上各行各業,各型各色的人都被民眾觀察揣摩,創作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傳說。這些人物傳說主要彰顯了這些人物不同於俗的性格特點或者行為方式。

華夏一族古代的生活故事來源之傳說:傳人所聞,聽人所說

傳說總集書

例如民眾因為對自身創造力與創造精神的肯定與自豪創作了大量的工匠及手工藝製品的傳說;民眾將自己對理想政權的期望與追求,執著地依附在"清官"身上,由此產生了"清官傳說";民眾為了滿足自己對宮廷內帷的好奇之心創作了數不勝數的帝王將相傳說;民眾為了表達對歷代農民起義領頭者的崇敬與追憶創作了農民起義領袖的傳說,其實整個人物傳說的發展也就是民眾將自己得不到的寄託在他人身上,或者說將自己所厭惡的表達出來。

二、人物傳說之徐文長

徐文長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劇作家、文學家。詩文、書畫、音樂、戲曲創作無不擅長。他在少年時代就頗負盛名,但是其卓爾不群的才智、仕途的失意、婚姻生活的不幸等都給他後來的生活道路鋪滿了荊棘。被人稱羨的聰明才幹與被人鄙視唾棄的人生命運使他成為民間傳說講述者津津樂道的對象。在民間傳說中,他被看成是中國人物傳說中的奇人,有關他多舛的人生命運,、豐富的生活閱歷、獨立特行的個性都被吸收到傳說創作中去,使他成為江浙紹興一代最著名的"機智型"人物之一。

華夏一族古代的生活故事來源之傳說:傳人所聞,聽人所說

徐文長肖像

人物傳說中的常常出現主人公不同但是行為相似的情況,這種人物被稱為"箭垛式人物",像滾雪球似地把相近或者類似人物的性格行為都集中在某一個人物身上,並且生髮開去,使人物越發典型集中,成為某一種人物群體的代表。傳說中徐文長常常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代表,在他身上幾乎集中了知識分子所有的特徵。他是吟詩作賦的學者,其性格是學識、機智和粗鄙的混合。

三、人物傳說之雍正

歷史上雍正皇帝大興文字獄造成許多冤假錯案,民眾對他深惡痛絕,因此有關他的傳說就充滿了鄙棄之意,指出其帝王之位來得不明不白。傳說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少年時就酗酒好鬥,是個十足的無賴。康熙69歲那年冬天,出外圍獵,途中忽然舊病復發,只好暫住暢春園養病。雍正知道這件事情後,立即帶了一幫親信趕到暢春園。康熙的病眼看一日日加重,於是寫下密詔:"朕十四皇子德才兼備,確肖朕功,著即繼承大統。"而當時的十四皇子正在邊疆保家衛國,四皇子雍在此改密詔,登上皇位。

華夏一族古代的生活故事來源之傳說:傳人所聞,聽人所說

雍正肖像

其實,雍正皇帝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他躬勤克儉,為乾隆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正史中關於他順承帝位的記載是:"十一月戊子,上(康熙帝)不豫,還駐暢春園。以貝子胤裪輔國公吳爾佔為滿洲都統。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清朝作為偏居東北的少數民族越過山海關竊取明朝政權,這對漢民族來說是極大的羞辱,因此漢民族才會極盡能事對清朝各位皇帝揶揄諷刺,封建帝王正常的權位交替也被民眾塗抹上刀光劍影、陰險狡詐的色彩。

在民眾看來連帝王之位都可以來得不明不白,那麼這個王朝還有什麼是清白的呢?因此這種不同於正史記載的傳說表現了民眾對歷史人物及事件的歷史評判,抒發了他們樸素的歷史情感,這種藉助口頭傳說公開抒發表露民眾自己的歷史情感是傳說形成和流佈的基礎,是形成傳說最具有說服力度的基石。

四、以環境為主的風俗傳說

民眾對自己身邊所處地理環境的瞭解對當地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出現的歷史人物的熟悉是風物或者風俗傳說產生的基礎。這種傳承記憶不是民眾情感的無序堆積,而是民眾對此地的風物風貌及社會變遷做出的最深刻體悟。譬如,雲山幻影的王莽林景區地處黃土高原與中州平原斷裂地帶之最險要處,是山西陵川縣與河南輝縣的界山,因王莽追殺劉秀曾在此駐軍而得名。

華夏一族古代的生活故事來源之傳說:傳人所聞,聽人所說

王莽林景區

景區內的劉秀城、馬武山、崑山、寶劍峰等地名也都與漢末王莽與劉秀這段刀光劍影的爭鬥有關。劉秀城,一座四面都是懸崖峭壁的孤山,周圍三十華里,險勢天成,北面和王莽嶺相接,有溝壑相隔,叫"城壕溝"。山間只有一條小山叫"掰破梯",可通向山頂,傳說劉秀被被困時,劉秀利用"懸羊擂鼓、餓馬嘶鳴"的緩兵之計,順此路逃亡昆陽,為公元23年發生的昆陽決戰埋下伏筆。現在山頂上存留的斑斑房基與片片殘瓦與當地民眾口頭上的王莽趕劉秀的傳說相互對照,為這段塵封千年的歷史做著最好的見證。

總結:傳說就是民眾對自身生活不滿或者對理想生活嚮往的口頭表述,並且在對不滿的揭露和理想的追求過程中鮮明地表達了民眾的歷史價值評判標準傳說其實也是和神話沾邊的,當民眾將一個喜歡或者仰慕的人神化的時候,突出其豐功偉績,也就構成了傳說最基本的態勢,不少傳說故事裡面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神話的影子,例如古代君王出生的天降祥瑞,又比如古代著名戰爭中的天降異像以致於不攻而敗。傳說比起正史書籍這些更具有吸引性,代代相傳下來的東西自然而然會沾上歷史的氣息,所以它也是具有歷史性的。傳說的發展對於歷史的傳承還是具有一定的意義的,須臾數年,歷史依舊向前,百年之前的故事在今天依然在口邊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