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方說解:太極傳人的修養

李劍方 一極課堂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古今太極聖賢,無一不是學養深厚、膽識過人,集文武於一身的雄才大家。

歷史發展到今天,作為有責任、有修養的太極傳人,既要步武前賢,繼承優秀傳統;又要跟上時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未來。要做到這些,就必須打牢習武修身之根基。

王其和太極拳以“德、真、悟、恆”四字要旨作為本門所奉行的準則。本人歷經半個世紀,對其內涵心悟體驗,由淺入深,日積月累,深受教益。

李劍方說解:太極傳人的修養

德為首

德之核心要義是善。

一、存善念。“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習拳先立德,立德重修心。

1)要常守忠孝之心,愛崗敬業,克己守禮,孝敬老人,尊師重道,做一個對人民、對國家、對社會、對世道人心有用有益的人;

2)要常修仁慈之心,仁義平和,與人為善,成人之美,助人為樂,兼容幷包,博採眾長,敦厚謙遜,和睦共容,身體力行促進社會和諧。既練就強健的體魄,更要鑄就頑強的毅力和寬廣的胸懷,堅守著心中仁義禮智信勇的情操,培育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精神,涵養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之風;要堅持以武會友,攜手並進,而決不能以武樹敵,互相爭鬥。擁有強大的力量,是為了更好的激濁揚清,奉獻社會,而決不是要把別人踩在腳下。

3)要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師長、感恩社會、感恩相助之人,感恩萬物,惜緣重義,知恩圖報。

二、出善言。要有文化、有涵養,講真話,光明磊落,通情達禮,激活和煥發人們內心由傳統文化長期薰陶而形成的價值理念和人格追求。

三、行善舉。要有責任,講奉獻,追求正義,敬重法則,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時時處處以理想人格為榜樣和目標。

李劍方說解:太極傳人的修養

真為本

真之核心要義是實。

一、要求真傳。傳統功夫博大精深、系統科學,是歷代聖先賢集多家學問之大成,融會貫通、千錘百煉而形成的,必須在明師精心指導之下,勤學苦練、悉心揣摩,方能得其要領真諦。

二、要練真功。通過老師指教,明白了道理,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實實在在把功夫練到身上,這樣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悟為途

悟之核心要義是精。

武功修煉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只靠簡單機械的苦功笨力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必須得其要竅、循其途徑、精練細悟。

一、要悟其理。不明拳理,如盲人騎瞎馬,很難開竅。悟拳理要準確、深入、系統、切實,力戒斷章取義、簡單片面、生搬硬套、淺嘗輒止。

二、要悟其體。無論是書本理論還是老師傳授,一切要領都要通過自身去體驗,只有感受到的東西才能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明確方向,堅定信心。

三、要悟其意。武術之精髓在於精、氣、神,無論哪門哪派,一舉一動皆有意念。從基礎階段的姿勢、招法,到具備了一定功夫的勁別、身法,再到高級階段的神明、心法,都是意念的引導和昇華。

李劍方說解:太極傳人的修養

恆為果

恆之核心要義是常。

一、要有一種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和毅力,但人生有限,數十年如一日在刻苦之中煎熬,絕非武術修煉的理想境界。只憑激情衝動和刻意追求難以持久。

二、要戒浮去燥,平心靜氣,勤攻吾短,靡恃己長,使自我修煉成為常態,融入生活,進而成為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身心愉悅、精神享受的狀態下去體驗傳統文武之道的無窮樂趣。

德行天下善為根,真法實功練在身。悟到精微知奧妙,恆常樂鑄太極魂。




作者簡介:

李劍方說解:太極傳人的修養

李劍方,1957年出生,河北省任縣人,中國武術八段。

自幼習武,13歲受教於王其和太極拳第二代傳人劉仁海先生,後遵師遺囑,又拜姚繼祖、傅鍾文、王榮堂等先生為師,習練武式、楊式太極拳和八卦掌。

先後出版《太極文武論》《王其和太極拳圖冊》《耕暇集》《求索》《草書太極拳論》等多部專著,發表多篇論文並在高層學術研討會上獲獎。曾任河北省武協副主席、河北省太極拳協會名譽主席、河北省王其和太極拳協會名譽主席,《世界太極拳藍皮書》專家編委、人民網“人民太極發展聯盟”首席專家。為中國書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北省詩詞協會名譽會長。被河北大學、河北師大、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省體院、邯鄲學院等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或研究生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