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哲学 | 意识是人脑高度发展的产物,机器不可能替代或统治人类

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世界的反应,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

无机界没有感觉,转化为有机物,出现生命后,产生刺激感应和感觉,人类意识是伟大飞跃。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

知哲学 | 意识是人脑高度发展的产物,机器不可能替代或统治人类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结果,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劳动不仅是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的意识的决定力量,也是意识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劳动改变和建立新的社会物质条件,推动社会发展,使人类意识内容日益丰富。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离开社会,就不可能有人的意识。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

人脑是高度完善的特殊物质器官,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而意识则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

我国古代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明朝李时珍才说“脑为元神之府”。

3.人工智能的人造机器,根本不能同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脑相提并论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控制论、信息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发展,人们已经能够用机械、电子的装置模拟人脑的部分思维功能。根据控制论原理、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出电脑来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这就是人工智能。

知哲学 | 意识是人脑高度发展的产物,机器不可能替代或统治人类

人工智能的人造机器,根本不能同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脑相提并论

“机器思维将替代人的思维并统治人”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人类思维建立在生理——心理过程,人工智能建立在机械——物理过程。人工智能必须有人的意识参与才行,计算机仍然是人的工具,是人的智能的物化。人造的智能机器,根本不能同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脑相提并论。

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即表现在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又表现在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的物质世界,但并不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简单再现。

感觉是意识反映物质世界的初级形式,是意识的出发点,也是构成一切意识现象的基础。

思维是意识反映物质世界的最高形式。

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动地反映世界,而且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类的行动和动物的活动有根本的区别。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只是一种本能。如蜜蜂酿蜜、蜘蛛织网等活动看似有计划、有意识,其实只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人类则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与客观事物的关系,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在行动前有目标和规划。

知哲学 | 意识是人脑高度发展的产物,机器不可能替代或统治人类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而人类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与客观事物的关系,能预见自己活动的成果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在于此。人类有意识地不断创造出一个生存所需的“客观世界”,使周围的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界。

意识的能动作用,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的性质,分为促进事物的发展和阻碍食物的发展。意识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是反映外部世界。过程为:认识(最根本)——预见——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通过意志、信念和情感等)指导控制行动——规范调整社会成员关系和行动

四、总结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要反对两种片面观点:一是形而上学机械论,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是唯心主义,表现出“精神万能论”和“唯意志论”。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达到主客观的一致。

除了我们头脑的产物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扬自觉的能动性,反对主观主义。

知哲学 | 意识是人脑高度发展的产物,机器不可能替代或统治人类

知南——你的知识知南

参考资料:韩树英,《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2004,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