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共享電單車正在形成新的戰場。

中國有2700多個縣,加上260個左右的地級市,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居住著數億有共享電單車出行需求的居民。電單車續航能力強,成本低,所謂“一度電穿行一座城”,便捷實用,成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選。

近年來,共享單車的迅猛發展更好滿足公共交通需求、有效解決城市交通“最後一公里”問題的同時,也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構建了城市的綠色出行系統。

而且,從共享單車逐步替代普通自行車的過程看,共享電單車替代普通電單車也有相似之處,都是將個人購買使用行為,轉換租賃的商業模式。

2019年4月開始執行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為這一商業模式成為可能掃清了障礙。

新國標規定,一款符合國家標註的電動自行車必須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車速不超過25km/h、整車質量不超過55公斤,電機功率不大於400W、電池電壓48V。缺少以上任意一條,將會被視為“超標車”。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再加上其他一些規範化的條款,新國標的實施淘汰了大量不合格企業以及原本佔據市場近九成的超標電動車,正規市場由此出現大量用戶需求,共享電單車也由此成為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迎來巨大利好。

機遇來了

2017年5月22日,交通部向社會公佈了其會同多部門起草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引人注目的一條是“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而在此之前,上海、北京等地交通委已經先後出臺針對共享單車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分別明確提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暫不發展共享電單車”等。

因此,第一批吃螃蟹的共享電單車運營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2017年1月,7號電單車在深圳上線僅1天就被叫停;同年2月,小蜜公共電動單車出現在北京市海淀區街頭,僅兩天後就被海淀區交通支隊約談;同年3月,共享電單車小鹿單車在天津上線僅12天便停止了用車服務,退出天津市場。

而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中國其實是兩輪出行大國,每天有約5億人通過兩輪出行的方式解決日常0-10公里的出行,共享單車只解決了1-2公里內的出行需求,更大的產業機會是兩輪交通出行的電單車。

並且除了C端用戶,還有千萬外賣、快遞配送人員等B端市場。整個市場是中國現有存量的3.5億臺電單車以及每年大約4000萬臺電瓶車增量。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不過由於之前對共享電單車政策不明朗,整個市場也充斥著不確定。隨著新國標正式開始執行,共享電單車迎來利好信號。

2018年1月,滴滴出行街兔電單車開始試運營,隨後的9-10個月時間裡,被美團收購的摩拜推出了共享助力車,哈囉陸續在全國多個城市投放助力車,ofo也完成了對多項電單車的專利申請。

與此同時,一些創業公司的共享電單車項目也在低調運營,比如小遛共享、小蜜、松果等等。

不走共享單車覆轍

共享單車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治理,行業如今集中在幾家大型平臺,城市管理和地面運維也逐漸進化到合規合理,平臺藉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精細化運作,不僅提高了運轉效率同時也對此前暴露的諸多弊端進行了糾正。

於共享電單車而言,這些都是助力。比如,因資本催化而導致的金屬垃圾現象就能避免。

同時,無序、違規停放,妨礙城市治理現象也能大幅減輕。新型技術的創新和使用,以及城市准入標準的提高,都在提高共享電單車的行業門檻,促使整個行業去偽存真。

此前我們提到的小遛共享,2017年其是最早一批引入電子圍欄技術的出行平臺。近日,小遛共享又宣佈,其自主研發的90°停車智控技術已經投入使用。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採用90°停車智控技術,用戶用完車後,需要將車輛放置在規定的停車點並垂直(90°)路緣石進行擺放後系統才允許還車,結束計費,否則會提醒用戶90°擺放停車。

再者,兩輪出行市場遠未飽和。共享單車的大爆發催生了兩輪出行,但其所能滿足的出行需求有限,同時,新國標的出現也迫使大量不合格企業和佔據原市場近九成的超標電動車逐漸被淘汰,可以說這是雙重需求空白。

業內人士預計,共享電單車將會成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未來3-5年內,將產生一個千億級的共享市場,並將孕育數家巨頭型企業,這也正是小遛共享們著力加速搶佔的藍海市場。

在小遛共享的大本營,杭州寧波,小遛有一組數據:基於共享模式以及基於城市大數據信息平臺和智能算法實時調度、提高配置效率,每一輛小遛共享電單車投放,可減少私人電單車5--6輛,用戶通勤效率提高60%以上。

小遛們如何突圍

由於此前在共享單車市場的積累,滴滴、哈囉等在共享電單車市場也具有一定的優勢,這對以小遛共享為首的創業選手來說,將是一場並不輕鬆的突圍賽。

與共享單車不同,資本趨於理性之後共享電單車出行平臺近年來發生的融資案例較少,更多要靠企業自身的運營管理和技術水平。

其中,技術水平又是關鍵所在。共享電單車不同於自行車,對中控系統、電機和電池管理、位置停放等有著更高的要求。

比如一旦用戶騎行之後違規無序停放,不僅對當地環境治理造成影響,也會增加地面運維人員的工作難度,進而拖累整體的運營效率。

因此,類似小遛共享自主研發的90°停車智控技術就顯得非常重要,也可以看作是給整個行業提供的一個案例模板。

對比其它出行平臺只採用電子圍欄技術,小遛共享首創的90°停車智控技術可以說是針對電子圍欄的一種有效補充,規範騎行用戶停車以及杜絕城市環境治理難題,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另外,據我們瞭解小遛共享還開發出了車輛智能中控、電機和電池管理、遠程管控、集中式智能充電倉管理等諸多技術系統。為此小遛共享累計投入研發費用3000萬元,並申請了10項軟件著作權、12項發明專利和8項其他專利。

技術之外,出行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考驗的是企業精細化運營能力。

所謂精細化運營,可以歸納為幾點,比如車輛的使用年限和體驗、整體調度效率、規模化運營程度等等。這些細節綜合決定了出行平臺的用戶體驗、車輛利用率以及整體營收。

小遛共享與雅迪是戰略合作關係,車輛採購、質量和體驗都有較好的保障。並且隨著小遛逐步擴大運營範圍,車輛投入也會增多,規模效應下的邊際成本也就隨之降低。

目前小遛共享在全國60個城區投入10萬輛車,註冊用戶人數達千萬,累計投入4.8億元,2019年服務費收入已達2億元。小遛計劃2020年投放車輛達到47萬輛,覆蓋用戶5000萬、城市160個,營收15億元;2022年投放車輛達到600萬輛。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與此同時,通過自主研發降低運維成本。90°停車智控技術的投入使用,就大大降低了地面運維的人工成本。

而且,小遛共享同哈囉一樣,先由小城市發展逐漸向大城市滲透。避免了企業前期與巨頭的競爭,低調蟄伏緩慢進階。

根據小遛提供的數據,其在寧波的日出行量已高達16萬人次,為覆蓋區域全部出租車載客量的1.3倍、公共交通體系載客量的35%,超過75%的的小遛用戶騎行集中在3千米以內。

結語

哈羅出行CEO楊磊曾經說過,如果是一個真實存在需求的生意,且用戶需求如此之大的行業,能幹不好嗎?

共享單車如此,共享電單車也是如此。

小遛共享創始人朱波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理論——聚焦項目成敗關鍵點並深耕它,即“聚焦在一個核心點上,把它鍛造得足夠長,等項目長板樹立起來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之後,其他短板的問題在這一進程中隨之迎刃而解。”

亂停亂放是共享行業最大的問題,雖然大出行裡的最後1—3公里,共享電單車是最優解,但是它的誕生,讓人歡喜讓人憂:喜的是——它帶來良好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憂的是——超量投放和亂停亂放。

超量投放的問題,可以通過政府發放牌照總量控制解決, 但亂停亂放,需要企業自身發力攻克技術難關。

小遛共享及其掌舵人朱波創業伊始,就直奔主題。歷時兩年多,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攻關,小遛共享為行業亂象與治理頑疾,開出了一劑良方:90度規範停車技術+亞米級精準定位。

採用了這項90°規範停車技術後,用戶騎行之後,需要將車輛放置在規定的停車點,並垂直(90°)馬路牙子(路緣石)進行擺放後,系統才允許還車並結束計費。否則,隨意碼放,就無法成功還車。

而亞米級定位停車,則是通過集成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定製RTK差分定位算法+接入高精度定位服務,消除衛星定位的各種誤差,從而實現亞米級精準定位停車,可控制車輛精準停放在P點(電子圍欄)內,誤差不超過1米。

共享電單車的新牌局,小遛共享為何能突圍?

經過共享單車的慘烈戰爭之後,共享電單車市場顯得異常冷靜。滴滴、哈囉、美團等大的平臺都在謹慎推進相關業務,創業公司也是低調運營。

不過,這也恰恰是創業公司的機會所在。整個行業都在等風來,那麼此時蟄伏蓄勢,等到風起時即可一飛沖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