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敗筆:收購摩拜是場錯誤,應該裁員80%以上

去年,美團宣佈收購摩拜單車。作價27億美元現金+美團股票,此外還承擔了摩拜10億美元的債務,合計37億美元(約為220億港幣)。而收購摩拜之前的2017年,美團全年營收才340億,淨虧損190億。所以,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樣的原因,需要美團拿出這樣的魄力去進行這場收購?美團這是戰略虧損還是當活雷鋒?

1.為什麼美團要收購摩拜?

事實上,美團的壓力一直都很大。此前馬雲曾有意向把美團收入後宮,對外還曾稱美團是阿里系的一員。無奈王興性格強勢,不願屈居人後,哪怕他是馬雲。所以王興又引入了馬化騰的投資,以此制衡阿里資本。阿里當然不幹了,一方面收購餓了麼合併成立口碑,以此狙擊美團。

在這個事情中,美團是弱者,弱者可以選擇的不多。美團的選擇是利用兩個強者的在新零售板塊的戰略衝突,以此平衡對美團的衝擊。是的,王興玩的是戰國時期就有的國家縱橫套路。但也凸顯了美團在資本夾縫中生存的無奈,這種無奈在去年的互聯網熱潮消退下更加明顯:美團需要更多的故事才能繼續吸引資本,才能維持每年這麼多的虧損。

美團在現在諸多互聯網企業中,屬於想象空間比較大的一位。即所謂“無邊界”。傳統的互聯網主要集中在線上,而線下是當前互聯網的戰略必爭之地。美團在這方面很有優勢,無論是團購等“到店”業務,還是外賣等“到家”業務。美團為移動支付、最後一公里物流配送等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並且這些業務很可能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新的互聯網生態。

但美團之前一直在解決“吃”的問題,接下來的線下場景很可能就是“行”。所以我們能理解為什麼美團之前要做美團打車,而現在為什麼要收購摩拜。

美團收購摩拜

2.收購摩拜是不是一項正確決策?

摩拜是易車網創始人李斌投資的項目,拉了個做新媒體的胡瑋煒,然後再搭個Uber上海的區域經理。一個新的故事就這麼誕生了。但這個故事講得很清新動人,尤其是對學校裡的學生,每天擠公交地鐵的職場基層,工廠裡上下班的工人。摩拜的出現,確實解決了他們的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需求。

但資本抓住了這點需求,然後無限放大。資本渴望的永遠是資本,是錢生錢,對具體的業務經營並不感興趣,也非常外行。所以,才會有廣州海珠區龐大單車墳場的存在。我們現在打開APP,顯示附近有車,實際上你走過去一看,根本就沒法使用:不是二維碼被損壞就是髒兮兮不成樣子。我們為此還多付出了一些時間精力成本。

單車墳場

有人說毀滅摩拜的是人性。但做商業的難道不該認識到這一點?如果沒有合理措施,為何還做?胡瑋煒想做慈善,難道李斌也想做慈善?後來的一系列資本都想做慈善?除非,這個故事本來就不指望能講下去。

所以,美團很可能就是接盤俠。接了單車墳場裡面的一堆廢鐵、10億元被挪用的押金債務、摩拜的一堆員工。瑤臺認為,王興本人或許並不想當這個冤大頭,但王興背後的這些資本,其實也同樣是摩拜背後的資本。美團收購摩拜,對資本來講,無非就是把摩拜的爛攤子用美團這塊高速增長的優質業務來掩蓋罷了。

誰最終為這場收購買單?是資本背後的出資人、是買了美團股票的投資者、以及摩拜的可憐員工:莫非還有人以為他們都可以成為美團員工?美團只是需要一個故事而已,並不需要太多成本,慢慢把業務跟員工一起,關停並轉才是資本該做的。所以才有了美團單車。

現在很多媒體認為,美團應該裁員摩拜80%以上。因為他們對資本來講都是成本,而美團現有員工可以保證摩拜基本運轉。唯一的區別就是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還是隱蔽漸進的方式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