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好多了,為什麼?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你怎麼看?

歷史一書生



閉上嘴看世間


說實話,從帝王的對政權的把控程度來說,清朝是比明朝強多了。

這是怎麼說呢?滿清是一個封建帝王集權十分重的時代,所有的權利集中在帝王一身,而明朝時候可以掌權的內閣,在清朝不過是個皇帝的秘書處罷了,所以這也是大家看到的所謂滿清皇帝都勤政的由來。

但要說別的,無論從皇帝的個人素質而言,還是治國理政的能力而言,清朝皇帝真不比明朝皇帝強,應該說是比明朝的還低那麼一些。無論是從開國皇帝的對比還是從末代皇帝的對比,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

滿清的皇帝功績存疑,但明朝皇帝的功績,滿清自己都承認

我們來看看明太祖,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時期,親自帶領文武大臣來到南京明孝陵前祭祀,以帝王之尊行三跪九叩之禮。

康熙帝當場評價朱元璋:“洪武大帝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當看到明孝陵有損毀的地方時,還安排人員修繕,並親筆寫下“治隆唐宋”四個大字,並且說:“明太祖天授智勇,崛起布衣,緯武經文,統一方夏,凡其制度,準今酌古,鹹極周詳,非獨後代莫能越其範圍,即漢唐宋諸君誠有所未及也。”這些雖然有藉此肯定明朝的正統加以肯定自己正統的意思,但他們也無法否定明太祖的功績。

有些人吹捧清太祖的時候,都是十三副聖衣起兵,建立了後金,殊不知明太祖初始的時候卻是一介名字都只能是數字的平民,最後吃不飽飯去當了和尚。

而被吹捧為千古一帝的清朝康熙皇帝,那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明太祖什麼都沒有。

明太祖以布衣出身,內部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對外推翻蒙元朝廷,將其驅逐到了蒙古高原,恢復華夏江山,懲治貪汙腐敗,帶來洪武盛世這種功績遠不是那些只知道打劫,搶掠的清太祖,清太宗能比的,甚至連所謂的千古一帝也無法相比。

怎麼無法相比?看看其功績就知道了。

康熙先是爭權奪利囚禁了對他祖宗三代都有功的鰲拜,又急於削藩逼反了三藩,三藩之亂中,吳三桂等人打到了長江沿岸,滿清人心惶惶,若不是反清勢力自己勾心鬥角,吳三桂又不受漢人的支持,只想著劃江而治給了滿清時間調集優勢兵力,恐怕千古一帝早就回老家去了,而他的所謂徵葛爾丹也好,收臺灣也好,這些內戰仔細去看,徵葛爾丹以十萬兵力和葛爾丹舉族三萬老幼打了八九年,最後葛爾丹病死才算是取勝,至於臺灣,康熙更是和被鄭成功驅逐的荷蘭殖民者一起去攻打的,打完之後,荷蘭立刻恢復了在中國沿海的勢力,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功績,至於戰沙俄,五千清軍圍攻八百三流俄軍打了兩年,我們就只有呵呵了。

康熙時代,窮兵黷武,國庫空的能跑馬,貪官汙吏橫行,虧空嚴重,這千古一帝實在是讓人鄙視啊。

後邊的雍正雖然有政績,肯幹活,但他前半生是為老爹康熙補窟窿,後邊沒活多久就死了,這也是清朝唯一一個能說的過去的君主,但死的太早,導致他的兒子接任以後大花特花,奢侈成風,拿著多次小勝甚至不勝的戰爭去自吹自擂為十全,此時的大清國已經是千瘡百孔,日落西山了,可以說一個朱元璋就能頂的上從努爾哈赤到乾隆的清朝皇帝,請問這個清朝皇帝比明朝皇帝強的多從何而來?

誰強誰弱,一目瞭然

明朝的政治制度最終集中在內閣制上,文官們和皇帝共同掌握政權,這也是所謂明朝皇帝不勤政的由來,但勤政不代表是好皇帝,滿清的皇帝大多數資質平庸,勤政也沒帶來什麼浪花,唯一比吹捧的康熙其實沒什麼好吹的,至於說什麼他們為中國帶來了東北,臺灣,新疆,西藏,蒙古,則更是胡扯,按他們的說法,那沒有明朝就沒有清朝,朱元璋起兵可是給他們帶來了全國。

而且朱元璋死後,經過靖難,朱棣當上皇帝之後,五徵蒙古,將安南納為郡縣,遮天蔽日的艦隊下西洋,永樂朝迎來了又一個明朝的盛世,其後還有仁宣之治,弘治中興,隆慶新政等,就連不上朝的萬曆都能打個三大徵的勝利出來。而所謂的無昏君,全聖明的滿清皇帝們,除了前夕殺反清復明,搞文字獄,搞剃髮易服,中後期殺太平天國,後期殺革命黨,滿清一朝不斷地在起義和反清中度過,他們還幹了些什麼?

滿清的帝王,除了幹實事的雍正之外,康熙窮兵黷武,乾隆自吹自擂,而到了嘉慶往後,我們就只有呵呵了,至於說比明朝的皇帝強,這種包衣奴才們自娛自樂,自吹自擂的評價,不信也罷,如果說比明朝強的地方,也就是兩點,第一,滿清的皇帝專制,沒有人敢罵他們,沒有敢說真話,這是明朝皇帝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第二,滿清的皇帝見過電燈,打過電話,還騎過自行車,甚至還坐著四萬噸的戰艦到國外訪問,受到了倭國的熱烈歡迎,最後捧了個日本清河源氏的祖宗牌位回來早晚叩拜,這些不僅明朝皇帝做不到,歷朝歷代的皇帝是都做不到,卻是強的多了。



關河南望


說實話,無論從皇帝的個人素質而言,還是治國理政的能力而言,清朝皇帝總體高於明朝皇帝不少。當然,這並不排除個體的差異,比如將溥儀和朱棣比,肯定是朱棣的素質要優於溥儀。


為什麼這麼說?儘管現在很多通俗說史的書籍對明朝存在很多美化,但是,就皇帝的本人素質這一點,以及皇帝的施政方針這一點,他們都無法去美化,因為事實就是這樣,明朝皇帝素質整體很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朱高熾開始,明朝皇帝大多短命,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對自己的繼承人進行全面教育。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老皇帝短命,新皇帝的教育水平跟不上,所以新皇帝本人素質就不高,自然也忽視了對下一代的教育。




再者,明朝的皇帝本身受到身邊的宦官等影響太大,導致了其對於宦官的過度信任。這也是明朝歷史上多發宦官專權的原因。

至於清朝皇帝,在個人素質上是整體高於明朝皇帝的。因為清朝本身就總結了明朝滅亡的教訓,認為對於皇子的教育很重要。所以,在皇子很小的時候,其就接受嚴格的儒學教育。同時,由於清朝以騎射為本,所以騎馬射箭也是皇帝的必修課程。因此,清朝的皇帝普遍是文武兼修。

清朝的文學家趙翼曾經這樣描述自己所見皇子受教育的場景:

“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府蘇喇數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

可見,其勤奮程度不亞於當今的高考考生。

因此,這也使得清朝一代,雖然不是個個明君,但極少出昏君,這也使得社會秩序較為穩定,由於所受教育,使得清朝皇帝明白瞭如何去使國家穩定和成就,自然,亂收稅,隨意揮霍這種情況很少存在。被人詬病最多的乾隆下江南,所用的錢也是靠正規稅收和外貿得來的。



而明朝皇帝則多奇葩,比如朱厚照隨意出逃,寵幸民間孕婦;朱厚熜喜歡煉丹,萬曆更是幾十年不上朝。

而在功績上,清朝在一八四零年之前,一直在開疆拓土,道光皇帝雖說在鴉片戰爭中敗了,但其早年平定張格爾之亂,足見其武功。而明朝自永樂之後,一直在丟失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