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年輕時,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知乎熱搜有一個問題:人在年輕時,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點贊第一的回答是:篤定一件事並有耐心長期堅持的能力。果真如此嗎?


1

讀書會上,看到嫋嫋婷婷向我走來的文文,我差點驚掉下巴。

這個天天叫囂著減肥、半年前還珠圓玉潤、體態臃腫的小女子,蛻變之後簡直換了一個人。

坐下一聊才知道,小妮子是因為失戀刺激才減肥成功的。

文文笑言,有些事要靠一股動力才能堅持下去,有時候恨比愛的力量更強一些。

她說,分手並不可怕,可他帶著曲線玲瓏現女友來炫耀式分手,那感覺太屈辱了,特別是兩人打量她身材的嘲諷眼神,讓她受了內傷。

其實,改變之所以難,是因為內心推動力不夠。

一股必須雪恥的內心驅動力,把文文拉到了健身房:跑步機上累得半死的她,一想到嘲諷眼神,又衝進了瑜伽室......;

人在年輕時,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原來少吃一口飯、到了晚上都要餓得哭著吃下更多零食的她,一想到分手畫面,扔掉了家裡所有的零食,強逼自己吃下味道寡淡的營養餐......

兩個月下來,雖沒有立竿見影地練出好身材,可她的精氣神兒明顯上揚,渾身洋溢著青春活力,生機勃勃。

有時候,人並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選擇堅持,而是因為選擇了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嚐到甜頭的文文,從內心愛上了運動。她成為馬拉松愛好者,堅持每天跑10公里;考取了瑜伽教練證,開始帶學員......

半年下來,她的體重從150斤降到100斤,身材凹凸有形;追求內外兼修的她,參加了讀書會,氣質更加出眾。

當你腦子裡對你做的事,充滿了激情和動力,你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何以笙簫默》中,跑800米不及格的趙默笙向何以琛撒嬌:“前面掛上你的照片,我追著跑,肯定能跑及格。”

雖是戲言,卻也說明一個道理。一個強烈的追求目標,能夠激發人的無限潛能。

真正有價值的驅動力,是來自內心,根植於心靈深處的一定要做好某件事的慾望,只有這種驅動力,才能長期、持續的給我們帶來不斷成長的力量。

帶著這種驅動力,堅持做好一件事情,是邁向成功的堅實基礎。


2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某高中男生,每晚翻學校圍牆外出打遊戲,某夜剛跨上牆頭,忽然返回狂奔向教室,從此戒掉網癮,刻苦攻讀。

同學們都傳他遇見鬼了,追問之下,才知那夜,他翻牆而上,竟看到倚牆而睡的父親,原來跑遠路來探望兒子的父親不捨得花錢住宿,倚校牆睡了一夜。

想起父親扛水泥時的辛苦,想起父親看到自己中考成績時的喜悅,想起父親對自己好好學習的叮囑,他深感愧疚;內心升騰出強烈的上進學習的信念,這股力量支撐他熬夜苦讀,成功考入了名牌大學。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態度對他的行為具有指導性的或動力性的影響。

沉迷遊戲的高中男生,被父親樸實行為和無私的愛而感動,被喚醒的孩子產生了一定要出人頭地、報答父母的強烈願望,咬定目標不放鬆的他,怎能不成功。

去年,河北寒門女孩王心儀,以707分考入北大,她寫的“感謝貧窮”一文,獲全國人民點贊。

人在年輕時,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王心儀感謝的不是貧窮,而是感謝貧窮賦予了她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力量,堅定了她改變現狀、改變命運的決心。

她在文章中說,貧窮可能動搖很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讓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一個人如果下決心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下決心要做成什麼樣的事,那麼,意志或者說動機的驅動力會使他心想事成,如願以償。

王心儀追逐光明與美好的迫切願望,打敗了她求學路上所有的坎壤困頓。

精神的力量來自遠大的目標,堅強的信念是超越自我的內在動力。王心儀強大的精神追求和堅持不懈的奮進,必將助她開啟更加廣闊的人生。

3

當年還在讀大學的雷軍,看完喬布斯傳記《硅谷之火》後就確立了一個夢想: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2009年,38歲不差錢的雷軍已經是國內著名的天使投資人了,但為了年輕時的夢想,為了改變世界對中國企業的看法,對創業抱有“敬畏之心”的雷軍,仍然做出了創辦小米公司的決定。

10年過去了,2019年上半年小米的財報顯示:小米公司總收入957.1億元,國際業務增速33.8%,收入佔比40.4%;小米電視穩居中國第一,進入全球前五。

人在年輕時,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人在年輕時,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成績的取得,原因無他,雷軍對小米公司已經從熱愛到痴迷,無“米”不歡。這從他年初與王源的對話中,一覽無餘。

當時,王源問雷軍:什麼時候會感到孤獨呢?

雷軍坦言,辦小米以來幾乎沒有時間孤獨,因為實在太忙。

不過他認為,人覺得孤獨就是自己不被理解,這時候相信自己就好了。

王源問:雷總平時這麼忙,一天能吃上飯嗎?

雷軍:有時候我會覺得特別餓,才發現原來前一天三頓飯都沒吃上。

王源:那就不能把日程排得散一些?

雷軍:你有時候會發現,人在江湖,當你想要完成一些難度很高、體量也比普通工作大的事情時,就要擁有更強的意志力,付出更多。

王源問:你最痛恨自己的哪個特點?

雷軍笑著說,自己因為太痴迷於小米的產品,經常滔滔不絕,給人一種做廣告的感覺,希望今後剋制一點。

簡單的幾個對話,不經意間暴露了雷軍“篤定一件事並熱情投入其中、耐心長期堅持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是雷軍與生俱來的。

人在年輕時,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人在年輕時,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根據原金山高級副總裁王峰(微博)的回憶,當年雷軍每每在下班之後約他在辦公室談工作,一談就到半夜。

創業前的15年,對於雷軍來講,這種勞模式的生活實在不稀奇。創業後的雷軍,相比以前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

聯想總裁柳傳志說:有一點很重要,大家必須做一個事情是自己非常喜歡的、非常熱愛的。在這種前提之下,你才會有絕對的自己的原動力,而且為了自己的目標去不斷地努力、奮鬥。

年輕的朋友們,若你有志向,你就會有學習動力,但還得要有韌性,不能碰到難纏就回頭。

著名演員王學圻說過:有些東西你認定為能做的東西,要堅持,而堅持下去,就會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

當你熱愛一個事,你越投入,越要經得起詆譭與榮譽。

105歲的智者日野原先生,在即將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前,將自己關於生活的思考記錄在了《活好》這本書中,他在書中說:

仔細研究那些曾經創造奇蹟的人,我們會發現,無論他們處於什麼時代,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有“確信”的意念,並且是堅定地確信。
 
奇蹟,就屬於那些有精神追求並確信的人。我們常常無法解釋的奇蹟,就發生在這些經歷過脫胎換骨般重生的人身上。
 
他說:對此,我學到的是“像發生過奇蹟的那些人一樣,堅守精神的追求”。

人生之路,從來都與挫折相伴而行。挫折,有時候也會像一座沙漠,試圖使人迷失方向。然自信者手中始終會握著一枚“指南針”,他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勇往直前地向著目標進發。

年輕時就具備了篤定一件事並耐心長期堅持下去的核心能力,你的人生之路一定越來越寬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