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政府向老百姓“貸”耕牛種子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江湖夜雨00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

古代最早出現政府向農民貸牛和種子大概出現在明清時期,但是是個別,需要大量遷入人口的地方實施的,因為耕牛種子在明清人口大爆發時期,顯得很重要,所以貸牛和種子有極大的吸引力,吸引流民或者移民來當地定居生活,發展生產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化郡喜歡歷史地理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在早已實現機械化的今天,山區丘陵地帶,耕牛還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耕牛,在古代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它不論是金錢價值還是使用價值都非比尋常,農戶根本無力餵養,逢上人都吃不飽的災年荒年更不用說了。

為了應對災荒,恢復農業發展,從明開始完善於清朝的貸耕牛、貸種子的方式出現了。

“貸”,就是現在的貸款,牛貸種子貸就像現在的房貸車貸,先借給你用,然後收取利息,最後償還本金。當時耕牛和種子主要有兩種借貸方式。

第一種:直接把耕牛、種子借給你。

第二種:政府借給災民銀兩,讓其買或僱牛,購買種子。乾隆年間幾次發大水,戶部調撥耕牛,政府借出牛具以及種子,幫助災民度過災年。

耕牛和種子的償還方式。

種子一般是秋後收割了即還。借出的耕牛或銀兩可以直接償還,也可以用穀物抵賬,一多半隻需原價償還,不收取利息。受災荒嚴重的甚至還可以豁免,或者延緩徵收。

災荒之年,農民除了耕種之外,無力餵養耕牛,於是私自宰殺販賣嚴重,為了解決這種狀況,政府設立了臨時一種機構——當牛局。當牛局由政府出資將農民手中暫時不用的耕牛收買,耕作的時候再賣給災民或者由災民贖回。

這種因地制宜的法令極大地豐富了耕牛貸的內容。

耕牛和種子的借貸,緩解了農民的壓力,對災荒後生產的恢復起了積極的作用。但利息的繁複,官府的腐敗,又讓農民揹負了沉重的負擔。

任何一個政策的出臺和實施,都是順應當時生產力的產物,其初衷都是為了解決矛盾,然而執行過程中的偏差又往往會加劇這種矛盾。

耕牛貸種子貸,也是這樣。





歷史全方位


在中國古代,農業是一個朝代的經濟命脈,農業生產力的提升直接關係著這個朝代的繁榮富強。而耕牛,作為古代有力的生產力和生產技術,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然,討論貸耕牛從什麼時候出現,就要先知道,耕牛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不少學者認為,我國的牛耕始於商代,但目前也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和實物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牛耕在當時並不普遍,那麼耕牛在當時也就不普遍了。當時的牛,主要還是作為宗廟的祭品被宰殺的。

牛耕技術主要用的工具是犁,而在犁產生前,夏商周農業勞作用的主要工具是“耒”。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鍊鐵技術的誕生,鐵具在那時開始被使用。然後人們在耒的基礎上,發明了犁。並探索除人力以外的生產技術,牛耕技術就是這樣產生的。我們可以從“耕”這個字也可以看出來,當時農業技術提升的過程。夏商周農業制度推行的是井田制度,用“耒”在“井”上勞作,不就是耕嗎?後來再用牛,就演變成了牛耕技術。

但是牛耕技術在春秋戰國時期並沒有普及,那麼貸耕牛也就不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產生了。關於牛耕形式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漢書﹒食貨志》中說:“用耦犁,二牛三人。”即用二牛挽犁,一人控制犁地的深度。耦犁是漢武帝時搜粟都尉趙過發明的,他對推廣牛耕起了重要作用。這是古代史籍明確記載的第一次大規模推廣牛耕的技術。說明,當時牛耕已經開始普及了。也只有在牛耕技術普及之後,耕牛才會顯得非常重要,那麼價值也就會提升。在漢代,也有關於禁止殺耕牛的相關制度,這些都是為了保護農業生產力。所以貸耕牛的制度應該也是在漢代後期才有的,到了清代就已經是鼎盛時期,而貸耕牛的方法和償還形式都多樣化了。

但是貸種子應該比貸耕牛早,因為糧食出現的比較早。但是,不管貸耕牛也好,貸種子也好,其實都是古代政府的一種賑濟政策。遇到荒年或災難的時候,政府一般會採取救濟和賑濟,形成所謂的“荒政政策”。荒政政策的核心是解決糧食問題。對小的糧荒和災荒,政府一般採取減價出賣官倉糧食,或借貸給受災民眾種子口糧等措施;對於大的糧荒和災荒,政府就實行賑濟,無償提供給受災民眾口糧和種子等。

糧食賑濟起源較早。《晏子春秋》記載了齊景公時,大雨成災,晏子受命賑濟貧民一萬七千家,用粟九十七萬鍾之事蹟。有時國家還發動官員、豪富動用私蓄糧食賑濟災民。《左傳》載襄公二十九年,“鄭飢……宋亦飢,請於平公,出公粟以貸,使大夫皆貸。”由此可以看出,貸種子在春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那麼後來的貸耕牛,也可能就是從貸種子這裡演變出來的。畢竟,貸耕牛也可以保護農業生產的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