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蒼嶺古道,品歲月千秋

與其說是蒼嶺古道,不如說是蒼嶺鹽道。古道,只是說明了年代久遠;鹽道,除了年代久遠,細品之下,更是一部鹽夫的血淚史。

歷史上的古道有五十餘里,現存比較完整的路段為仙居倉嶺村與縉雲南田村,南田村到縉雲壺鎮方向的古道,由於現代公路的修建已經被分割的斷斷續續。

走蒼嶺古道,品歲月千秋


古道應該修建於唐宋時期,至今已經千年滄桑。曾經是台州通往金華、麗水的“高速公路”。古道的主要功能是將海鹽縣等地熬製的食鹽,經水路到達仙居的皤灘鎮後再運往內地銷售。此時,翻越蒼嶺群山便成了無法避開的選擇,蒼嶺古道便應時而生。現存的古道寬約一米,路面用大岩石鋪墊,千百年以來竟被踩踏得光滑如鏡,那是肩挑重擔的鹽夫,用腳和汗水洗滌出來的印證。

走蒼嶺古道,品歲月千秋


仙居皤灘古鎮是主要的鹽埠商貿碼頭,其繁華程度與蒼嶺古道息息相關。可以說,兩者相輔相成,皤灘古鎮成就了蒼嶺古道,蒼嶺古道繁華了皤灘古鎮。關於皤灘古鎮不是今天的重點,下次再說。

走蒼嶺古道,品歲月千秋


“蒼嶺丹楓”曾經是仙居最耀眼的老八景之一。漫山遍野紅楓樹矗立在路旁,伴隨著鹽夫的腳步,那就是血染的風采。紅色的意義,往往超出紅色的本身,他在很多場合更多的是象徵意義。在這裡,紅色象徵鹽夫的艱辛和一部沉重的血淚史。當然,如果僅僅從風景看,如果那抹紅色趕上夕陽晚照、楓葉紅遍的時候,遊人會沉醉其中。可惜的是,那些紅楓沒有逃過歷史的厄運而毀於一旦。現在的古道紅楓與那鹽夫一起都已經進入了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

走蒼嶺古道,品歲月千秋


鹽夫的艱難,不僅僅是體力上的考驗。在那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崇山峻嶺裡總有剪徑盜匪。在這一米寬的山路中,肩挑重擔的鹽夫,如果落單遇到搶劫,輕則傷財重則傷命。那份艱險和艱辛,已經不是我們生活在新社會的人們所能理解。

走蒼嶺古道,品歲月千秋


這條鹽道,自古以來也吸引了眾多的文人才子。唐朝大人劉禹錫、孟浩然,宋朝著名才女李清照,都曾經踏上這片熱土,只是這些沒有負重而行的詩人才子,走到了蒼嶺上,看著滿身汗臭的鹽夫,是不是有那份辛酸的體會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心隨境生。而在鹽夫們的眼裡,這些穿著寬大衣袖的人,走在山道上居然不用挑鹽的人,鹽夫只能仰望他們的斯文,是一座比蒼嶺還更攀不上的高峰。

走蒼嶺古道,品歲月千秋


閒暇,約上三五好友,走一走古鹽道,品那已經隨著現代物資和人員轉移方式改變而逝去的歷史、鹽夫,還有那已經不能複製的鹽道文化。

走蒼嶺古道,品歲月千秋


20181002202004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