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導語:“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這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詩句,中國歷史上四、五百位的皇帝,君王,被列出來的卻只有這五位,可見他們的地位與分量。而能夠真正被稱作千古一帝的又少了那麼幾位,但是秦始皇似乎是最沒有爭議的一位,可是他被稱作千古一帝,卻也不全是功勞的原因,過失也佔有很大的比例。那麼,他究竟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呢?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他的具體事蹟以及對後世的影響來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一、統一六國,建立秦朝。

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在於他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中央王朝。這使得百姓不再受戰爭之苦,國家獲得暫時的安定。政治制度:秦朝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權力,削弱百官權力,加強皇權,這種制度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一直延續到清朝溥儀退位,存在兩千多年,影響極為深遠。同時他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貨幣,實現了書同文,車同軌,使得人們的交流更加便捷,各地的商貿往來也變得頻繁起來。同時他也是開天闢地以來的第一位皇帝,自稱始皇帝。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而在這統一的過程,他使用了殘暴的手段,用暴力去解決一切。任何不服從他的國家和人民都會被他滅亡,很多百姓親眼見過自己的兒子,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親因為嬴政而失去生命,同時也因為嬴政這些百姓再也沒有曾經的國家,成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難民。據記載秦朝在此次統一的過程當中,有200萬人因此喪生,可以說秦朝的大廈是用累累白骨和無數鮮血堆築起來的。同時嬴政為了加強思想上的統一,做出焚書坑儒的決斷,使得很多儒生被生生活埋,很多經典著作被燒燬殆盡,人們謹言慎行,在他的暴行之下敢怒不敢言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二、政策實施,利弊兼有。

秦始皇嬴政在建立秦朝後實施了很多的政策,這些政策有利也有弊。最出名的當然是秦長城的修建,有效地抵擋了外族的入侵,保證了中原農業的順利生產。軍事上北擊匈奴,收回河套地區,南征嶺南,在此設置郡縣,西南開闢五尺道,任命官吏,使得中國的版圖又一次的擴大,而且加強對這些地區的控制,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各地區修築馳道,水路方面疏浚鴻溝,開鑿靈渠,使得國家的交通更為便捷,人們的交流也因此密切起來。而秦兵馬俑的出土讓世界為之驚歎,成為世界史上的奇蹟,中華的瑰寶。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但是這些政策的弊端就是勞民傷財。孟姜女為什麼哭長城?是因為自己的丈夫範喜良在修築長城時被活活累死了。這就是當時時代的一個縮影,萬里長城,靈渠,馳道等這些浩大工程的修建真的需要太多的人力和財力,僅阿房宮和陵墓的修建就動用了70多萬的勞力,而百姓就是這最終的承擔者。沉重的賦稅徭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收三粒粟都要上繳兩粒,還要留足來年的種子糧,這樣的背景下餓死累死的人數不勝數。加之常年的征戰使得很多男丁被抓走,家中只剩下婦孺老人操持著農業重擔,形成了“力耕不足糧餉,力織不足衣服”的局面。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三、嚴刑峻法,嚴苛暴政。

秦二世而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嚴刑峻法,嚴苛暴政。秦朝建立後採用統一的秦律,而法律的文件有《秦律十八種》、《法律問答》、《封症式》等,同時還包括各種《工律》、《徭律》、《田律》等相對細化的法律,將人們的行為習慣都用法律加以約束起來,這本是一大進步,可是有的法律太過嚴苛,根本沒有考慮百姓的實際情況,並且一旦違法,懲處措施極為狠毒,眾多的刑具讓人生不如死。陳勝吳廣為何會起義成功?那個時候因為多日的下雨使得道路泥濘不堪,根本不可能準時到達指定地點,所以他們此去就是要被砍頭的。與其被砍頭倒不如放手一搏,陳勝吳廣一煽動,立刻有很多人積極響應,反抗暴秦。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統治者採用強硬的手段確實能夠穩固政治統治,但是當過度時就是自掘墳墓。秦始皇嬴政採用法家的嚴刑峻法本沒有錯,因為秦確實是因為法家的主張才從一個疲弱小國發展成強盛的大國,以致於最終打敗六國,實現真正的大一統。但是他錯就錯在實現統一後還採用嚴刑峻法,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讓百姓得不到休養生息,得不到片刻的安寧,沒有因為這個朝代而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那些懷念故國的人聚在一起發動了起義,使得秦朝末期出現原諸侯國紛紛復國的景象。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這麼看來秦始皇還真是爭議性比較大,說功蓋千秋,過蓋千秋都十分合適,而到底哪一方更佔優勢呢?我認為評價一個人物並不一定要有一個確切的結論。就跟這個世界上不止有好人和壞人之分,還有那些看著很壞但是心地善良的人,也有那些看似善良實則虛偽的人,更有一些亦正亦邪,這我們又該如何評判呢?更何況秦始皇是一個色彩極為濃厚的歷史人物,任何單方面的妄下結論都是不太客觀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功”蓋千秋還是“過”蓋千秋?


他就跟武則天一樣有功也有過,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褒獎,也有罄竹難書,罪行累累的批判。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武則天立無字碑任後世評說,而秦始皇是不是也是一樣的態度呢?也許世人昨日,今日,明日都會看錯我,但是我不怕任何人看錯,我還是我,功過是非任由他說。秦始皇的對於當時也許是過大於功的,導致百姓們紛紛要推翻秦朝,而對於現在似乎是功大於過,秦兵馬俑,秦長城成了中國的標誌,中國的瑰寶,而未來呢?我們誰也說不準。放在曾經,如今,未來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會有不同的結論。這樣的人物我們還能一語定論嗎?他也許不是千古名君,也許不是千古暴君,卻一定是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