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古一帝的性,沒千古一帝的命,看楊廣如何把大隋江山折騰光?

隋朝很短,但隋朝的強盛卻沒有人敢否認。它和秦朝很類似,都是結束了長達幾百年的戰亂和分裂,在多個方面創造了前無古人的紀錄,厥功甚偉;但同時,又曇花一現,成為漢唐盛世的墊腳石。

隋朝的開創者隋文帝楊堅,是一個無可爭議的開國大帝,他有著對髮妻獨孤伽羅的脈脈溫情,卻對北周的皇族大開殺戒;隋朝在歷史上光彩奪目,但卻既沒什麼突出的文化水平也不喜歡讀書;他勤於政事十分儉樸,卻昧於大勢;他閱人無數,發掘了那個時代全部的英才俊彥,卻無法識破次子楊廣的狼子野心,終於,這位身心疲憊的隋文大帝,終於帶著他的不甘和落寞在長安郊外的仁壽宮溘然長逝。

楊堅是標準的官二代,父親楊忠是西魏、北周統治階層的核心人物。 北周武帝宇文邕雄才大略,一舉消滅北齊,再次統一黃河流域。可惜周武帝英年早逝,他死後不久,他的親家楊堅就亮出了獠牙。楊堅先是趁亂取得北周的實權,又逼迫只有8歲的小皇帝讓位,從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隋朝,隨後,楊堅向北周皇族舉起屠刀,把宇文家族幾乎殺了個一乾二淨——這是那個時代改朝換代的慣例,被殺的人包括那個已經讓位的小皇帝,而這個小皇帝是楊堅的掛名外孫。

楊堅建立隋朝後,像歷代開國皇帝一樣,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以恢復國力,同時恢復了對佛教的尊崇。9年之後,國力強盛的隋朝發動戰爭,一舉消滅盤踞長江以南的陳朝,集大文豪和昏君為一身的陳叔寶被擒,繼秦始皇橫掃六合之後,中國再次得到了統一。為這一次統一,中國已經等得太久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三國鼎立,一共分裂了四百年還多!

統一了,不再打仗了,老百姓不用顛沛流離,起碼能過個安生日子,不至於今天逃難明天被殺,他們的要求不高,有口飯吃就行,能活下去就行,這是他們唯一的希望。從“誰能讓老百姓有好日子過誰就是好皇帝”的觀點看,楊堅不僅是個好皇帝,而且是個偉大的皇帝!

隋文帝楊堅確實偉大,雖然還不能稱得上千古一帝,但也差不多。偉大的隋朝在他的手裡,繁榮昌盛,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炫目的成績。只要從各個行業中的代表人物看他們的功業,就知道隋朝的強盛令人歎為觀止。

軍事和戰略:代表人物有楊素(滅陳主將)、韓擒虎(滅陳功臣,據說死了之後成了閻羅王)、賀若弼(滅陳功臣)、史萬歲(追著突厥打架的二愣子)。

政治和經濟:高熲(隋朝宰相,大隋三傑之一),楊素(隋朝宰相,大隋三傑之一),蘇威(隋朝宰相,三隋三傑之一)。

民族和國際:長孫晟(隋朝首席民族問題專家、憑一己之力將整個突厥耍得團團轉的能人、一箭雙鵰的故事原型、大唐第一權臣長孫無忌和第一賢后長孫皇后的父親),裴炬(經營西域、分裂突厥、打擊吐谷渾)。

上述軍事、政治和國際三個角度的名單上榜者都是超級牛人,這些流芳千古的大人物,放眼整個中國歷史也沒多少。

網上一直有一個說法,“終唐一朝,盛不及隋”,隋朝一直被追趕,而唐朝一直沒超越,但這個只能算是一種良好的願望吧,目的是為了強調大隋之盛。唐朝確實一直在追趕,但隋朝確實被超越了,封建社會發展的唯一生產力就是人,無論是戶數和人口,唐朝都超越了隋朝,只是這個超越花了不少時間。隋朝人口的巔峰值大約是4600萬,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現在玄宗天寶十三載左右,達5280萬。也就是說,唐朝花了大約半個世紀的時候追趕隋朝,在李隆基時代趕上了。

還有一種說法,說隋朝遺留的糧食儲備夠唐朝吃五六十年,理由是唐太宗李世民親口說的。但這裡有一個問題,糧食是有保質期的,哪種糧食可以放半個世紀不壞?唐太宗的算法大概是用隋朝的遺糧總數除以唐朝平均年耗粗略得出,而不是真吃了五十年。

但隋朝之盛,無人敢否認,這是鐵一般的史實。

以這般實力,這樣的基礎,這樣的開頭,這樣人才儲備,隋朝至少可以像其它的王朝那樣,延續個兩三百年不成問題吧?事實是偉大而強盛的隋朝,只活了短短39年!

問題出在了哪裡?

標準答案是:問題出在了繼承人那裡。

但楊堅為大隋選定的繼承人本是一個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此人無疑具備千古一帝的風采和才具,一個極具浪漫主義的政治達人,一個放在任何中國文化人名單上都不遜色的大才子。

此人叫楊廣,是楊堅和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

楊堅和獨孤皇后感情甚好,五個兒子都是他們親生的,這在封建帝王當中極為罕見,他們自己也很驕傲,認為這五個寶貝同父同母,勢必不會像歷史上的那些血腥政變,父子反目,弟兄相殘。但老兩口低估了權力對楊廣的誘惑力,低估了朝廷大臣對立儲事件的興趣,更低估了楊廣的演技。

本來太子不是楊廣,而是他大哥楊勇的。楊廣為搬倒他的親哥哥,和朝中宰相楊素狼狽為奸,在父母面前偽裝得極為孝順,同時大力詆譭楊勇,終於,他們的演技瞞過了父母,楊勇被廢,楊廣順利地當上了太子。公元604年,楊堅去世,楊廣登極為帝,是為隋煬帝。

關於楊堅的死法,傳說很多,最廣為流傳的莫過於楊堅病重時,楊廣的惡行被父親發現,楊堅大怒,要重立楊勇為太子,因此楊廣在仁壽宮發動政變,殺死父親,很多著名的演義小說都持這種觀點,但並無史料證實,所以,我們還是採信病死說。而宮廷政變說則不見正史記載,只是因為楊廣搞垮了大隋朝,亡國之君自然沒有什麼好待遇,所有好事都給安在了他頭上,這個鍋他不背也得背。

其實,就算楊廣是弒父篡位的,也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好皇帝。他的表侄、真正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上位過程,就比楊廣血腥和殘忍百倍。

問題在於,有著千古一帝資質的隋煬帝楊廣,是如何斷送他爹留給他的大好江山的?原因蓋因為一個詞,前文提過:浪漫主義。楊廣是一個有著濃郁詩人氣質的帝王,這類皇帝一般都喜歡異想天開,想幹什麼幹什麼,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一旦攤上這種皇帝,離亡國就不遠了,不信看看陳後主陳叔寶、李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哪個不是大才子?哪個不是亡國君?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康熙皇帝等真正的有為君主,文化程度都不怎麼高,甚至還有些是半文盲狀態。

簡言之,隋煬帝楊廣上臺之後,幹了不少隨心所欲的大事,但多數是由著性子來的,比如南遊、比如西狩、比如北巡、比如會晤突厥可汗,這些都算不得什麼,花錢,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那是因為他是皇帝,可以任性,但有兩件大事,卻猶如兩把尖刀,戳在了帝國的大動脈上。

這兩件事,一個是開鑿大運河,一個是三徵高句麗。封建社會發展的唯一動力是老百姓能夠正常種地交租,這是國家的根本,開鑿大運河這種聽起來都恐怖的事徵發數量不可估計的徭役,三次遠征則要徵發同樣恐怖的兵役。一個國家一旦老百姓無法安心種地了,它的亡國之門也就同時開啟了。

就這樣,強大而繁盛的大隋朝很快被隋煬帝敗光了,他老爹省吃儉用、辛辛苦苦積攢的家底被他用了十三年時間造光,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得起義找飯碗,隱藏在宮廷內部的野心家們就會伺機而動,終於,隋煬帝在南遊江都(揚州)時被宇文化及殺害,隋朝實質上滅亡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隋朝不恤民力,其亡宜矣!或者說,不作死就不會死。

楊廣死後兩個月,他的表哥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大隋的榮光終被大唐繼承,中國真正的盛世馬上就要開始了!


有千古一帝的性,沒千古一帝的命,看楊廣如何把大隋江山折騰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