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有600多年村史的吳邵村是徐州地區唯一保存下來的較大規模的古村落,它真實地保存了蘇北地區百年前的農村景象。請隨著我們一起走進它,感受到它的大美——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儘管天氣預報說近幾日江蘇地區霧霾,走進吳邵村深處,還是被灰白天空下的滿目蔥蘢震撼了:綠樹掩映的石砌山牆,石板地上落下的黃黃紅紅的秋葉,不知疲倦不聲不響在石頭壘砌的院牆裡勞作的老人……移步間,隨處是一幅幅鄉居田園美景。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吳邵村隸屬銅山區張集鎮,北距徐州經濟開發區5公里,南距黃河故道1公里,東距呂梁山風景區5公里。驅車由徐州市區向東,沿黃河景觀路至鄧樓村再向北1公里,不到半個小時的路程,即到吳邵。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這已不知是文博工作者夏凱晨老師第幾次帶人來看吳邵村了。自從去年初考察過吳邵村,夏老師便有個心願——籲請有關部門保護好這處原生態的古村落,讓更多的人看到吳邵的美。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吳邵的美,確與其他地方不同,這裡的老房子建造材料全部來自當地的山上,從牆基到山牆皆為石頭砌築,連院牆也用石頭壘砌。整個村落,街巷縱橫、屋宇相連、高低錯落,充滿了山野之氣和田園風光。


吳邵大姓非吳非邵,只緣吳邵湖畔居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夏凱晨致力於地方文化研究幾十年,無論是以前在市文化局任上,還是現在退下來,他對家鄉古遺存的調查研究和倡導保護,有著本能的熱愛和執著。2015年霜降的前一天, 由夏凱晨邀約,記者與文史學者李世明老師及徐州開放大學旅遊專業夏媛圓老師一行四人探訪吳邵。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去之前,吳邵村副書記李建軍提前畫好了村裡的平面圖,村裡所有住戶都清晰標註,還有古槐、古井、祠堂、水塘的位置,一絲不苟。為了讓我們能更清晰地探訪村子,這位四十出頭的村幹部讓村人將上山主村道的雜草清理掉。畢竟少人居住,許多原先的石板路被草掩蓋了大半。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依著這張地圖,我們跟隨李建軍的腳步,一一尋訪了圖上的每家每戶,沿路聽夏、李兩位老師講解關於吳邵的典故。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吳邵村依山建村,周圍山體呈低矮丘陵狀,是呂梁山脈的西部延伸。目前村裡共有1400戶,5400人,均為漢族,李姓人口占80%,其它姓氏佔20%。


吳邵村大姓不是吳,也不是邵,怎麼解?


這還得從吳邵村的形成說起。吳邵村東南有山名吳山,村西北有山名邵山,兩山之間的田地低窪,黃河氾濫成湖,故稱吳邵湖。吳邵村位臨湖邊,即以吳邵為村名。


吳邵村為什麼建在山上?據祖居吳邵的李世明老師分析,吳邵村有人居住的時候,當年的吳邵湖水還是很浩大的。明清縣誌記載,吳邵湖是徐州東部大湖。吳邵村坐落在吳邵湖北部程山坡上,現在站在程山南望,眼前為一片盆地平原,這平原應是由湖水乾涸後沉積而成,所以吳邵人下地耕作,至今仍然叫做“下湖”。


據《吳邵湖李氏宗族碑記》記載:吳邵村李姓先祖原為隴西平陽縣曲沃人,元末明初因戰亂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徙到中原一帶,先到山東長清縣落腳,明洪武三年(1370)又奉命南遷至現在的吳邵湖尖山一帶,後因黃河多次氾濫,挪到尖山南坡的程山居住(亦即現在的吳邵村)。吳邵村隴西堂《李氏族譜》從明朝初年記起, 到現在共傳33代,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依山建村、以石當屋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吳邵村南的一片水泥房和水泥街道是近一二十年新建的,與其他村莊並無二異。穿過新村莊行至山腳,向山坡望去,便是老吳邵村的舊莊了。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石頭房與石牆山徑曲折,民居坐落在兩旁,錯落有致,各家各戶院落佈局清晰,每戶的石牆腳嵌著刻有“泰山石敢當”的辟邪石碑。院內置有石磨、石臼,稍大點的院子設有菜園,雞、鴨、鵝圈,牛、羊舍。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再向山上,住戶漸少,許多老房子由於無人居住,缺少維修,屋頂塌落,部分牆體傾倒,然而院落的格局還是很清晰的,有的門上的對聯還在,只是字已看不清。據村裡統計,目前山坡上還有60多座房屋,15戶人家,空院落30餘處,吳邵老村的整體框架仍保存完好。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李世明老師記得小時候的吳邵老村比現在要大一半,山坡上民居密集,稍微平坦的坡地都建了房子。一個小院二三十平方米,一院連著一院,共用著幾級臺階。十幾歲時,他在假期曾從徐州回鄉,跟著爺爺住在山上的院子裡。吳邵村人建房技藝堪稱一絕,房頂用當地生長的紅草或麥稈覆蓋,一色的石頭牆,石縫別說沒有什麼水泥,連泥土也沒有,全部是山石壘砌。房門、窗戶的設計也有特色,有的用過木,有的用條石,講究的刻有吉祥花卉和道符。每家院子的石牆都壘得高且平整,三米五米的都有,進村找人,離很遠就能看見。暑天的晚飯,許多人家均擺在院子平臺上,映著山月、螢蟲,彼此打著招呼,涼風習習、炊煙裊裊,別有一番山居情趣。


吳邵古村落經過幾百年的延續、數十代人的生活,村子由小變大,人口由少增多,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吳邵村已發展到徐州地區較為知名的一個大村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吳邵村民還多數住在山上,山下只有少數房屋。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觀,山上的交通、吃水、用電、衛生條件已經遠遠不能夠適應人們的需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居住在山上的村民陸續搬到山下居住,但仍有一些村民眷戀著老房子,堅持住在山上。


生命與自然的對話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逡巡於古吳邵,從山坡到山頂,從大巷口至二巷口,野生的花椒香氣撲鼻,枸杞星星點點地紅在綠叢中,一隻大白鵝帶著四隻小鵝搖搖擺擺在走在山道上,不緊不慢。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路邊的樹,好像是刻意種的,又好像是隨意生長,分佈散,品種也多。同行的兩位老師邊走邊告訴我,哪棵是柿樹、柳樹、榆錢樹、棟樹、皂角樹、銀杏、椿樹、梧桐樹、棗樹、石榴樹……還有被火燒蟲蛀依然生機勃勃的千年古槐。時值深秋,柿子已摘,冬桃還青在枝上,我已神遊到了四季,想著早春、盛夏、初秋,還有白雪皚皚的寒冬,這裡不知要怎樣的好看。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在吳邵老村的山腰處,有一座矮矮小小的土地廟,裡面供著香火,不由想起《西遊記》裡那位萌萌的土地公公。舊時的每個村莊都設有土地廟,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祭祀土地是中國農民發自內心的膜拜,淳樸的民風尤在其中。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古樹古井古廟古祠,都沒有生活在這裡的老人讓人感覺到古意悠然。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李文東老人1926年生人,與86歲的老伴至今生活在山腳的石院裡,9間房子,有客有居,有廚有衛,院裡有果樹,屋後有菜園。老兩口樂呵呵地說,“孩子們住山下,米麵油他們常送來,這裡有水有電燈,俺們哪也不想去。”世間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我與你在自家的小院相伴到老。相比山下生活的擁擠和紛雜,他們的幸福實在是簡單又奢侈。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山腰處還有一戶86歲的老人,四年前老伴去世,一個人生活的他,每天上山拾柴、鍘草、喂牛。由於住得比較高,他家沒有自來水,需到山下挑水。問他能挑得動麼,他說,一次少挑點,省著點用。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老人的家雖不大,但也一應俱全,進門過邸是他的“客廳”,有一門通東屋,這個四五平方米的石屋是他的臥室,屋裡一張床、一個三屜桌,桌上一個衣箱子,箱子上一隻碗,碗上一把扇子。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穿過“客廳”是院子,不到二十平米,院中有石臼,有鍋灶,一個石板的案子大概是他做菜的砧板兼飯桌。院角還有雞窩。村支書說,他老伴在的時候,雞窩裡還有雞有蛋。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我注意到過邸的門框上掛了一個筷籠,裡面兩雙筷子。藤編的筷籠看樣子年代很久了,兩雙筷子一邊一雙,讓人看了即溫暖又心酸。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他坐回門口,將碼放整齊的枯樹枝用力砍成小段,準備喂牛。想起了餘華《活著》韓文版的一段自序:“‘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中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獨訪!徐州保存規模較大的古村落,600多年曆史,9成徐州人不知道


村書記介紹,吳邵村80歲以上老人的有170多。這些山中勞作的老人,是這裡最動人的畫面。


吳邵村能否像太行山郭亮、沂蒙山竹泉那樣的古村落,成為攝影家的取景點、驢友們的探幽處呢?遍訪過徐州眾多古建築古村莊的夏凱晨老師,自初次與吳邵不期而遇,便有了這樣的想法。


夏凱晨說,吳邵村的古民居有600年的村史作背景,有大片保存較好的老房子,有完整的街巷,有古樹名木,整個村落佈局完整,古風古貌猶存,真實地保存了蘇北地區百年前的農村景象,它是目前發現的、徐州地區唯一保存下來的較大規模的古村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建築、藝術、美學價值。


如何讓古老的吳邵,既保得住自然的風貌,留存村民們淳樸的生活印記,又能以全新的姿態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是擺在城市規劃者面前的難題,也是一道亟待集納眾智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