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黛玉小性刻薄,就此谁来总结一下?

文学与教育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林黛玉被刻画成了“小性刻薄”的性格,红楼梦文本上写“宝玉素习深知黛玉有些小性儿”,连贾宝玉都认为林黛玉有些小性儿,可见其他人评价黛玉小性儿,也不算冤枉了她。然而有一个客观现实必须要指出来,林黛玉的小性刻薄,一般情况下只针对贾宝玉和薛宝钗,首先针对贾宝玉,林黛玉使“小性”这个很容易理解,在自己喜欢人的面前,耍个小性,撒个娇,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其次针对薛宝钗,林黛玉表现出“刻薄”,这是因为在林黛玉心中,她把薛宝钗列为头号假想敌,本来林黛玉很自负,自从薛宝钗来了以后,方方面面都比黛玉得人心,这让林黛玉对宝钗充满了敌意,再者林黛玉早熟,对爱情患得患失,对婚姻茫然无措。而且对木石前盟形成最大威胁的两个人,薛宝钗和史湘云,都属于“金玉良缘”,所以林黛玉时刻警惕钗云二人,特别是薛宝钗,虽然黛玉不服气宝钗,可是黛玉还是被薛宝钗给比了下去。

从目前的文本上来看,林黛玉的小性刻薄针对贾宝玉以外的人,大约就三次,第一次是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表现出了小性刻薄。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林黛玉不稀罕周瑞家的送来的宫花,那是因为宫花是薛宝钗家的。所以林黛玉甩脸子,并不是给周瑞家的,而是针对薛宝钗,只不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周瑞家的点背而已。

第二次使小性子,是林黛玉和史湘云的矛盾。林黛玉被人嘲笑为“小戏子”,而说出这话的是史湘云。所以林黛玉恼史湘云,是情理之中。难道自己被人骂为“小戏子”还不能生气啦,连薛宝钗这么有涵养的人,被宝玉形容为“杨妃”,立即变脸,勃然大怒。所以林黛玉第二次使小性子,合情合理合法。

第三次刻薄,是林黛玉嘲讽刘姥姥为母蝗虫,这点被有些居心叵测的人,上纲上线,批判黛玉看不起劳动人民,想要对林黛玉发动阶级斗争,其心可恶。林黛玉嘲讽刘姥姥,是因为刘姥姥先出言不逊,暗讽林黛玉是“茗玉”,年寿不长,一命呜呼。如果观众细心看,刘姥姥嘴里的“茗玉”除了十七岁时候病死之外,几乎就是在说林黛玉。当然刘姥姥是出自无心,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况且刘姥姥嘴里的“茗玉”和黛玉如出一辙,这也难怪林黛玉会生气,会反唇相讥。

所以在整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小性也好,刻薄也好,基本上只针对贾宝玉和薛宝钗,很少波及旁人,如果说林黛玉不稀罕宫花,而使周瑞家的难堪。类似这样的事,薛宝钗也做过。如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她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她们去。”说得靛儿跑了。从这一段文字中就可以看出,薛宝钗这一番话让靛儿很下不来台,当然实际上她是讽刺林黛玉的。由此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信息,林黛玉在丫头面前不喜欢端主子小姐的架子,反而喜欢跟丫头们嬉皮笑脸一起玩耍。


春花聆听明月梦


《红楼梦》中说林黛玉小性我同意,但我不同意说其刻薄。


芬芳随笔


说林黛玉小性我同意,这和她的成长环境、经历、性格有关。早年丧母,寄人篱下,缺乏安全感,感觉敏感,生活环境封闭。文艺小青年多愁善感,性格变化莫测,洁身自爱,但和刻薄不沾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