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灘“5G全球創新港”:做深十大應用場景,提升百姓“獲得感”

手把特殊方向盤,前進、倒車、加速、轉彎,依仗5G技術“低時延”特點,隨著記者的手勢和指令實時動起來的,是遠在1200公里外、位於北京房山區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一輛5G救護車上,患者“上車即入院”,院內急診醫生通過5G高速網絡回傳的車內實景遠程視診、指導,為患者贏得搶救的“黃金時間”;走進“綠幕房”,依靠5G實時傳輸,身在北京的女團成員通過室內光纖將自身形象全息成像同步到全息舞臺上,與身在5G港全息影院的姐妹“同臺”獻演……作為全球首個綜合性5G應用展示聯創平臺,位於虹口區北外灘區域的“5G全球創新港”,已率先發布“5G+醫療”“5G+教育”“5G+金融”“5G+零售”“5G+安全”“5G+城管”“5G+文體”等十大場景的應用示範。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由於技術一直在發展,5G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自去年9月10日開港至今,這裡的展陳不斷調整更新。”北外灘建設開放辦公室常務副主任、“5G全球創新港”經營管理方北外灘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劉俊告訴記者,5G的一大特點就是實現“萬物互聯”,包括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聯通,展廳中“5G+物聯網”的應用展示即對此做了一部分呈現。

undefined

比如,展廳中5G賦能的遠程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在自動駕駛商用初期階段,作為一項重要補充——當自動駕駛汽車出現異常時,通過遠程人工干預避免事故的發生。同時,還可以讓車輛抵達人員不適宜到達的惡劣環境,特別是救災、道路搶修等場景,以及無人區、礦區、垃圾運送區等區域,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

再如,展廳中展示的洋山深水港“智慧港口”景象,就是通過搭載了雷達、視覺攝像頭等感應部件的智能重性卡車,利用5G實時傳導信號實現跟車打造的。據悉,這個中國移動、上汽集團、上港集團合力打造的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範運營項目,是國際上首次實現“5G+自動駕駛”重卡商業化落地,已通過40萬公里的路測。經過實踐,這項技術能將物流能力提升一倍,相當於再造一座東海大橋。

undefined

除了“5G+物聯網”,展廳中的“5G+教育”也是一項人氣頗高的應用。記者看到,在平板電腦上點選“我是老師”,可在課後瞭解講課時每個時間點上學生的關注情況,據此對今後的備課、教學進行調整。點選“我是學生”,則可在5G雙千兆技術的支持下,加入異地正在進行的遠程教育課堂。去年6月21日,上外附中東校就通過“5G+教育”與雲南師大丘北附中進行了一場西班牙語“雙師課堂”互動教學。在教室內部署的三個高清攝像頭,可智能切換教師講課、寫板書、學生起立答題場景,提升兩地遠程教學的互動與共享,推動實現“教育扶貧”。

undefined

屏幕截圖3.jpg

劉俊告訴記者,目前5G港僅一樓二樓展廳對外開放,三樓正在裝修,將迎來“華為-上海5G+ XR創新中心”,利用5G高速網絡,聯手推動VR(虛擬現實)行業向多領域、多行業推廣。“我們對5G港的定位不只是展覽中心,更是應用研發中心。”他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做深十大應用場景,構建更全面的產業鏈,“特別是要拓展更多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5G應用,提升這項新技術帶給老百姓的獲得感”。

undefined

undefined

記者瞭解到,作為打造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5G成為虹口區栽下的“梧桐樹”,在該區落戶的企業都可享5G帶來的福利。復工復產後,虹口區78號地塊正通過5G技術實現“人”“物”在線的“智慧工地”管理平臺,大大提升了工地的現場進度、安全、質量、成本等協同管理效能。本週,搭載5G設備的無人船也將下水開展河道監測,為城市管理、社區治理、公共安全等實現“一網統管”提供實踐成果。

屏幕截圖.jpg

屏幕截圖2.jpg

據虹口區科委介紹,近日《虹口區5G產業培育和應用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已發佈。虹口區將繼續佈局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推進生產、生活、管理、服務等領域智能化深度應用,力爭把北外灘區域建設成世界級信息基礎設施標杆區。

undefined

4.jpg

文:單穎文視頻/圖:周俊超製圖/編輯:陳雲峰責任編輯:王蔚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