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麗梅州 共享美好家園

共建美麗梅州 共享美好家園

一等獎作品《宜居梅江》,作者:曾曉暉。

共建美麗梅州 共享美好家園

一等獎作品《童心向黨》,作者:謝淼清。

梅江區“美麗梅州·美好家園”指揮部辦公室與區文聯、區教育局聯合舉辦了梅江區“美麗梅州·美好家園”徵文大賽和攝影大賽。

該活動自2019年10月底面向全社會公開徵稿以來,廣大文學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踴躍參與,短短兩個月共徵集文學和攝影作品近500件。舉辦此次大賽旨在進一步推動“美麗梅州·美好家園”城鄉環境大提升行動,充分展現梅江區城鄉新面貌和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新變化,在全社會營造“兩美行動共參與,兩美行動同受益”的濃厚氛圍。

日前,經專家評審和公證人員現場監督,此次大賽評選結果出爐。其中,徵文大賽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8名,優秀獎10名;攝影大賽評選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8名,優秀獎15名。

攝影愛好者們用自己獨到的視角,觀察著梅江城鄉的變化,記錄梅江、拍攝梅江、宣傳梅江。文學作品則涵蓋了梅江城鄉建設的方方面面,將梅江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生態文明、風土人情等盡情描繪,體現了“美麗梅州·美好家園”梅江人居環境建設成就。

自本期起本報將刊載獲獎作品。本期刊載的是一等獎徵文作品劉卓忠的《老城的魅力》、黃慧良的《我的家鄉,我的城》;一等獎攝影作品謝淼清的《童心向黨》和曾曉暉的《宜居梅江》。

●南方日報記者 張柳青

老城的魅力

文/劉卓忠

曾記得,年少時,我常嚷著在梅城上班的父親帶自己進城去逛梅城。那時父親常常大手拉著我的小手,走在老城的騎樓下。走累了,父親就會到街邊的店裡,買一根5分錢的“軍分區”生產的冰棍給我吃。我邊吃著冰棍,邊睜大眼睛,瞪著狹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好奇地問道:“老爸,今天是不是圩日呀?”父親笑著對我說:“孩子,梅城人多,天天都像鄉下的圩日。”16歲時,從山裡來到城裡上學。週末和同學們最常去的就是凌風東路的新華書店。在狹窄的書店裡,我們如飢似渴地翻閱著琳琅滿目的書籍。雖然人頭簇擁、摩肩接踵,但每次我們都要在那裡呆上幾個小時……狹窄擁擠的街道,灰黃斑駁的牆壁,長龍般的自行車隊,如潮的人流,就是年少時老城留給我的記憶。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也在不斷擴容。一座座高樓,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一個個繁華的商業街,不斷湧現。江南新城、華僑城、新縣城、芹洋半島……新修的街道越來越寬闊,新修的居住小區規模越來越大,新建的商業中心建築群越來越多,導致老城原住居民不斷外遷,人流量越來越少。當您看到稀疏的人流和早早關閉的店鋪,您或許會產生一些“門前冷落鞍馬稀”之感。您會覺得老城已經老去,它的繁華、輝煌永不再。

但最近幾年,梅江區政府秉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老城啟動了歷史文化街區修繕保護工程。以前灰黃斑駁的牆壁,現已修葺、粉刷一新,變成了粉白相間的外牆;那五花八門、破舊不堪的店門,換上了嶄新的同一款色的電動捲簾門;店門上方參差不齊的店牌,也換成了底板整齊劃一的店牌;懸掛在牆頭,縱橫交錯猶如蜘蛛網的電線、電話線和網線,也捆綁齊整;路面下新鋪了燃氣、自來水等各類管道;街道兩旁,裝上了古色古香的街燈;沿街兩邊的牆壁上,都裝上了各色各樣的壁燈……經過修繕與整治,老街已由昔日的“髒亂差”,蝶變成了“淨美佳”。

每當夜幕降臨之時,黃色的和白色的光從街道兩旁的街燈和牆壁上的壁燈中不斷溢出,把它溫暖的光輝照射在粉白相間的牆壁上,平鋪在新鋪的柏油路面上,灑落在我們身上。在這寒冷的冬季,置身於街頭,被暖色的光簇擁著,讓人感覺到特別的溫馨。老街的夜色,格外迷人,也讓人陶醉。你聽,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原來是一位高大秀氣的帥哥,正在為以老街為背景,擺著靚麗pose的兩位美女拍照呢!

老城日新月異的變化,吸引了人流,聚集了人氣。於是越來越多的原住居民和店家,遷回到老城發展事業或重操舊業。你看,精明的老張,看到了這商機,於是在老街新開了一家“婚慶店”。平時妻子看店,他負責彩車和到新郎家佈置婚禮場景,兒子負責錄像和拍照。一家三口,忙得不亦樂乎。憨厚的老洪,前幾年到江南開了兩家“雪花”新店,然後把凌風西路經營了三十多年的老店,租給別人去經營。去年年末,老洪又重新回到老街,繼續在原點打造他的“洪屋雪花”事業。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要讓更多的客人在老城繼續品嚐到“洪屋雪花冰室”原有的味道……

或許有“老城情結”吧,每當茶餘飯後或者苦惱、煩悶的時候,我總喜歡沿著老城騎樓店鋪前的走廊,一個人靜靜地、漫無目的地走著。

老城,恬靜而又祥和,可以給疲倦的身心,提供一個心靈休憩、慰藉的場所。走在老城的街上,你常常會看到,很多店門口都會擺一張小茶桌和兩三張小竹椅。臨近的幾個店家,趁店裡沒有來客,常會聚在一塊,一邊喝茶,一邊談天說地;走在老街的騎樓下,常常會碰上熟知的朋友,大家都會笑著打個招呼,或者站在騎樓下拉起了家常;途經認識的店家,他們常常會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店坐一坐,聊一聊;走進冬暖夏涼的店內後廳,主人泡一壺清茶,在嫋嫋升起的茶香中,我們感受到了老城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老城給予我們的淡然和逍遙……靜靜地漫步於老街,靜靜地流連於老城,能讓人放下一切世事雜陳,拋卻一切煩惱、憂愁,拂去心靈的塵埃,從而產生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情。

老城,擁有厚重的人文歷史和文化內涵。漫步元城路,我彷彿感受到了九百多年前劉元城被奸人陷害,流放梅州,草創書院,逆境中不忘文人使命的“鐵漢”情懷;登上金山頂,我彷彿看到了七百多年前蔡蒙吉帶領六千多梅州子弟兵抵禦蒙古入侵,浴血奮戰,最終兵敗被俘寧死不屈的悲壯;漫步凌風路,我彷彿看到了“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率兵光復梅州的英勇;走進梅州學宮,我彷彿看到了四百年前李世淳從鬆口逆梅江而上,在此參加科舉考試的情景;踏入南門八角亭,我彷彿聽到兩百多年前王者輔登凌風樓,“見梅江蜿蜒南下、程水悠悠西來,兩水環抱如獻金牌”,於是在樓旁側建亭的“畫龜點睛”、造福一方的動人故事;望著文保路,中山路,周增路,輔廷路,仲元路等這些以人名命名的路牌,我想起了葉文保、孫中山、饒輔廷、周增、鄧仲元等客家先輩感人肺腑的故事……在老城狹窄的巷子裡,在老城的每個角落,都隱藏著許許多多我們要探索的厚重的歷史故事和深厚的人文情懷。

老城,擁有梅州最齊全的客家美食。漫步老城街頭,客家美食店鋪,隨處可見:凌風東路海石花的炒田螺,鍋裡熱油爆炒,加上調料和金不換,肉韌味香;仲元東路的“煲仔飯”幹香可口,吃後唇齒留香;油羅街的“炸品”,外表光鮮,口感爽脆;中山路的腸粉,嫩滑爽口……還有香甜滑潤的湯圓,清涼爽口的仙人粄,外酥裡嫩的豆腐花,鮮美可口的牛奶煮蛋……

前幾天,有位朋友曾對我說,從外面返回家鄉度假的遊子,如果沒有去老城走一趟,離別時總會悵然若失;來梅州遊玩的客人,如果沒有去逛老城,等於沒有到過梅州。朋友的這句話,足以道出梅州“老城的魅力”。

如今修葺一新、重現昔日“風情”的老城,“顏值”和“內涵”俱在,它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在此品嚐客家美食,在此感受渾厚的人文歷史,在此流連忘返。

我的家鄉,我的城

文/黃慧良

我的小城

“我的家鄉,我的城”當鍵盤敲出這幾個字,有一股說不出的溫情在心裡湧動。是的,我今天要寫的就是:我的家鄉,我的城——客都梅州;被譽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梅江區老城。梅江區老城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古城,自宋朝築城以來,就形成了具有傳統地域特徵的老城風貌區,分佈著較多的文物古蹟和傳統民居群。你可以沿著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梅花詩裡走來;你也可以循著“元城書院”裡的琅琅書聲來;你還可以踩著文天祥、張九齡、黃遵憲、周恩來等先賢古聖留下的足跡來。來這裡感受文化梅州、僑鄉梅州、紅色梅州;感受郭沫若筆下“文物由來第一流”的世界客都的迷人風采。

在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前,我家屬於城鄉接合部,走幾百米就來到了“街上”。那時的老城以今仲元路和凌風路為兩條東西向的橫路,並以南北走向的泰康路、和平路、義化路、元城路、民主路和中山街等五條道路共同構成“兩橫五縱”的空間格局。中華路、鋪亭路彷彿是老城手中揚起的飄帶。猶記得小時候朗朗上口的童謠:“嗒嗒叮,叮叮嗒,十字街兩張桌……”十字街以中山路、油羅街、凌風西路形成十字交叉。十字街是以前老城區人生活的中心點,在童年的記憶裡,只有去到十字街,才是真正意義上是上了街。

每一次穿行在老街,彷彿與歷史對話,總是有往日的記憶浮現在腦海。你會覺得老街是有生命的,每一條石柱,每一塊磚瓦似乎都在向你述說著老街上的陳年舊事。每一間門店都有故事,看著它不斷更換著經營性質,看著它從集體經濟,到個體經濟,看著它裡面來了又去的面孔。老街又像一位歷經歲月滄桑的老人,在時光中端坐,用她慈愛的目光注視著來來去去的人們。

落日把騎樓的影子拉得好長,老街上有我拭也拭不去的足音,記憶中噠、噠、噠的木屐聲,依然那麼清晰。那一雙中國紅描花木屐鞋,那個穿著木屐鞋在街道里故意製造噪音的小女孩,彷彿還在夕陽裡搖搖晃晃地奔跑著……老街穿越了我的童年和少年,丈量著我的青春年華,刻下了我生命的年輪。幾十年過去了,老街迎來了她生命中的第二春。2018年梅江區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老舊街道進行升級改造,讓具有百年曆史的騎樓延續獨特魅力。城還是那座城,街還是那老街,趁著“美麗梅州 美好家園”的春風,我把記憶種在那裡,看著它開枝散葉,看著它日新月異,看著它與我的城一步一步走向歷史的輝煌!

我的梅江

梅江,清之前稱“梅溪”;民國初期,改名梅江。史料記載因古時其地多梅,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路過梅州,寫下傳頌千年的名詩:“一路誰栽十里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歲月悠悠,水流浩浩,彷彿還能聞到那撲鼻的梅香……

有人說,河流是原鄉的標記,是一個人生命的根系。穿城而過的梅江河段,身姿曼妙就像是母親飽滿的乳房,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客都人。上市有紅杏坊,下市有攀桂坊,那一個個閃耀在歷史天空的名字:李黼平、黃遵憲、林風眠、朱雲卿、楊廣存……他們都是梅江的好兒女。

清晨,沿著河堤漫步,走過經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到今天太平盛世的梅江橋,透過河水,看清水中倒影。在波光粼粼中,思緒泅回往日的記憶,猶記得梅江南堤的沙灘與河岸的翠竹,那裡曾經是我年少時撒歡的好去處;而江北河邊的近水樓臺,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好地方:臨水而居的日子用心聆聽河水奔騰的熱情。而現在經過政府精心打造的一江兩岸,是五彩斑斕的,是有聲有色的。清晨的梅江就像一位溫柔恬靜的客家女子,沐浴在晨曦裡,陽光剪影出她迷人的輪廓;風輕拂岸邊的樹木,彷彿是她飛揚的秀髮。夜色中的梅江,河岸兩邊的樹木,河堤的景觀燈全都亮起來,碧綠的、粉紅的、淺藍的、亮晶晶的,柔和的光將路人的笑臉也映得格外美麗。河風裹挾著此起彼伏嘹亮的客家山歌從兩岸遊人的臉上拂過。她又像一位慈愛的母親,用她的柔波揉搓出溫情的呢喃,彷彿與行走在岸邊的人們絮叨一天的家常。

幸福客天下

“迎客來囉迎客來囉,客家的山水能生財,一縷縷鄉情都是愛囉,誰來了都不想再離開……”在《客家迎客來》優美的旋律中,我彷彿看見初升的太陽從客天下的山頭緩緩爬上來。客天下是集“吃、住、行、遊、購、娛”和教育、科研、文化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是梅州市“解放思想、綠色崛起”的先鋒,是世界客都的一張“新名片”。走進客家小鎮,彷彿走進了客都的歷史畫卷裡,感受那濃濃的客家風情,把人帶進遠古的沉思。這裡彙集了古香古色的各種客家民居建築、客家百米遷徙圖、客家小吃、印象客家歌舞表演等。站在客家風情泥塑牆前,生動活潑的風情泥塑展,在這裡,我偶遇了童年的自己;在客家小吃美食街,我邂逅了記憶中的味道。

在聖山湖、在聖人谷、在玻璃棧道、在同心鎖前、在國際婚慶殿堂,在客天下每走一步,都會眼前一亮,每一次轉身都令你駐足。展現在眼前的景緻,讓你無法與曾經的荒山、採石場相聯,你會發自肺腑地讚歎建造客天下景區運作團隊的匠心獨運。

華燈初上的客天下,那閃爍的霓虹,那一盞盞溫暖的燈光,那一扇扇滿溢溫馨的窗戶裡,時不時飄出幸福歡快的笑聲。幸福是什麼?什麼是幸福?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相同。作為一個客家人當你走進客天下,也許你就會幡然醒悟,幸福原來就這麼簡單。

醉在湖光山色中

離梅城4公里的泮坑水庫風景區,一個天然的大氧吧!山幽水雅,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水色青潤如玉,可飽覽山色湖光。岸邊築有全長3000米,由30段長廊和30個各具特色的涼亭組成的“客家文化長廊”,可欣賞瀏覽代表客家文化精髓的詩文圖畫和客家謎語、諺語等。漫步在“客家文化長廊”裡,感受客家文化的薰陶,你會為自己作為客家人而感到驕傲,客家人的血液裡流淌著那股集智慧、堅韌、吃苦耐勞的品格,慢慢細品有香甜的滋味。看湖光水色如畫,徜徉於青山綠水之間,與自然來個最親密的約會。拿出手機或相機,咔嚓一聲,你會驚歎,每一張照片都各有特色,韻味不凡。如果你有興致,亦可沿著用鵝卵石砌成的“登高路”,登山健身和觀賞森林景緻。登上山頂,可遠眺梅城勝景,及一山之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客天下旅遊產業園。

景區相峙兩山,層巒高聳,鳥兒的歌聲在山間迴盪,喚醒鬱郁蒼蒼的樹,山谷之中溪流清澈,怪石亂離,藤蔓纏絡,景緻清幽。在山腰有“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所書的雄渾磊落、飄逸灑脫的摩崖石刻“鎮山河”;有相傳為白蓮仙女沐浴時遺下的裙帶所化的瀑布。瀑布傾瀉而下,如絲帶、如長髮、如輕煙……在炎熱的夏季,站在瀑布下,感受那飛濺的水霧飄落臉頰時的愜意;把腳伸進清涼的水裡,整個夏天的燥熱即刻煙消雲散。指尖輕觸幸福的漣漪,素心,微笑,給生命一場花開。

蝶變

打開記憶的閥門,往事的回憶就奔湧而來。見證了江南片區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了江北片區的蛻變,更是切身體會到了梅城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猶記得當年唯一連接江南、江北的只有梅江橋,改革開放後陸續建成東山大橋、嘉應大橋、劍英紀念大橋等。而現在橫跨梅江的橋已經有十多座。猶記得當東門塘上矗立起第一座高樓大廈時,大家都投於注目禮。而現在的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猶記得新百花洲影劇院、夜來香歌舞昇平的繁華景象,到現在規模宏大如火如荼的江南新區的建設;從曾經擦肩而過肩挑背扛的身影,到現在遍佈城區大大小小市民休閒場所輕歌曼舞的身姿;從曾經昏暗的街燈,到現在點亮夜空的霓虹。從單車到小轎車,從地上跑的到天上飛的,從綠皮火車到現在的高速鐵路。我看著我的小城像只美麗的蝴蝶,在春風裡輕展羽翼,向世人展現她迷人的風采。

心底的溫柔

記憶的痕跡層疊了多少時光,將深深的情摁進每一個文字裡,為自己作為梅州人、梅城人而感到驕傲。當夜幕降臨看著明明滅滅的萬家燈火,總有一些記憶,直抵人心,抵著心底的溫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