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內幕|5千元的咖啡機一定比1千元的質量好嗎?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為什麼高檔產品不一定質量好?

一個朋友購買了一臺1000元的咖啡機,同時在商場他也看到了另一臺5000元的咖啡機,1000元的咖啡機已經能夠滿足我這個朋友的大部分需求。但是他想知道,這個1000元的咖啡機質量好嗎?會不會過幾天就壞掉了。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產品質量與價格並不一定是線性正相關。

說不定,5000元的高檔咖啡機過幾天就壞了,而他買的一般咖啡機卻可以使用好多年而不壞,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這個現象,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我將從幾個方面來闡述其中的道理,這個解釋同樣適用於大部分的家用電器和汽車。

在詳細解釋之前,我們先明確一下質量,功能和性能在概念上的區別。

高檔咖啡機通常有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比如功能上帶有液晶顯示,性能則是指30秒出一杯咖啡。而這臺1000元的咖啡機沒有液晶顯示功能,出咖啡時間則為45秒。

這就是質量與功能和性能在概念上的區別。

為了表述方便,我們姑且把同一類產品中價格高的稱為高檔產品,通常價格的稱為中檔產品。這麼說,不嚴謹,只是為了表達方便而已。

和大眾認知相一致的是,高檔的產品通常會應用最新的技術,包含更多的功能,或者更時尚。在我們做出購買產品決策的時候,會更多關注的是這些新技術和新功能。

而對產品的質量,則沒有辦法做出判斷,不知道產品會不會用了一段時間以後就壞掉了。

通常來說,只是通常來說,高端產品比較複雜。零部件比較多,出現問題的概率比一般產品大。

舉例說明。

一臺中檔產品有100個零件,高檔產品有300個零件,如果每個零件的合格概率為99.9%, 則出現問題的概率分別是中檔產品90% 和高檔產品74%。

如果再考慮到零件之間的配合情況和相互影響的情況,出現問題的概率會進一步放大。

如果這一臺咖啡機,我們單獨測試其液晶顯示屏和釀造組,其壽命均可達到5年。但是把這兩個零件放在一起使用,一年後,由於釀造組的高溫導致液晶顯示屏周圍的密封橡膠圈老化,水蒸氣進入液晶顯示屏,導致其液晶屏失效,最終產品報廢。

那麼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把這些問題都解決好呢?做出一個完美的產品。

質量內幕|5千元的咖啡機一定比1千元的質量好嗎?


為什麼沒有完美的產品?


原因是成本和時間。

改進完善產品需要有反饋。通常是兩個渠道,內部測試,客戶反饋。

對絕大多數企業,如果他們在設計,打樣件,試生產時發現了問題,一定會根據優先等級不斷優化產品,這一點毋庸置疑。

現在儘管有許多管控質量的方法,但完全不依靠客戶反饋,一次就可以把產品做好,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才能做到。大部分企業通常會採取平衡質量和成本的中庸路線,而不是極端的路線。

我為什麼一直在強調客戶反饋?客戶反饋和質量有什麼關係?

有關係,並且關係很大,因為沒有客戶反饋,產品就很難改進。

高檔產品在客戶反饋方面不如中檔產品更充分。

對於客戶的反饋,我們以SCR ,service call rate 客戶投訴率為指標。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SCR的公式不同,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就是一段時間裡,產品投訴佔銷量的百分比。

對於高檔產品,購買人群通常比較富裕,產品不僅銷量小,而且使用頻率也比較低,比如跑車,遊艇,家用全自動磨豆咖啡機等。這樣就會導致不能充分暴露產品問題。有的客戶只會在內心抱怨,不會到網上或廠家去投訴抱怨,這是沉默的投訴。

又因為銷量小,生產廠家不能在所有的國家或地區設置維修機構。如果有問題,同樣是因為銷量小,準備的維修備件不可能很充分,很有可能是,有客戶需要維修時才向廠家訂購配件,這樣導致維修週期很長,還會造成維修費用高,自然就有人會放棄維修,這樣信息反饋會進一步減少。

即使到維修點維修,由於高檔產品比中檔產品複雜,維修點給廠家反饋的問題描述相對來說更加模糊。

同時還會造成維修壟斷,什麼?維修還有壟斷?是的。

比如,一種豪華車,在一個地區只有一個指定維修點,如果是必須要更換隻有廠家才能提供的零部件,車主別無選擇。車主不能到其他維修點進行橫向對比。由此造成了信息不對稱,維修站對於客戶不能判斷出處的問題,會有增加維修費用的傾向。這個問題不僅在中國有,全世界都一樣。這樣就會導致實際是A問題,維修點反饋給廠家的是B問題。

很多消費者對汽車維修中,擔心維修點宰客,可以說,這種擔心是合理的。

高檔產品的客戶反饋在某種程度上不如中檔產品更充分。

下面我們討論,生產廠家會對所有投訴一視同仁嗎?

驅動質量改進的真實原因


企業是以客戶為中心?還是以KPI為中心?

CEO、部門領導和員工都是理性的,他們都會採取最優性價比的路線去工作。期望花費的成本和時間越少越好,回報越大越好,更準確地說是KPI 最大化。

每個部門都有KPI,CEO和質量部都是一樣的。

利潤肯定是CEO的指標之一, warranty cost( 姑且稱為保修成本)是影響利潤的指標之一。

保修成本warranty cost和客戶投訴率SCR 通常是質量部門的指標,可能與漲工資和獎金掛鉤。

那麼問題來了。假設一個公司只有兩款產品,並且不是一個類型。

高檔產品5千元,年銷量1萬臺。SCR為10%, 投訴問題種類 50個,且投訴問題種類比較分散,失效樣品也很少,很難做統計分析找到根本原因。估計解決前兩個問題,SCR可能會下降到7%。

中檔產品1000元,年銷量50萬臺,SCR 3%,投訴問題種類20個,失效樣品較多,且問題歸類集中,解決前2個問題,SCR很可能就下降到1%。

從利潤角度,改進高檔產品可節約150萬元,改進中檔產品可節約1000萬元。

很明顯,大部分人會選擇改進中檔產品。

從總體SCR角度看,如果改進高檔產品,SCR可由 3.14% 下降到3.08%。如果改進中檔產品,則可迅速下降到1.18%。

同理,如果高檔產品的SCR同樣為3%,則就更沒有動力去改進了高檔產品了。因為投入產出比不高。優先改進的肯定是銷量大的中檔產品。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改進是需要成本的。

如果假設兩種改進都需要150萬元,那麼就意味著改進高檔產品根本沒有任何經濟上的收益。改進中檔產品則有。

還有,問題發生的時間也與KPI息息相關。廠家通常會把發生在質保期的問題優先改進,質保期以外的投訴優先級別會差一點,因為發生在質保期的投訴會影響保修成本warranty cost 和客戶投訴率SCR這兩個指標。

如果產品一年後退市,整改可能會放在下一代產品,而非這一代。因為改進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開發模具,開展驗證試驗,修改圖紙,做工程變更,清理倉庫,改變維修代碼,重新印刷說明書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而且改進不一定就能如預期的100%成功,如改進工作需求至少6個月,那麼收益只有半年,理性的人在通常的情況下,是會放在下一代產品中做改善,而非這一代產品。

人的因素也會影響到產品質量的改進,比如任職期。

職業經理人會追求他們預期在這個部門或這個企業這段期間的KPI指標。這不是絕對,但會有這個因素。

對於一個2年後會調離到其他部門的質量經理來說,他通常會選擇在兩年內有工作業績的事情來做。如果改善的週期長,或是效果顯現的慢,這個改進被擱置的概率就會增大一些。

因此,很難說高檔產品的質量就一定比中檔產品的質量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產品選購指南

根據以上的闡述,消費者該如何選購產品呢?

有一點可以確定,對於家用電器和汽車,銷量特別大的中檔產品,質量不會差到哪去。對於銷量很小,只是價格很高的產品,質量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

如果差,甚至差到讓你懷疑人生。

行業內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實是有些知名企業的小眾產品,價格不便宜,但質量很差,客戶投訴率甚至達到20%,對這個數據你感到吃驚嗎?

還有些企業就是利用消費者信息不對稱,利用品牌的優勢謀求超額利潤。比如A是知名企業,看中了B企業一款產品,只是做了少許變化,貼上A的品牌,性能和質量沒有什麼提高,但價格在市場上卻是B品牌的3~4倍,甚至更高。越是沒有客觀評價指標的產品,這類現象越嚴重。

對於商品選購,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選,不妨記住這個原則:

選擇主流廠商,銷量大的產品,質量比較有保證。

如果一家知名企業有很多種類的產品,銷量小的高檔產品很可能就面臨我在前邊所說的情況。產品本身複雜,出現問題的概率大。客戶反饋不充分,整改比較困難,整改收益小。這些都是與銷量大的中檔產品比較得出結論,是通常的現象,而不是絕對,這一點要強調一下。

還要注意的是,很多企業共用一個品牌,但是他們不是一家公司。比如:名稱中含有“三菱”的企業有好幾百家,他們不是統一的整體。甚至是競爭對手。

還有一個情況,比如一家企業在美國有自己的生產廠,其市場也是在美國,產品質量不錯。但是他們把自己的品牌使用權賣給歐洲的另外一家企業,產品只在歐洲銷售,品牌一樣,但是廠家不一樣,質量也不一樣。

再比如一些國際大廠,他們有非常強的技術實力,可以生產飛機發動機,渦輪發電機等,品牌非常知名。有時會把自己的品牌授權給其他一些企業生產他們不從事的領域,如電話機,烤箱等,目的是收取品牌管理費,但參與質量管控的程度很低,甚至是不參與,只是為了利潤。

還有一些原則:

1. 買專業廠家,專業的產品。

2. 當產品有重大革新時,最好等上半年或下一代產品。

3. 參考專業機構的測評。中國目前在這個方面還有待發展,本人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機會。

4. 蒐集網上客戶反饋信息。隨著電商的發展,產品質量信息,評價,排序功能會越來越透明,這也是一個參考。通過網上評價,不一定能挑選出最優產品,但可以避免最差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