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的雲端新課怎麼上

從本週一起,北京中小學生進入線上學習的新階段——雲端學新課。此前,市教委已明確了春季學期“不加課、不佔週末、不佔暑假”的原則,那麼,在除畢業年級外的其它年級返校時間尚不明確、現在仍需居家學習的日子裡,中小學生的雲端新課怎麼上呢?

問題1

13周怎麼完成20周教學計劃?

自從延遲開學,中小學生在家上網課已有兩個月。多數家長反映,之前這段時間學校還真沒上新課,一直圍繞已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延伸。然而,不上新課的日子也不踏實,因為按照此前公佈的校歷,這個春季學期有20周零5天,一直不上新課的話,這麼多學習內容怎麼能完成?如今,網上新課終於開啟,家長們又開始擔心,學校會不會為了在剩下的13周裡完成20周零5天的教學計劃而瘋狂趕進度、增加孩子的課業負擔?

線上線下各有側重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校長 王蕾

4月13日是個分水嶺。從這一天起,北京中小學生居家學習的內容與方式,由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為主,轉變為按照學期課程教學計劃進行線上學科教學為主。也就是說,在這個特殊的春季學期,各中小學要在13周的時間裡完成原來20周教學計劃的內容,實現線上和線下教學的無縫銜接。

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做好學生情況的“精準掌握”和課程供給的“頂層設計”。在課程設置方面優先考慮“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注意科學用眼,主動保護視力”。時間上,確保每天分時段進行體育鍛煉1小時直播、每日眼保健操不少於兩次、延長課間時長;內容上,兼顧身體素質、學生興趣和個體差異,多元多途徑供給。學生在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主學習方面的差異性相對比較顯著,所以,學校在新階段會格外關注在線教學和線下彈性教學的內容。

在教學上,我們學校開發了跨學科的融合課程,以“科學認識疫情防控”為主題,以生物、化學、物理學科為依託,進行基於科學實驗論證的大理科課程。同時,融合語文、政治、英語學科,形成人文領域的時政在線課程。

雖然教學時間緊、任務重,但學校不能簡單地壓縮教學內容,而是要按知識內在的邏輯有機整合,區分哪些適合線上集體學習、哪些適合學生線下單獨研究。以高中歷史為例,線上學習重在開展基於課標的大單元教學,以時間為線索,保留歷史邏輯的完整性,同時聚焦歷史階段,引導學生解析歷史材料,理解、分析、解釋不同歷史現象;線下學習意在解決線上教學中需要縱向延展的內容。學校會以任務單的形式分配到具體的學習小組或個人,指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知識樹、表格等多種方式呈現學習過程,避免在不同時期學生對相同內容的重複記憶,同時也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進而形成學習的內驅動力。

總之,線上課程是貫通,即構建起知識的架構,形成對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夯實。線下課程是融匯,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完成。二者要科學銜接,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問題2

網課能否抓住孩子的眼球?

部分學生家長反映,自從孩子上了網課,用起電子產品便“名正言順”起來。一些不自覺的孩子,看似坐在課桌前聽網課,實際上,只要家長不在身邊便玩遊戲、刷視頻,心思完全不在課堂上,學習效率極差。有家長直言,孩子上課走神兒固然與自律能力差有關,但網課形式單一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現在的網課分為直播和錄播兩種,直播還好些,老師能與學生互動,而錄播課就太死板了,基本就是把平時給學生上課的模式照搬到“空中課堂”,老師一個人唱“獨角戲”,這樣的課連成年人都不愛聽,何況十幾歲的孩子?網上新課開講後,課堂能夠再生動些嗎?

拆分課時提高專注力

中關村中學副校長 楊亮

從本週起,各中小學校開始對學生進行線上學科教學。然而,當前一段時間,在線學習的新鮮感逐漸褪去,家長陸續復工不再兼職“班主任”,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甚至逃課等問題日益凸顯。那麼,開展線上學科教學後,如何保證課堂學習的效率?在此,我提幾點建議:

首先,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在線上學習階段,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師生互動,比如課前通過共享屏幕,為學生播放3至5分鐘具有倒計時的“上課提示”,背景選用校園景色、班級活動的視頻或圖片;課上記錄好提問學生的頻次和回答狀況,表現好的及時鼓勵,表現較差的課後真誠溝通;瀏覽學生的微信朋友圈時給予點贊等,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付出。

其次,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素養獲得全面提升。比如初一學生學習生物《花的結構》時,看電影《貝拉的奇幻花園》片段,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基於學校資源錄製的校內各類花卉視頻,讓孩子們來一次校園“雲上研學”,重溫校園美好的同時,進一步認識花。此外,學生提前分組完成花的解剖任務,課上通過共享PPT、短視頻進行小組展示、學生互評、教師點評,成功解決了線上難以開展實驗教學的難題。

第三,開展跨學科學習。線上學科教學,本身就是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各學科的融合,為跨學科教學提供了一個更加高效的平臺。還以初一生物課《花的結構》為例,老師在課堂導入時,請同學們尋找描寫花的古詩。利用網絡搜索引擎,學生可以輕鬆完成任務,無論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還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無不描繪出了一種優美的意境。這樣,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課堂效率,還實現了生物學科與語文詩詞、藝術審美的認知融合。

第四,為了儘可能避免線上教學可能產生的學生注意力易於分散等問題,結合學生身心發育特點,把50分鐘的一節課拆分為2至3個階段,每個階段不少於15分鐘,以保證授課質量;教師對授課內容進行了適度精簡,對各個階段的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確保核心知識點無缺漏;課上利用完成學案、課堂提問、小組展示等多種交互辦法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下利用輔助平臺佈置習題,向學生反饋正確答案並提供錯誤分析。

問題3

還要不要報課外班補習?

線上教學開始後,一些家長尤其是小學生家長反映,學校網課教的內容不夠多,自己的孩子“吃不飽”,需要多報一些課外班進行補充。他們認為,孩子每天在家,與其讓他們閒著,還不如給他們找點兒事幹,也能多學點兒東西。但同時家長也很糾結,本來就要上學校的網課,再報課外班的網課,孩子在網上的時間太長了,視力堪憂。再說,孩子年齡小,整天上網課會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呢?

為孩子設計分層作業

燈市口小學校長 滕亞傑

全市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進入疫情防控和課程教學相結合的新階段,作為小學,該如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開展網上教學,並保證教學效果呢?

在教學方式上,燈市口小學對孩子們進行雲端授課+微課指導+個性輔導。老師會結合學生特點和教育環境變化,改變授課方式和模式,以適應學生居家和線上學習。如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英語學科,老師會提前收看市裡統一提供的“空中課堂”課程,在此基礎上,根據本班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微課補充。老師還會根據課程標準及授課情況,設計分層作業,批改、分析、彙總學生掌握情況,再進行不同層面的答疑指導,以確保學生學習效果。至於其他學科,老師也會提前錄製主題式綜合性微課,與學生進行學習、交流。

與此同時,線上開新課後,班級概念會比前一階段強化,老師會繼續通過學習小組、班級管理等形式,鼓勵、督促學生完成當天學習任務,保持家校溝通。

此前,燈市口小學已向學生公佈了學校整體課程框架及線上學科教學安排,以及每週課程計劃等。同時,學校也提倡學生制定個人學習安排表,鼓勵每名學生擁有自己的“課程表”,形成良好的作息規律和生活習慣。比如,保證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和充足的睡眠、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發展興趣特長等,希望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問題4

考試有沒有新花樣?

中小學生開始網上學新課後,家長們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學校會怎樣對孩子的學習進行考核?在學校時,考核很方便,形式也很多樣,抽查、改錯、隨堂測、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都可以按部就班地進行。可現在孩子在家裡上網課,家長們還要上班,不能時時刻刻地予以監督,孩子究竟學成什麼樣才算過關呢?

小程序隨堂測

與學生自評結合

北京三十五中副校長 宋京紅

進入“線上開新課”階段後,中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進行評價?

新課開啟後,課堂考勤必不可少,這在學生的評價中佔有一定權重。但對於重要時間節點的嚴管絕不等於把學生焊死在統一化、集中化、標準化工業生產流水線上,所以,三十五中的老師拒絕“機械點卯”,推崇足智多謀、花樣翻新的高品質“打卡”。老師們指導學生制定了“陽光作息時間表”,建立“個性化時間管理手冊”,幫助學生居家開啟新學期。每日晨晚檢和午間時光,除了健康日報,還有飛花令、熱點播報、疫情地圖、雙語激勵、時政點評……通過作息考勤幫助學生正常起居。

節點嚴控中需要過程留白。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自己量身定製“周課程表”。根據必修、選修、拓展等分級分類課程和學習任務,學生每日線上學習2.5至3.5小時,線下學習1.5至2.5小時。

和前一階段相比,現階段的教學內容更講求質量。三十五中每個學科藉助小程序實現一定頻度的客觀題隨堂檢測,主觀題學生自判、老師抽查。這主要是為了考查網課學習中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於高頻錯題,老師會在學科專題論壇中進行輔導。輔導的形式主要為專題分類小組認領,師生錄製微課進行解析並分享。但是,和在校學習不同,在線學習是一個以平臺和資源為中心的半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老師最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完成什麼作品、解決哪些問題、分享什麼觀點、提出什麼質疑等,這些在學科學習討論區都將全息呈現,作為學習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更加全面、真實、開放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由於“線上開新課”的學習內容、方式、要求都發生了變化,學生要在學習小組中進行任務分析、方案設計、分工合作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提交任務跟蹤記錄,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大功告成之後進行在線成果分享。分享的形式很多,可以是文章、視頻、音頻、PPT、作品展示等。老師不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在學習小組中的分享、協作、探究,以及對團隊完成學習任務所做出的貢獻進行評價等,都非常重要。每名學生、每個小組的分享成果及師生評價、參與度積分都將收入學生的個人學習檔案,作為學習評價的一部分,這也是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方式。

新聞延伸

學科融合課例有望本月底推出

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薦

在此前兩個月的“停課不停學”期間,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通過網絡對5萬多人進行了學習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希望加強線上學習互動交流,希望得到教師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自主學習空間,希望得到家長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從某種程度上說,新學期課程安排指導意見回應了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期盼。

不可否認,線上教學實施學科融合面臨著一些困難,突發的疫情使我們在很多方面沒有做好準備。從北京市總體情況來看,雖然一些區基本完成了學科內容融合的教研指導,但更多的區還處在實施過程中。跨學科特別是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之間、學段之間的課程融合,缺乏實施指導和技術支持。

為解決這個問題,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組建了由7個區近20所學校的100多名骨幹教師組成的學科融合先鋒隊伍,開展線上教學案例研究探討。這些教師分成40多個實驗小組,每個小組由3至5名不同學科教師組成。實驗小組將梳理出本學期“基礎、主幹和核心內容”,列出“大概念、大單元、任務群”學習內容,找到學科交叉點和核心知識內容,借鑑國際上學習科學研究的成功案例,確定備課主題,實施實驗小組集體備課。完成學科融合後,能促進學生在真實情景中自主學習,解決線上教學“缺乏互動”和“以講知識為主”的問題,確保60%的線上學習時間完成100%的學習任務,真正做到線上線下“無縫銜接”。預計4月底,實驗小組能夠推出一批成功課例,同時提供具有推廣意義的線上線下教學和課後反思的指導方法,推進課堂教學的深度改革。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