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讓日常工作不斷檔

常熟日報訊(記者 馮碧珩)3月25日,碧溪街道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門衛標書接收處,參加龍橋村陳家巷、陸家橋“233”項目投標的各單位經辦人陸續到達。他們遞交了投標文件,並對人員出席情況、投標文件密封性等進行簽字確認,隨後回到車上,按照工作人員的引導將車輛停放在停車場的指定位置,在車上登錄天翼雲會議App觀看開標會議現場直播。

這是碧溪街道在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雲端+”服務之“雲開標”的一個鏡頭。自疫情防控工作展開以來,碧溪街道積極轉變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有針對性地為轄區不同群體提供多樣化、符合需求的“雲端”服務,開啟“智慧抗疫”新模式,確保常規工作不缺位。為了順利推進“233”專項行動,碧溪街道在全市範圍內率先以“雲開標”模式完成了相關工程的招投標。自3月3日成功舉辦第一場“雲開標”活動至3月25日,碧溪街道已經組織了35場次“雲開標”活動,為完成村莊美居“一帶一村一百二”任務跑出了速度,贏得了時間。

3月25日龍橋村陳家巷、陸家橋“233”項目開標過程中,3名投標單位代表被隨機選中,他們佩戴口罩,在驗證“蘇城碼”、測量體溫後進入開標室,作為現場代表參加開標會議。開標室裡除了甲方、工作人員以外,碧溪街道紀檢監察科的工作人員也在場執行監督任務。9時30分,項目準時開標,按程序進行各項工作。線上直播大廳裡,所有經辦人同步觀看每一個環節,確保了“雲開標”的公開和透明。當天,東張片區其他3個“233”項目、滸浦片區的一個老舊廠房拆除項目也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順利完成了開標。

除了“雲開標”,碧溪街道還探索出了其他多種“雲端+”模式,全方位為轄區居民提供服務。街道司法所創新社區矯正治理模式,在3月初面向矯正對象推出了“雲端課堂”。通過這個新模式,司法所聯合聚和融愛社會事務所建立了碧溪矯正中心群,以“亮點工作室”公益平臺為載體,打造“線上社矯”學習模式,讓矯正對象可以通過手機App、微信群、直播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做到疫情防控期間教育學習不止步、社矯工作不缺席。街道農服中心有序組織春耕備耕,推出了“線上春耕”培訓,目前已經有2000多人在線學習科學防治知識。街道還通過“雲端+”探索出線上監督市場的新模式,通過“學習強國”等平臺直播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執法檢查行動,接受居民投訴與建議;通過線上平臺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系列活動,幫助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讓居民在特殊時期也能安心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