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調解助渝鄂兩企業握手

3月4日,市五中法院通過互聯網庭審系統,對一起訴訟標的超2億元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進行了視頻調解(如圖)。在法院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雲端”握手,達成了調解協議。

“雲端”調解助渝鄂兩企業握手

疫情讓企業進退兩難

2014年,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陽區的某建設有限公司承接了重慶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商住房工程。在工程施工完畢後,雙方因工程款結算及工程質量問題發生糾紛。

2019年8月,某建設有限公司一紙訴狀將重慶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請求被告立即支付工程款及利息,訴訟標的近2.4億元。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承辦法官蔣科發現,雙方當事人就工程涉及的各個項目一共簽訂了12份合同,其中有9份合同已順利實施完畢。

“原、被告之前一直合作得比較好,沒有發生任何糾紛。而此次訴訟是在主體工程結算時,雙方因工程質量瑕疵引發的爭執,案件的矛盾焦點十分明晰。”據此,蔣科判斷雙方存在和解的基礎。

為了化解社會矛盾、節省訴訟資源,蔣科便組織雙方達成和解,向當事人釋明雙方自行結算會節省大筆鑑定費用,而且也有利於矛盾的化解,雙方當事人都表示認同。

在法院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先確認了無爭議的事項和金額,被告還向原告提前支付了約8000萬元工程款,然後雙方便開始自行結算。2020年1月20日左右,雙方的結算基本達成。

然而,新冠疫情突然爆發,武漢市因疫情防控採取了封城措施,原告公司的經營、辦公全部停滯,兩名代理人一人困在武漢,一人遠在北京,與重慶方面的溝通只能通過電話和微信,雙方就如何付款、給付發票等事項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如此一來,就導致原告的鉅額工程款無法收回,被告銀行賬戶裡的大量資金也被司法凍結,兩個企業都面臨著流動資金短缺的困境。一時間,雙方企業進退兩難。

瞭解到原、被告面臨的困境,經請示庭領導同意後,蔣科向雙方當事人建議通過互聯網庭審系統進行調解和簽署協議,這樣既能解決雙方溝通不暢、協議難以落實到書面的問題,又符合當前疫情防控需要。雙方當事人欣然同意了法官的建議。

糾紛案“線下”轉“線上”

蔣科介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利用好現有信息化條件,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審判工作,盡職盡責地解決好人民群眾迫切關心的案件,保障企業復工復產,正是近期的工作重心。

於是,一起標的超兩億元的糾紛案件就此由“線下”轉到了“線上”。

通過視頻會議和互聯網庭審系統,蔣科多次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雲端”調解,令人欣慰的是,隨著法院工作有力有序地推進,雙方當事人矛盾糾紛的化解也逐漸有了眉目。

“在這個疫情特殊時期,訴訟標的如此巨大,當事雙方又身處異地,特別是原告在武漢疫區。因為訴訟保全,被告一億多元資金也被凍結,近期復工又要使用。在重重困難和障礙下,案件的承辦法官和書記員為矛盾的解決做了大量工作,我們非常感激,並希望以後網上開庭能全面推行。”被告代理律師張念深有感觸地說。

3月4日下午,承辦法官蔣科、書記員李德橋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最後一次調解工作,雙方對訴訟涉及的三個項目的結算金額、付款金額、開票金額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了確認,並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在扣除維修整改費用後,被告再向原告支付共計9145萬元的工程款及利息,保留3%的工程款作為質保金待質保期滿後支付。就此,案件得到了圓滿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