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火拼”信用卡業務,分期業務成創收主渠道

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下,銀行卡、信用卡被公認為在未來將會消失於金融行業中,與是一些中小銀行便貿然決定短期內放棄銀行卡業務和信用卡業務,特別是對於具有一定門檻的信用卡業務,中長期來看這個判斷筆者也較為認同。

但對於商業銀行經營而言,“中長期有多長”是一個人雲亦云的時間界定,當時間界定比較模糊、戰略選擇與市場實際情況不符時,需要思考並反思導致這種戰略誤判的真正原因,我們不能僅侷限於模糊的認知便作出與市場相背的判斷。事實上,創新的持續並不意味著對傳統的拋棄,起碼從目前多數銀行的實際經營情況來看,上述觀點很難站得住腳。筆者的觀點是,沒有銀行卡、信用卡等傳統業務的根基鋪墊,很多業務創新也僅僅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而沒有創新的推動,傳統業務也只是水面中搖曳的浮萍,無法支撐進一步的繁榮。

一、銀行卡、信用卡等傳統業務對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明顯提升

2018年多數銀行利差收入增速喜人,中間業務收入也保持相對不錯的增長,但多數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增長主要由銀行卡及信用卡等傳統業務收入來貢獻,特別是對於一些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出現下降的銀行而言,銀行卡、信用卡業務的優勢更為明顯。我們選擇20家主流上市銀行(包括國有大行5家、股份行9家、城商行6家),對其2018年的中間業務收入結構和增長動力進行分析。

對於擁有客戶優勢的全國性銀行而言,其客戶優勢在2018年進一步得到體現,並推動其傳統中間業務收入大幅增長。從這個角度來看,銀行卡及信用卡業務在全國性銀行中的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2018年,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在內的全國性銀行,在中間業務收入來源上幾乎體現著共同的特徵,也即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萎縮和下降,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手續費收入大幅增長,多數增幅在20%以上。此外,除銀行卡、信用卡等手續費收入外,結算型業務增長也很迅猛。

(二)對於特徵上可能更接近城商行的浙商銀行而言,其客戶優勢並沒有那麼明顯,2018年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主要依靠國際結算和債券承銷兩類業務。

(三)從中間業務收入來源看,全國性銀行相對也比較豐富,雖然銀行業務佔主要位置,但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結算型業務、投行業務、代理業務均有一定地位。

雖然和全國性銀行相比,城商行的客戶優勢沒有那麼明顯,但我們從6家城商行2018年年報披露的信息中,依然可以看出上海銀行和寧波銀行的銀行卡、信用卡手續費收入佔比在30%以上,江蘇銀行和徽商銀行分別在15%以上,這應該算是城商行中客戶數量相對較多的幾家銀行。

當然,對於更多的城商行而言,銀行卡、信用卡的貢獻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主要依賴代理業務(這裡的代理業務包括了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也有一些銀行2018年的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動力來源於擔保承諾業務、國際保函業務等等。

銀行“火拼”信用卡業務,分期業務成創收主渠道

銀行業務收入報表


二、多數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預期,中小銀行也不例外

從2018年披露的信息來看,最近幾年多數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重視程度是遠遠超出市場預期的,一些中小銀行也呈現出這種特徵。這裡我們儘量用較少的定性語言,而主要以公開披露的數據進行論證說明。

(一)全國性銀行的信用卡發行量仍在放量增長、中小銀行也並未停止努力步伐

1、2018年,多數銀行的信用卡發行量仍然保持著非常快速的增長,大部分股份行的增速在30%以上,而國有大行的信用卡發行量也多在兩位數以上。需要知道得是,這些全國性銀行的規模、業績等指標一般為個位數,這種情況下信用卡能夠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長基本可以說明全國性銀行對於信用卡的重視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大幅上升。

2、對於城商行而言,這個結論也成立。2018年,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徽商銀行的信用卡累計發行量同比增速分別高達34.80%、16.47%、40.55%和11.92%,一些優質城商行的信用卡發行量已經是百萬級別,即便如在過去並不怎麼重視零售業務的南京銀行目前也擁有33萬張信用卡發行量(2018年增速高達40.55%)。

3、除信用卡發行量大幅增長外,各家銀行的信用卡消費額也在保持著快速增長,部分銀行的信用卡消費額增速高達50%以上,如興業銀行為53.30%、浦發銀行為51.42%、平安銀行為76.10%以及浙商銀行為176.02%。

而中小銀行雖然沒有公佈這個數據,但從規模上看一些銀行已經取得不錯成效,例如徽商銀行與上海銀行的信用卡消費額分別已經達到3548億元和1087.20億元。

銀行“火拼”信用卡業務,分期業務成創收主渠道

信用卡髮卡量數據表


(二)信用卡透支和消費貸款一樣,在零售貸款中的地位均顯著提升並備受重視

信用卡透支是零售貸款的一個類別,與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款與住房按揭貸款等共同構成零售貸款。

1、對於國有大行而言,信用卡透支佔其零售貸款的比重約在10%之間,加上個人消費貸款之後比重約在15%附近,這主要是因為國有大行的按揭貸款佔比往往較高。不過從2018年信用卡透支的增幅來看,信用卡的地位提升較為明顯。

2、對於股份行而言,信用卡透支佔其零售貸款的比例多數在30%附近,較高者主要為平安銀行、華夏銀行與光大銀行,而如果將信用卡與消費貸款統一進行計算的話,則在股份行中這兩項佔零售貸款的比例約為40%以上。

3、 對於城商行而言,雖然信用卡透支的佔比沒有股份行那麼高,但其重視程度也能從數據看出。2018年,寧波銀行的信用卡透支佔其零售貸款的比例為21.61%,在城商行中處於最高的位置,而將其與消費貸款結合在一起會發現,寧波銀行的零售貸款中,約有84%為個人消費貸款。

此外,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的零售貸款中,也分別約68%和26%由信用卡透支和消費貸款構成。特別是,2018年,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以及徽商銀行的信用卡透支額增幅分別高達24.60%、36.87%、48.86%和46.49%,便可以說明中小銀行對信用卡業務也是非常之重視。

銀行“火拼”信用卡業務,分期業務成創收主渠道

信用卡透支數據表


三、主要結論

(一)商業銀行中收業務必須堅持“傳統是根基、創新是引擎”的兩條腿戰略,高度重視銀行卡、信用卡、結算等傳統業務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來源構成經歷了一些歷史演變,從前面銀行的具體分析來看,各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結構上差異較為明顯。據銀監會統計,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辦的中間業務已經涉及9大類500多個品種。而近兩年以來,由於監管政策的趨嚴,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代理業務收入有所萎縮,諸如銀行卡與信用卡等傳統業務開始成為大部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增長的推動力。

這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戰略上屢屢被地方性銀行摒棄的銀行卡、信用卡手續費業務正在成為推動全國性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來源的最大動力,而銀行卡、信用卡手續費業務貢獻較大的全國性銀行在結算及清算等業務也獲得了可觀的增長,二者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為支撐作用。因此,雖然中間業務收入某種程度是創新業務,但對於地方性銀行而言,僅僅依靠投資銀行、代理等業務顯然難以保持中間業務收入增長的穩定,必須堅持創新與傳統兩條腿走路的戰略,以傳統業務為根基,以創新業務為引擎,在不斷拓展投行業務、託管業務的同時,加大力度推動銀行卡、信用卡、結算等傳統業務的發展。

(二)信用卡業務本質是消費金融業務,承載著消費金融更為細分領域業務拓展的職能

一些銀行在進行零售分類時,會將信用卡業務與個人消費業務融合在一起,統一歸為消費金融業務。事實上,信用卡業務本質上就是消費金融業務,其與消費信貸相互補充。

而和一般消費信貸業務相比,信用卡業務的覆蓋面更廣,其更像結算型的消費金融業務。因為一般消費信貸資金的使用往往會有某種特定的用途,且這種用途事先是可以被明確預知的。

但對於信用卡而言則並不完全如此,信用卡的使用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它是借記卡和消費信貸的結合體,是結算型業務和消費型業務的綜合,可以無處不在。這種情況下,信用卡業務覆蓋的領域也更為廣泛和細化,其承載的交易額也更容易放量增長。也即某種程度上而言,信用卡業務是結算型業務和消費型業務的綜合體,是零售業務的流量體現,其對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也具有明顯的穩定性,這是一般消費信貸業務所無法比擬的。

(三)信用卡業務雖然是紅海,但對中小銀行而言,亦不得不跳且不如早跳

經過20年的發展,信用卡業務雖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在逐步提升,但已經成為一片紅海卻是共識,例如,2018年20家上市銀行的信用卡發行量合計達到10億張,而國有大行中有4家的信用卡在1億張以上,而全國性股份行的信用卡發行量也多在1000萬張以上。但是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即便它是紅海,可能也是不得已的選擇,特別是我們看到一些優質城商行的信用卡發行量已經在100萬張以上(上海銀行已經超過300萬張)。這主要是因為,信用卡業務是傳統業務與創新業務的聯結線,是結算型業務與消費型業務的潤滑劑,更是消費金融業務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客戶落腳點。事實上,對於中小銀行而言,消費金融業務的拓展不僅僅成於較高的性價比,更重要地在於積累客戶,但消費金融積累客戶依賴的條件較多,且主要以存量經營為主。而積累客戶的最重要路徑仍然是需要依靠流量經營,這剛好是信用卡業務的本質。

因此,當我們將零售業務的本質歸於客戶經營、流量經營時,那麼介入存量經營與流量經營之間、結算業務與消費業務之間的信用卡業務,便成為中小銀行拓展零售業務的必然,僅僅依靠消費金融業務不夠。

所以我們看到,全國前十大城商行中,信用卡業務相對較弱的杭州銀行,在其2018年年報中明確提出,“要彌補信用卡業務短板”,而近年來業務相對比較平穩且不錯的浙商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均有相應的戰略選擇。

(四)信用卡業務的本質決定了其逾期率和不良率要高於一般零售貸款

由於信用卡業務介入存量經營與流量經營之間,因此其逾期率與不良率往往要高於一般零售貸款,這一點應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但也正是由於信用卡業務更接近流量經營,其資產質量問題往往能夠得到控制,逾期率和不良率一般不會超過一定限度。我們選取了20家上市銀行中有公佈信用卡不良率的11家銀行。可以發現,多數銀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在1.50%以上,高於零售貸款的整體不良率。

銀行“火拼”信用卡業務,分期業務成創收主渠道

11家上市銀行的信用卡不良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