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匹馬的速度比不過電報,累死三匹馬之後,李鴻章引進了西方電報

電報是西方科技中最早被引進中國的一項通訊工具,單純從時間上來看,中國引進西方電報的時間還是比較早的,確切時間就在公元1877年。諸位可能知曉,第一次鴉片戰爭於公元1840年爆發,英國的堅船利炮停泊靠岸,轟轟炮火聲中,晚清中國“天朝上國”的封閉大門頃刻間被掀開了一個口子,從此之後,西方列強這幫“洪水猛獸”便擋也擋不住地魚貫而入。

六匹馬的速度比不過電報,累死三匹馬之後,李鴻章引進了西方電報

晚清電報工作場景

隨後在晚清統治的70年間,《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的《辛丑條約》統統地砸在了晚清政府的腦門上,但這批喪權辱國的條約背後,卻是可憐的中國人民,晚清政府無能腐朽,到頭來,所有的賠款還不是得將“抽血管”插在老百姓的身體中。從這一層面來說,說的好聽一點的話,晚清政府是西方列強在華的代表人;說的不好聽的話,晚清政府就是活脫脫地“洋人的傀儡”、“洋人的朝廷”。

六匹馬的速度比不過電報,累死三匹馬之後,李鴻章引進了西方電報

荒唐的馬拉火車

以“唐胥鐵路”為例簡單介紹

我還記得中學課本上講到過“中國第一條自主修建的鐵路是唐胥鐵路”,講到這裡的時候,我的歷史老師說:慈禧太后當初沒有使用蒸汽機來託運火車,而是運用了很多人力和畜力力來拖拉著火車前進。當然這則真實故事其中不乏些許諷刺意味,但當時慈禧太后沒有使用蒸汽機拖引火車的原因還考慮到了兩點因素:

六匹馬的速度比不過電報,累死三匹馬之後,李鴻章引進了西方電報

近代電報

其一:唐胥鐵路附近就是皇家陵園,使用蒸汽機的話,唯恐噪聲太大,出於對陵墓中人的考慮,所以使用了人力和畜力牽引,不過最終也沒投入應用;

其二:蒸汽機的使用其主要燃料是煤炭,“咚咚咚”蒸汽火車啟動起來之後,排氣管會持續不斷地排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這樣會對周圍皇家陵園的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之後,沒過幾年,倫敦便成了有名的“霧霾之都”)。

顯而易見,當時的晚清政府,尤其是“頑固派”中人,他們想得確實有他們的道理,但他們本質上對西方先進科技是持有強烈牴觸心理的。恰巧,當時執掌晚清大權的一方,正是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從這一方面來說,倒也點出了中國近代落後的部分因素了。

六匹馬的速度比不過電報,累死三匹馬之後,李鴻章引進了西方電報

唐胥鐵路建成

“六匹馬和電報賽跑”的故事

如果說“慈禧太后用人力拖拉火車頭”是因為害怕汙染環境和“吵到皇家陵園”,那麼李鴻章引進電報之前“用六匹快馬和電報賽跑的實驗”又是什麼原因呢?

19世紀30年代,電報這種通訊工具已經在歐美社會發展起來,1839年,全球首條電報線路出現在了英國。兩次鴉片戰爭前後,中國部分先進分子曾不止一次地向清政府建議引進電報,但當時絕大多數王公大臣竟然以堅持破壞京畿之地的風水而屢屢拒絕。從1839年開始,“電報引或不引”的話題整整爭論了38年。公元1877年,中國首條電報線路由福建巡撫丁日昌主持完成。建設安置的電報地方卻不在京津地區,而在南方。傳統的價值觀念導致了當時的京津之地仍然在使用著“快馬驛站”傳遞情報的方式。

六匹馬的速度比不過電報,累死三匹馬之後,李鴻章引進了西方電報

李鴻章

在丁日昌主持建設電報線路之後,時任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為此專門做了一項試驗,目的就是是否具備引進直隸地區的必要,實驗內容如下:

①實驗對象就是快馬和電報;

②實驗目的是比較二者之間的速度(誰最快)

③實驗過程:

讓6匹馬和電報賽跑,比一比誰速度更快。這條傳遞消息的道路從天津到大沽,全長大約80裡,他在大沽寫下“密鴻巧辰”4個字,讓人騎上快馬將這條消息送去天津。

實驗結果不用多說,即便換作是赤兔追風這類史上跑的最快的馬匹來參與這場比賽,那麼能夠跑贏這場“畜力和電流”的比賽也是完全不可能的。李鴻章排出的快馬還在路上,電報傳送的消息卻早已到達了天津,而且這六匹快馬之中,竟然還活活跑累死了三匹馬。這個結果公示於眾之後,李鴻章意識到了電報的重要性,於是便批准了建設

從天津到大沽、北塘等炮臺的電報短線。直到1880年,由於晚清和沙俄的關係逐漸緊繃,清政府才批准了國家建立“國家電報總局”的申請。

六匹馬的速度比不過電報,累死三匹馬之後,李鴻章引進了西方電報

近代電報員

晚清後來電報的發展

正所謂:“用兵之道,兵貴神速”。雖然中國近代電報的建設充滿著坎坎坷坷,但好在最終還是全面應用了。公元1881年,在李鴻章的主張之下,清政府派人用了前後8個月左右的時間終於建設好了全長3075公里的津滬電報線工程。

只不過有些人依舊堅守“電報這種洋玩意兒會破壞京城風水”的理由,所以直到公元1898年之前的10餘年的時間裡,各個地方達到北京城的信息依舊是先由電報傳送至通州,後再由通州派出信使騎馬送進京城。

六匹馬的速度比不過電報,累死三匹馬之後,李鴻章引進了西方電報

李鴻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