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的日新史观:道莫盛于趋时

导 读

王船山(1619—1692),名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史论家、文学家。因晚年隐居湘水之西、蒸水之左的石船山潜心著述,世称“船山先生”。船山先生思想脉络多元,学术洞见深刻,精神气质独特,自题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以“抱刘越石之孤忠”和“希张横渠之正学”自励,其志节耿介不移,其思想高迈精深,正可谓“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2019年为王船山四百周年诞辰,《湘水》特邀船山学专家撰文,深情纪念这位天地大儒。

本文摘自《湘水》(第五辑)《道莫盛于趋时》,作者王泽应。

王船山的日新史观:道莫盛于趋时

△ 《湘水》(第五辑),岳麓书社出版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是船山的名言。应该说,在中国哲学文化史上,像王船山那样,从天地大化、社会进化、文明运演以及人性生成的角度去论证革故鼎新、日生日成和新故相推的日新史观,恐怕并不多见。而“道莫盛于趋时”则是船山日新史观含自然史观、社会史观和文明史观最具革命性和真知灼见品性的经典论断。

01

首先,“道莫盛于趋时”是对絪缊太和化生天地万物的宇宙论和本体论的集中揭示,凸显出作为絪缊太和之本源、本体和本质的“道”并不是固定凝滞、永远不变的,而是前无所始、后无所终的运动发展过程,凸显出与时更新、不断发展变化是“道”之为“道”的根性和基质。

絪缊中固有的阴阳二气相感相交、相摩相荡的过程本质上和本源上即是一个“道”的运动和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同宇宙万有变化而日新的气化运动是合为一体、不相分离的。

气化者,气之化也。阴阳具于太虚缊之中,其一阴一阳,或动或静,相与摩荡,乘其时位以著其功能,五行万物之融结流止,飞潜动植,各自成其条理而不妄,则物有物之道,人有人之道。

——《张子正蒙注》卷一

天地万物和宇宙人生每一天都在变化之中,“道”作为“器之道”也一定或必然会发生变化。不特如此,“道”本身即是阴阳二气相摩相荡的表征和确证,与时偕行,趋时更新是“道”的根性或命门,“道不行而阴阳废”,阴阳废则道之不存,道之不存那就意味着天地万物和宇宙人生既无从化生,也绝难发展变化。而这是不可想象的。天地之所以能够化生,宇宙之所以能够生成,人类之所以存在,本源上、本质上是与“道”的运动变化密不可分的。

02

其次,“道莫盛于趋时”是对支配天地万物和宇宙人生的“道”的规律性和功能论的集中揭示,凸显出“道”支配天地万物和宇宙人生的规律恰恰是在趋时更新中表现出来或者说借助趋时更新而实现自己的功能效用的。

一阴一阳之相摩相荡的“道”不特是化生万物的本体和本源,也是内在于天地万物和宇宙人生中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本质和规律并不是那种绝对地生天生地生人的先在原始基质及其所导致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永恒现象,而是在趋时更新中实现和占有自己的本质,是通过自己的运动变化而促成天地万物和宇宙人生的发展变化的法则或规律性。

王船山提出了“道之所行者时也”和“道因时而万殊”的观点,以此来论证“道莫盛于趋时”的命题,强调趋时更新是“道盛”即“道”最大功能地发挥自身作用的集中表现。

03

再次,“道莫盛于趋时”是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凸显了人类社会历史和文明也不是停滞不前或倒退复古的,社会历史在社会矛盾和“道”的法则的驱使下不断进化发展,文明亦遵从着趋时更新的发展逻辑而不断递嬗运演。

船山深刻揭示了“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的历史进化论,并由此得出“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的判断,这就同历史复古主义和历史倒退主义区分开来。

船山还借助天道与人道的区分较好地论述了“天道不遗于禽兽,而人道则为人之独”以及“人则有天道而抑有人道,去天道远,而人道始持权也”的历史创化论和文明创化论,认为人通过弘扬人之所以为人的人道就可以创造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明。人道是人们在不断地“保天心以立人极”,“贞生死以尽人道”的过程中凝结和彰显的,亦是在革故鼎新、趋时更新和“推故而别致其新”中体现出自己的功能效用的。人类凭借其对人道的弘扬不断地创造和推进着人类文明。不同的文明则体现出某一时期人们体天恤道、与时偕行的创造新成果。

“道莫盛于趋时”是人对天地万物之道把握应有的人生态度和成人状态,凸显出人性论和价值论的生成基元和精神基质,亦即人必须不断地日新不已才能够生成自己的人性和发展自己的品质,进而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和文明人。

基于“道莫盛于趋时”的理念论和价值论,王船山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证了人性以及人的品格之成长发育过程,坚持认为人性的形成是一个“命日受,性日生,日生则日成”以及“未成可成,已成可革”的进化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地继善而成性的过程,并旗帜鲜明地指出:

惟其有道,是以继之而得善焉,道者善之所从出也。惟其有善,是以成之而为性焉,善者性之所资也。方其为善,而后道有善矣。方其为性,而后善凝于性矣。

——《周易外传》卷五

继善是建立在体道悟道和道的基础之上的,本质上是对“道”的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觉解、把握、内化和践行。

需要指出,王船山“道莫盛于趋时”的“趋时”是同“时幾”“常变”等范畴密切相关的,含有尊重发展规律和时代趋势的要义,而不是流俗所谓的见风使舵或朝秦暮楚。王船山对那种随波逐流于非常之变,“旦而秦,暮而楚”的“无恒之人”予以猛烈的抨击。他的“道莫盛于趋时”论与其“历乎无穷之险阻而皆不丧其所依”,“泊然于生死存亡而不失其故”的思想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要而言之,趋时更新是对“道”之运行规律、本质、本源的尊重与体悟,是对“道”之本质和规律、趋势的理解、把握和践行,而“朝秦暮楚”的“变色龙”则仅仅出于个人私欲私利的考虑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人生立场和价值追求,二者有着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王泽应,系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衡阳人)

了解王船山必备书单

从入门读物到学术研究到船山全书

全面了解船山思想👇

王船山的日新史观:道莫盛于趋时

《船山简明读本》

一本书浓缩船山学术精华,大众了解船山的入门读物。本书以《船山全书》为底本,从1100余万字的著作中,撮其要者,精选短文33篇,诗词53首,文质兼重,浓缩了船山思想精华。

王船山的日新史观:道莫盛于趋时

《船山经典语录》

本书的编选、评注者是知名船山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邓辉教授。邓教授从千余万字的《船山全书》中,精选经典语录共1080条,选择的基本标准有两条:既要足够精彩,又尽量通俗易懂。所有语录共分为八类,每一类前加以评论,并对疑难字词加以简注,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船山的入门版本,使普通读者对船山宏大的思想体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王船山的日新史观:道莫盛于趋时

《船山大传》

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故事和思想穿插在一起,将王船山的整个人生经历娓娓道来,使得大家原本并不怎么了解的王船山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立体鲜活起来,一个气节高古的极品读书人形象变得无比清晰。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知道,明清鼎革之际,南岳衡山下,一个书生抱孤臣遗民之恨,欲以微薄之躯阻挡滔天杀戮。家国破灭之后,他又留下哪些旷世绝响?

王船山的日新史观:道莫盛于趋时

《王船山的船和山》

本书有别于严肃的学术图书或传记读物,有别于已问世的关于船山先生的其他著作,用清新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的叙事,自然亲切的文风,力求让年轻人从有温度、接地气的轻松阅读中,走近船山,从而了解王船山如何从衡山脚下的“熊孩子”成长为“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一代思想巨人。

王船山的日新史观:道莫盛于趋时

《王船山与近现代中国》

全书分为上篇《船山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和下篇《近现代中国对船山学发展最有贡献者选介》。立足于近现代船山学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概述100多年来船山学特别是船山思想史的形成发展历程和重大学术成果,旁推广引,可谓船山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综述之作。

王船山的日新史观:道莫盛于趋时

《船山全书》(全十六册,繁体竖排)

《船山全书》皇皇十六大册,一千余万字。前十五册为船山著述,第十六册属附录性质。其中一至八册属经部,涉及易、书、诗、礼记、春秋、四书六个领域。第九册收《说文广义》,为小学。第十、十一两册为史部,包括《读通鉴论》《宋论》等6种著作。第十二、十三两册为训释诸子佛道杂著类著作。第十四册为楚辞诗评类,包括《楚辞通释》《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四种。第十五册为船山诗文集数十种。第十六册为相关资料汇编,收入历代船山传记、年谱以及船山著述历代出版情况与重要研究文献之节录并附《船山全书编辑纪事》。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要读《幼学琼林》?

《清平乐》热播刷屏,“乐”字到底读lè还是yuè?很多人都读错了

王船山的哲思深度:五百年来,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