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少數民族語言寫詩被貶?北宋的“民族自豪感”

用少數民族語言寫詩被貶?北宋的“民族自豪感”

讀宋詩,讀到餘靖的生平,很有趣。

盪開一筆,讀詩也是讀人。一人一詩或幾詩,附上詩人生平,就可以瞭解一個人、一個時代的片段,從中能得到很多感悟,一些啟發,歸齊了,是一種很大的滿足感。

餘靖是一代名臣,廉臣,其從政六箴“清、公、勤、明、和、慎”,至今還被刻在石頭上。他因為上疏替被罷免的范仲淹說話,被貶,因此寫了《子規》詩。後來餘靖又被貶了一次,這次被貶的原因就頗值得玩味了。

慶曆中為右正言,贊助慶曆新政。曾三次使遼,通曉契丹語。以做“蕃語詩”,被劾貶官。

這裡的蕃語詩,應該就是用契丹語寫的詩歌了。這本來沒有什麼,而且頗為有趣。一個二十四就中進士的北宋大臣,能夠用契丹語寫詩,體現了詩人的才華,往大里說,體現了民族、文化的融合,甚至是近年來流行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重要研究題材。但是,餘靖因為這樣寫,竟然被彈劾,貶官了。

由此可見漢人的正統思想之重。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東夷西戎北狄南蠻從文化上是受到徹底輕視的,連他們也不重視自己的文化,一旦接近、甚至佔領中華,就會完全採用漢人的制度、文化。

因此,餘靖反其道而行之,用契丹語寫詩,自然被同僚視為“倒行逆施”,被彈劾丟官,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再盪開一筆。餘靖是北宋“四諫”之一,另外三位是歐陽修、王素和蔡襄。

這位蔡襄也頗為有趣,小他二十五歲的蘇軾和他頗為相像。蔡襄為官正直,所到之處皆有政績。蔡襄在福州時,去民間蠱害。在泉州時,與盧錫共同主持建造萬安橋(洛陽橋)。在建州時,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驛道松。這個和蘇軾相似。

文化素養高,這個和蘇軾很像。蔡襄詩文清妙,書法自成一家,和蘇軾同為“宋四家”。

最為有趣的是,兩人都有閒趣。蘇東坡做“東坡肉”,自己制墨,而蔡襄主持製作北苑貢茶“小龍團”,令歐陽修和蘇軾大為感嘆。蔡襄著《茶錄》,總結了古代製茶、品茶的經驗,他做的《荔枝譜》則被稱讚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北宋文人文化素養高,生活又相對優渥,所以出了許多有趣的人,令後人千載之下,猶能欣然一笑。

2019.7 公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