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孔子的思想體系是為古代統治階級服務的?

獨釣寒江葉


我們認見 孔子的儒家文化不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是為全人類實現大同社會服務的。為什麼?

1、儒家文化是聖賢文化,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聖賢的法寶,孔子往聖和他培養的72位先賢就是親自證明證實的,因為聖賢是普通人做的,他們證明了普通人可以成長為聖賢,知道了怎麼才能從普通人成長為聖賢的方式方法,他把這個方式方法(也叫真理智慧)告訴全天下蒼生,我們大家一起通過這個方式方法成為聖賢之人。它主要說的是人有哪些問題,如何去改變改善。

2、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家講:“天人合一”,都是以培養人的文化,因材施教,讓人提得起。孔子的弟子們在各國各行各業都很傑出,隨時都可以起義當帝當王,他卻沒去稱帝當王,為的是什麼?為了征服自己,弘揚傳承大道來普度全人類,實現全人類的永恆幸福與圓滿。

3、儒家文化是被古代統治階級利用了的。什麼叫利用?就是陽奉陰違:表面上利用儒家文化的禮教綱常去制約人民,而古代統治階級自己內在又缺乏聖賢的追求。這本身就不符合儒家的思想:“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看歷史,專制者學好聖賢之道,就締造盛世;違背聖賢之道,就製造出亂世。多數專制者畢竟不是聖賢,由於他們總攬大權,缺乏有力的監督和權力的限制,於是逐漸讓帝國走向滅亡。由另一群有聖賢追求的人“揭竿而起”,推翻政權,建立新政權。

古代家天下的制度,讓政權的繼承者們逐漸只會享樂,而沒有或少有聖賢的追求,所以從大趨勢來看,古代的每個朝代,幾乎一代不如一代。究其原因就是:就是“道心的退失,初心的改變。”而當執政者不再是聖賢人以後,就會有另一批志在聖賢的人站起來,發動革命,於是歷史的循環開始了。

所以執政者應該是聖賢人,由聖賢人來引領天下百姓們成為聖賢人,這就是中國永恆不變的歷史追求。大家看看五代十國、五胡亂華這樣的時代,都與聖賢追求無關,就是無休止的慾望、無休止的戰爭和爭奪的時代。

儒家文化是大道,自然無為的內聖修養、經世致用與外王之道,合於此道則興,背離此道則亡。每一個朝代,都用無數西淚的事實反覆證明了這一不變的鐵律。


海龍新文化


問題的根源還是階級的不平等。說到底是古代統治階級並不遵從孔子的思想體系,卻要求平民百姓去遵從這一體系。孔子他老人家倒不是有意去服務統治階級的。為什麼呢?咱舉個具體的例子。


比如,孔子思想在治國方面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說,治國的根本在“人倫綱常”,要想治理好國家,做君主就要有君主的樣子,做臣子就要有臣子的樣子,做父親就要像個父親,做兒子就要像個兒子。


這話沒有服務統治階級吧?但是統治者們都聽了嗎?如果都聽了,就沒有玄武門之變了吧。如果都聽了,也沒有平民起義了吧?


但是當統治者成為統治者之後呢?他們就要大力宣揚這一思想了,警告臣子,做個臣子的樣子,不要有忤逆之心,警告兒子,做個兒子的樣子,老子說了才算。


所以統治者們,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必須依靠一種意識形態,用看似正當的方式教化民眾,便於自己管理,營造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氛圍。就算不是孔子的思想體系,也會是其他思想體系,甚至是宗教。


而這些思想體系或者宗教的流傳與發揚光大,其實反而依託於政權的扶持和推廣。究竟哪一種思想或者宗教能夠流傳萬世,受大眾信仰,就看統治階級用哪個順手了。



蒲葦詩姐


一直以來,說孔子的思想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但有一個問題必須弄清楚,所謂統治階級,是一箇中性詞,有好的、進步的統治階級,也有腐朽反動的統治階級。如果籠統地說為統治階級服務,是不準確的。

那麼,孔子的那個年代,還是奴隸制的社會,統治階級當然是奴隸主階級。當歷史進入秦漢以後的歷朝歷代的封建社會後,漢代提倡並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直為以後歷代統治階級所遵從。那麼統治階級又成了封建地主階級了。

孔子的思想學說都體現在《論語》中,我們研究《論語》,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表面上看,好像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能夠長久地統治下去。那麼怎樣才能長久呢?那就是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的核心是什麼?要仁愛,要親民。不仁愛,不親民,百姓就會造反,政權就會被百姓推翻。他一生周遊列國,向統治者宣講自己的主張。至於統治者聽與不聽,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就孔子的思想本身而言,其實是為庶民百姓的。

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孟子,表述得更明確:君為輕,民為重。

如果簡單地認為孔子思想是為奴隸主,為封建地主階級服務。那我們今天就得徹底拋棄儒家學說,也不會建立那麼多的孔子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