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壽林:書法審美系統的追求是“天然”

原创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杂志

提示:点击上方"艺术品鉴杂志"↑免费订阅本刊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编辑语:

历来书论、文论、画论都强调“人格论”,人们认为,诗书画最终一定是作者人格的显现,正是由于独特的、出色的人格显现,诗书画才更具审美性。有学者曾认为:“古代书论中相当一部分是人格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诗分为‘沉着痛快’和‘优游不迫’两类,实际是传统知识分子人格中出世与入世的两种情怀。”

无论是出世或是入世,其都是独立人格的实际体现。而人格如何养成,肖寿林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艺术家‘人格’精神的形成(审美感知力的形成)有三个重要途径:一是要有大情怀;二是建立宽广的学术视域;三是需要专业语言的精度。因为艺术家‘人格’除却道德、人生和精神向度外,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职业或专业语言的精通。”“求学当要‘究竟’,不‘究竟’就不能入道,打通学术与理想的障碍与边界,使学与道无碍,道与学合一。”

作为当代书法家,肖寿林对“人格”形成的理解更为实际、具体,他自己同样身体力行。在书法创作的同时,他会从书法批评的角度反观创作和创作者自身,在一种“吻合”和“疏离”之中,感受书法的生命力。

《庄子·天下》曾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一个人对内强调涵养内在,对外施行廓然大公的“王道”,这被称为“内圣外王”之道,儒家、道家都曾对这一理念做出过自己的解释。

“内圣外王”所描述的是人由自身修养出发,以既富有同情心又足够理性的心态观照其他人、事、物的人格形成过程,由于有这个过程,其便能在纷扰之中寻得自身那份“自在”。

这份自身的“自在”与书法的审美也是相同的,正如他所说:“天然才是书法审美系统的一致追求,天然包含着技法的无碍、技术的否定(反技法的技法)和自然(无碍的表达与精神和形式的自由)。”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辛稼轩长短句临江仙二首


艺术品鉴:关于“书如其人”,有学者认为古代书论与文论一致都是人格论,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肖寿林 :“书如其人”作为古代书论的重要命题,对书法的审美、创作和批评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书法作品的审美,暗含着对人的品评,这跟东汉末、魏晋时期对人的品评有一定的关系。人的精神状态呈现出人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蕴含着人格的内蕴,既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审美境界。书法的品评也以此种人物品评模式来展开和发展,故古今书论家皆喜以人格论论书,即“书即人、人即书”。其次,在书法创作中,书法家谈论书法的用笔、用墨等问题时,亦用筋、肉、骨、血等词来表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即带来了创作者在创作时或学习、临摹经典作品时,都喜欢使用这样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学习、创作,书法作品以此活化成具体的有生命的人,以人论书实际上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最后,在书法家的群体中,充斥着“书如其人”的思维情感,书法批评者自然就把“书如其人”作为最重要的叙述方式,实际上,很多的书法家本身就是书法批评者和鉴赏者。当然,“书如其人”的人格论在一定程度上有道德层面的审美判断就在所难免,因为人格的品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气质的选择,而这种文化气质中就含有人与人关系、人与物关系、人与自己关系的判断,也就是暗含着一种文化的道德判断,所以,书法的审美判断中先天的就具有道德判断。此外,随着当代人文学科和科学的研究,以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批评者努力寻找一种更为纯粹的书法批评模式,一种超越道德判断的审美判断,或者说寻找一种更为有效达到书法本体、探索书法家创作本质的研究方法,确实有现实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而伴随着这种思维的突破和研究的深入,亦将带来书法创作和书法批评的繁荣与进步。


(建议横屏查看)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辛稼轩长短句二首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辛稼轩长短句婆罗门引四首


艺术品鉴:您认为,艺术家“人格”的形成有哪些因素的影响?

肖寿林 :关于艺术家“人格”形成的问题,其实我一直在思考,我经常和我们的学生、老师探讨一个问题,我说,允许我们没写好字,但不能容忍我们的格调低下。因为字没写好,多练练也就好了,人之天赋,有愚有慧,或长或短,总有悟时。然格调低下,一如黄庭坚所言 :凡病皆可医,唯俗病不可医。所以,艺术家的“人格”问题,也就是其艺术审美的问题。虽然我在这里用了格调的高与低的问题,但实际上却非常复杂,大部分时候,我们很难对格调的高低进行非常有学理性的言说并可以使听者转化成一种审美的能力,甚至,往往言说者振振有词,而呈现出来的审美格调却很低下。我们常常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清代黄自元“九十二法”和傅山“四宁四勿”,自然傅山的格调要高于黄自元。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前提,就是我们事实上是在一个傅山被认可的知识背景里,也就是我们做出的判断是一个知识的判断,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审美判断。当然,知识判断里也暗含着文化的审美判断!由此,对于艺术家“人格”的形成,其生活的环境和知识的背景是其重要的来源。而作为艺术家“人格”精神的形成(审美感知力的形成),有三个重要的途径。其一,立其大,也就是有大的情怀。孔子说的,“本立而道生”,“仁爱”是儒家的本。孟子说的“养浩然之气”。老子说的“道”,道在心中,化为情怀。师圣人、法圣人,魏晋人说的成为通人。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正心诚意是也。从传统的思维看,这稍微有些虚玄,从今天的学理来看,实际上就是要树立一个人格的高度,形成精神的向度。从实际的方式来看,就是要有反思力,要对过往、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反思,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审美进行反思,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精神。其二,建立宽广的学术视域,学术不分中外,读书不论古今,广收博取。因为不同的学术思想,不同的书法作品、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形式和文化内涵代表着不同的视觉模式和文化、审美立场,只有对不同视域中的文化、审美有认识,才能审视自己的文化立场和审美立场,亦才能保持自己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感知力及敏锐度。这是艺术家“人格”形成的重要内容。其三,专业语言的精度。艺术家的“人格”除却道德、人生和精神的向度外,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职业或专业语言的精通,譬如书法艺术,其历史、文化和真、草、隶、篆、行五体书的文字流变、用笔特征、审美风尚等问题,皆应该了然以胸。并对自己创作的书体的语言有非常精纯和细腻的把握,当然,也要时时警惕误把对传统某个字帖、人物的临摹精度当做自己对语言的精度,艺术家的语言精度是看他创造的审美高度和文化深度以及他对整个书法语言的推进程度。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辛稼轩长短句婆罗门引四首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烟雨溪山联


艺术品鉴:您曾写过一篇名为《书法批评的情怀论》文章,您个人如何理解“情怀”一词?

肖寿林 :当时写书法批评中的情怀问题的时候,是希望从书法批评的话语选择和陈述模式选择的方面,探讨书法批评者内在的思维模式外化为语言模式时,批评的问题实际暗含着批评者,或者说是此一时代的书法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向度的问题。因为有一种话语模式就代表着一种审美立场和向度,而这一审美立场和向度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批评者或书写者情怀的呈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书写者的审美立场和向度与批评者的审美立场和向度的吻合与疏离也是书法批评的意义所在。而这也是二者情怀的吻合和疏离。吻合便于我们理解书写者的审美立场与向度,疏离又使批评者对作品提出不同的阐释,进而加深书法作品的内涵,扩大书法作品的外延,从而彰显书法批评的意义。对于“情怀”的问题,我把它分为两点,一是一个人的精神向度问题,包括道德的向度、立场,理想与抱负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爱什么的以及容忍他者不同爱的问题。另一个是一个人的审美向度问题,包括对真与美、善与美的关系问题和对不同审美向度的理解与容忍问题。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辛弃疾词八首


艺术品鉴:您认为“书法批评”对于书法创作本身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肖寿林 :书法批评是对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的二度创作,从当代书法理论的发生与性状进行思考,有一种书写风格就应该有一种相应的理论,书法作品的形状召唤相应的书法理论,在相应理论与相应作品的相互召唤中才能够成长起来,书法批评呵护着书法作品,当然,呵护的方式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如果一种书法创作没有相应的书法批评呼应和召唤,此种书法作品的生命力和内涵就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彰显,更得不到最大程度推广与深度探究。从书法家的角度来看,书法创作是书法家审美趣味和艺术感觉的集中体现,书法家的书法创作更多是感性的,这种感性只有在批评中才能被进一步深入和确立,其感性的书写随即转换成敏锐而精微的语言模式。从这两大意义上看,书法创作是被书法批评所激活的。而今天书法创作同质化现象也应是因为书法理论和书法批评缺失造成的。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陈寅恪致傅斯年信札四则


艺术品鉴:您认为书法在继承、创作过程中必然注意体统的原因是什么?

肖寿林:书法的继承、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体统的问题,这是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显得格外独特的地方,追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创作对象,而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给予了书法创作必然的限定,故而书法的学习和创作只能在继承中出发。其二是“五体”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审美系统和表达系统,故而体统的问题在书法的继承和创作中就成了不二选择。其三,对书法的继承和创作,本质上是对汉字文化系统和审美系统的接受和学习的过程,书法创作的构形元素,来源于传统的书法作品和书写系统,对传统书写作品的临摹和继承成了学习书法和书法创作的必由之路,而体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某一路审美系统的学习与继承。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录苏东坡题跋


艺术品鉴:您个人如何看待书法艺术审美的评判标准?

肖寿林 :书法艺术审美的标准问题,首先是书法作品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的高度,也就是作品的格调,这包含其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传统书法品评称之为神、韵、气,说书法要有士气、文气、超脱气等,从当代艺术审美的角度讲,就包含了书法家的文化品味和独特的个性精神,并且包含着其对传统书法语言的激活程度和以此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呈现。其次是从书法艺术的发生出发,整饬和天然一直伴随其中,在字体流变过程中,实用的汉字系统和审美的汉字系统总是相互交融与疏离,整饬的、实用的汉字书写系统为书法提供了完备的表现形式和技法系统,但同时也成为书法审美系统的巨大障碍、天然才是书法审美系统的一致追求,天然包含着技法的无碍,技术的否定(反技法的技法)和自然(无碍的表达与精神和形式的自由)。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辛稼轩长短句临江仙二首


艺术品鉴:可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云南师范大学书法系的创立过程和发展?

肖寿林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自 2012 年成立,2017 年 6 月在书法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经历了 7 年学科建设的摸索与实践,目前已成长为一个拥有 6位专职教师、4 个年级,129 本科学生、16 位硕士研究生规模的专业。2016 年引进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一线书法名家刘新德教授,成立书法系已经具备条件,书法专业在成立书法系的基础上,将以打造刘新德书法工作室为龙头,配合向学校申请成立校级的学术研究机构 :云南书法院,下设书法创作研究所、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古字画修复与研究中心和书法文化发展中心为核心的集书法教学、书法创作、书法文化开发为一体的专业目标。


艺术品鉴:云南师大书法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色?

肖寿林 :在办学之初,根据书法专业的特征和性质,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提出两大视域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这是书法专业的学术之本,是书法的根。二是当代世界艺术的视域,书法成为艺术,是传统的,但不是封闭的和保守的,应该是开放的和前沿的,这是书法成为当代艺术的学术基础,是书法在当代艺术多元中的一元,并且是能否贡献学术高度的重要因素。更旨在结合各方资源将书法专业打造为具有国内先进的学术视野、人才培养机制、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浓郁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中,定期开设系列讲座,举办师生作品展,学生采风考察活动,教育见习实习,教师技能竞赛,支边支教活动,不定期举办学生联展个展、名家墨迹展、学术辩论赛、读书会、公益志愿捐赠等活动,并参加各级书法展览和学术活动。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书法学及书法教育理论基础,良好的知识、技能,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开阔的学术、文化视野,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勇于创新和实践的新青年,秉承西南联大和云南师范大学刚毅坚卓的治学态度和求索精神,为云南、西南、乃至全国的书法创作和书法教育输入新型人才,提出并践行小学大师的教育情怀的理念。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担当和尚联句


艺术品鉴:作为一名院校书法教师,您对自己未来在艺术创作和教育事业上的规划是什么?

肖寿林 :作为一位老师,这是我一直追寻和思考的问题,我常常说,因为没有读过大学,所以想到大学当一位老师,心中向往着大学的精神,追寻着大学的精神。我的一个朋友也曾经问过我:“你究竟是要求道,还是要求学?”在多年的教学生活中,我也一直用这一话语来拷问自己,怎么才是道?怎么才是学?学术与理想之间的障碍与边界,求学当要“究竟”,不“究竟”就不能入道,打通学术与理想的障碍与边界,使学与道无碍,道与学合一。在此基础上,呈现在对书法艺术的学习上,首先是热爱,其次是深入传统,包含文化的传统和技法的传统,但精神和审美应该是当代与当下的,也就是要追寻精神与技法的“究竟”。从教育事业来说,我想首先是人的教育,教育是使人成为人 ;从书法教育来说,书法教育是有知识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综合,是中国人独特的教育方式,但今天书法的艺术化过程远没有完成,书法的思维模式和书法的学科贡献也没有对人为学科产生应有的作用,这将是一个书法人和书法教育者的努力方向。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高阁崇台联


艺术品鉴:您个人对未来书法生态有怎样的思考?

肖寿林 :

书法生态圈的构建与完善是当代书法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中包括书法创作与理论的问题,书法创作与书法批评的问题,书法教育与理论的问题,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的问题,书法教育与书法审美的问题,书法教育与书法文化的问题,书法产业的问题,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的问题等。我想总的来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书法内部生态圈的构建,首先是构建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的生态,今天书法创作的繁荣,凸显出书法理论的不足,书法批评的同质化带来书法创作的同质化现象,不能支撑书法创作的深入和细化,当代书法理论系统的构建能否成为当代人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将决定着书法的地位和将来。其次是书法教育的系统构建,包括书法是否成为一级学科等问题,建构具有当代学科意义的书法教育生态,包含着通识的、专业的、业余的,从理论的架构到课程的设置,以及书法学科下属学科的建构,形成书法教育的生态,将为书法生态提供最有力的支撑。第二是书法外部生态圈的构建,首先是书法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问题,如书法与绘画、书法与音乐、书法与工艺美术的互动与交叉研究,理论学科如书法心理学、书法教育学、书法图像研究等。其次是书法产业的问题,包括书法作品的流通,书法媒体的建设,以及与书法有关的文房四宝的相关产业。通过构建书法内部和书法外部的生态系统来完成书法生态系统的构建,才能为书法事业的有机发展提供保障。



展览推荐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2020.1.2—2020.2.25 西安天然汇艺术馆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城墙之外—2019西安美术馆开馆十周年特别邀请展/西安美术馆十周年文献展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2019.12.10—2020.2.09 中国国家博物馆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2019.12.23—2020.2.20 上海信托-外滩111艺术空间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2019.12.28—2020.3.29 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2019.12.13—2020.5.17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2019.12.21—2020.1.15 798艺术中心


本平台是由品鉴传媒(中国)有限公司独家授权平台,转载须标明来源,否则将根据相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肖寿林:书法审美系统的追求是“天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