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停車遭遇“共想”尷尬

常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很多人又平添了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犯难的事,那就是停车。下班回家找车位,假期出游抢车位,“走到哪抢到哪”已经成为有车一族的必备技能。尤其是对生活在老城区的人而言,无论上班通勤,还是出门办事,停车位“一位难求”着实令人头疼。


如此庞大的车位需求缺口,催生出了共享停车新业态。2019年10月,北京研究出台错时共享停车指导意见,过去两年,已陆续有多个城市围绕鼓励共享停车出台了相关细则,推进单位和个人开展停车泊位有偿错时共享。然而,共享停车规范实行的这些日子来,不少地方都收效甚微,甚至有的已“名存实亡”。


停车难背后是千万个车位缺口


共享停车遭遇“共想”尴尬

通过共享停车位,提供车位的业主可分到红利。


车位缺口究竟有多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交通处处长邱绪建曾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内地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4亿辆,若把这些机动车首尾排列,可绕地球25圈,其中私家车保有量突破1.89亿辆。而我国大城市私家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2019年6月,广州拟立法鼓励住宅停车场向社会开放,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自用停车场向社会开放。目前,上海“创建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已累计建设333个,落实约1.35万个共享泊位。在西安,一些车位底部安装了智能底盘锁,当车辆停进之后,智能底盘锁会自动打开升起;当车主驶离时,只需用手机扫描停车位上的二维码付款后就可以开走车辆。


实行共享停车要跨越重重门槛


共享停车遭遇“共想”尴尬

一位车主正通过手机App模拟操作共享车位使用步骤。CFP


车位共享之后真的能缓解停车难么?从不少地方给出的反馈来看,目前效果“冷热不均”。有的地区已帮助业主获利,而有的却受盈利收入少、违约成本低、寻找车位困难等因素影响,供需双方积极性下降,导致已共享出去的车位,没过多久又变回私家车位。


化解城市停车难需要多措并举


共享停车遭遇“共想”尴尬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带动了停车位的需求,停车位供需矛盾日渐加剧。


共享停车是较为典型的共享经济模式,尽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使其发展不顺利,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与制度不断规范,共享停车市场未来仍会迎来发展。


而非技术路径,则主要是解决不愿意共享的问题。张轮建议,可以依赖制度设计,比如,除了经济收益的激励,还可以设计一种类似于公民义务献血的制度,出借次数多的车位拥有者,在自己需要使用车位时,优先得到车位的可能性更大,使用共享车位的“级别”也更高。另外,还可以进行定价策略的优化,通过动态价格来分配车位、优化利用率等。


共享停车遭遇“共想”尴尬

文章选自《凤凰品城市》2020年1-2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