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思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任務的收官之年,需要全國一盤棋、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基層幹部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中堅力量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是我們黨向全世界、全國各族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是我們黨立下的軍令狀,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才能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那麼,這“繡花”功夫從哪裡開始著眼,又要從哪裡開始下苦功?

“基層穩、則天下安。”基層是實現脫貧攻堅的最前沿陣地,選派好駐村幹部,特別是基層一線扶貧幹部,保持工作連續性和有效性,對基層脫貧攻堅事業將起到“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要確保扶貧地區的領導幹部堅守崗位、履職盡責,保證人員的穩定。基層幹部是基層組織建設的主力軍、尖頭兵,是黨和國家政權的基礎,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嘎查村幹部隊伍管理建設的新途徑,在最大範圍內優化人才資源配置,讓幹部能進能出、能上能下。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有的工作最終都會在基層落地見效,脫貧攻堅更是如此。基層幹部是最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工作人員,雖是“小角色”卻承擔著“大職責”,只有不忘初心、紮根基層、堅定理想信念;只有繼續堅守扶貧崗位,積極引導農牧民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意識,才能進一步推動農牧業農牧區社會經濟發展。

明確靶向、對症下藥球 才能藥到病除徹拔“窮根”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參加了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在聽取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大廟鎮小廟子村基層代表發言時,習近平仔細詢問了當地人均耕地、蔬果市場價格等情況。他建議,內蒙古產業發展不能只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發展現代裝備製造業,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補足基礎設施欠賬,發揮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作用,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和生產力空間佈局,走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路子,形成有競爭力的增長極。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給祖國正北方、蔚藍內蒙古開出了良方、提出了良策。

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牢牢抓住“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這條主線,加快農牧業轉型升級,以“農牧業增效、農牧區增值、農牧民增收”為核心,變幫扶“生血”為自主“造血”,因地制宜走適合本地區的脫貧致富新路子。面對脫貧這個“世界性難題”,更需要注意的就是深挖貧困群眾最需要什麼、能做什麼;該幫的就幫、能放的就放,及時掌握瞭解貧困戶的剛需,堅持差異化、精細化幫扶措施,區分致貧原因、致貧類型,因地因戶因人施策,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確保藥到病除,徹底拔掉“窮根”,補齊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最大短板。

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在即,時間緊、任務重,更要明確“病灶”,精準施策,咬定既定目標,啃下硬骨頭,拿出百分之二百的決戰決勝精神氣來,脫貧攻堅的任務就一定能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畫卷一定能徐徐鋪展開來。(白春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