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可興國,亦能亡國,從課稅到專賣,封建酒政何去何從

如果你家是从事商品零售批发行业的,也就是开超市啥,一定知道在我国卖烟酒要办理专门的证件,这就是专卖制度。如果你还懂一点税法的话,一定知道烟酒税之暴利骇人听闻。那很多人就问了,为什么烟酒会如此特殊。

实际上烟酒的特殊就在于他们是成瘾商品,早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成瘾商品"酒"的特殊性,它和王权政治国家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围绕在其上的一系列政策就叫做"酒政"。那我们祖先是怎么利用酒来建设国家的呢?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出自《春秋左传-桓公十年》,说的是虞叔因为有块宝玉得到了虞公的觊觎,最后引发了二人的战争。喻指事物本身无错却因美好而引发灾难,实际上这放在酒上可以说完全贴合。《战国策·魏策二》中就有记载:

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大禹一语成谶,其子启所建立的夏朝,正是由于夏桀的滥饮最终导致灭国。而商朝君主纣王也常被认为是因为滥饮导致亡国的君主之一,酒池肉林的典故想必众所周知。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不过《战国策·魏策二》说"大禹禁酒"的这则故事实际上出自《鲁共公择言》,讲述的是鲁共公劝诫魏惠王魏婴不要沉迷饮酒,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大禹禁酒"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然的话中国第一次实行禁酒酒政就要推到夏代之前了。但这亦说明了一个问题,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喝酒会误事了",例如在《尚书·伊训》中,就记载了商朝大臣伊尹给太甲帝王的建议中有禁酒的条款:

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

这说明了商代确实有饮酒成风的习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运行。所以西周初年,鉴于夏商二朝皆因酒而亡,加上喝酒不合"礼"数,于是周公旦作《酒诰》篇,规定除去祭祀,大典以外的官方用酒,命令士兵当街巡逻,一旦发现民间私自造酒或者聚众饮酒可以就地直接处死

《酒诰》是我国的第一篇禁酒令,同时也是我国酒政的开始。而关于禁酒的原因当然不是说真的喝酒不合礼数,最重要的还是维护政权的稳定。先利用夏桀和商纣喝酒亡国的事让酒污名化,这样禁酒就可以名义上彰显新政权的文明。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这对于刚刚经历战争的国家来说,如果这个时候大行酿酒,恐怕再次引起民变。这从到了周康王时期,政权平稳,粮草丰足,西周的禁酒令解决就可以佐证了。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虽说禁酒的本质是为了王权稳固,但西周作为华夏礼仪的典范,这给后世王朝禁酒提供了合理性和理法依据。特别是到了春秋时期,儒家学说继承周礼形成儒学,其中酒德、酒礼等相关思想成为了后世王朝禁酒的最终思路。例如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商鞅率先对酒课以重税,《商君书·垦令篇》载: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

也就说当时酒税是酒成本的十倍,虽说税高至不可思议的地步,但是对秦国来说这招果然灵,国家财政开始迅猛的增加,为之后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则又学西周开始禁酒,规定三人以上不得聚饮,目的自然是战后控制粮草的浪费。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西周到秦,我国酒政的初级阶段基本算完成了,统治阶层亦看了酒与王权政治和国家经济的联系,酒不仅能亡国,更能兴国。于是到了汉代,我国开始进入酒政的第二阶段,历朝统治者皆在摸索如何能让"酒"发挥更大的功效,其中有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就是汉武帝刘彻。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汉武帝为了解决北伐匈奴的巨大开支,按照桑弘羊的意思,除了实行的"盐铁官营"以外,又制定了"榷酒酤"法,将酒的生产和经营全部收归国有,即酒类专卖的开始

要知道酒从诞生到汉代,已经足有千年的历史,人类已经完全离不开酒了。这个时候宣布只准官府卖酒,形成市场和价格垄断,其利润之巨大可想而知。可以说汉武帝时期之所以可以在军事上有如果建功,专卖酒政功不可没。宋朝周煇的《清波杂志》就载

榷酤创始於汉,至今赖以佐国用。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由此来看,专卖酒政是任何王朝都不敢拒绝的暴利,有时候甚至可以扭转乾坤。例如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内忧外患,国库空虚,迅速改课税为专卖,直至亡国。五代时期,由于各政权战事频发,专卖依旧是国家军事巨大的后备财力支持。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三京之内是酒曲专卖,州城之内酒类专卖,县以下则是纳税或专卖的三种方案并行酒政。

诸州城内皆置务酿酒;县镇乡闾或许民自酿而定其岁课,若有遗利,所在多请官酤;三京官造曲,听民纳直以取。—《宋史•食货志》

当然了,一味使用专卖制度也是不好的,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大臣上奏"榷酒酤"与民争利,有违教化,最终迫使汉昭帝废除榷酒酤。虽然专卖废除了,但是酒税不能废,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于是规定老百姓每酿1升酒就要缴纳4钱税,谓之"税酒"。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除了税酒以外,当时给酒上税最主要的还有另外三种形式,例如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唐王朝制定了给全国酒户登记造册,按月征税的办法,甚至酒户交足酒税之后还可以免征徭役。这就有点类似的现在的酒类经营许可证,无证经营就是犯罪。

二年十二月敕天下州各量定酤酒户,随月纳税,除此之外,不问官私,一切禁断。—《杜佑通典》

再例如五代时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朝廷规定在田苗税上每亩再加收5文,明目是"曲税"。其中后唐、后汉、后周等政权皆有私自造酒曲要处以死刑,毕竟控制了酒曲就是控制酿酒。而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成都府总领赵开首创隔糟法,当时官家开设糟房,百姓在缴纳一定费用之后拥有了糟房的使用权。糟房就类似现在的生产车间,你没有车间当然也无法酿酒。那就有人问了,我自己偷偷在自家酿可以么?答案是你想被杀头那就随便咯。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很显然,从汉代到宋代是我国酒政的发展时期,这个时候酒政已经和国家的经济、文化、军事都有了密切的联系,统治阶层相继推出榷酒酤、税酒、月税、征曲税、隔糟法等不同的酒政来调节国家经济,所以也可以看成是我国酒政的第二阶段

元明清是我国封建时期制度的巅峰,酒政也从发展阶段过渡到继承阶段,充分吸收前朝酒政的经验为己所用。例如明代大学士邱浚在《大学衍义补》中曾对明朝的酒政点评道:

我朝不立酒曲务,而惟摊其课于税务之中。

明朝之所以使用的是税酒制度,而不是专卖,应该是吸取了宋朝的专卖制度致使阶级矛盾尖锐,贫富差距巨大,农民起义不断的教训。明朝相对宽松的税酒制度让民间更有动力去酿酒,使得我国酒业在当时进入蓬勃的发展阶段。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只是到了清代酒政又进入了特殊时期。清代自康熙朝开始实行酒禁,到乾隆二年(1737年)开始全面禁酒。最后因为太平天国以及鸦片战争,清王朝国库空虚,最终于咸丰三年解开禁酒令,改以课税。

清代酒政为何如此奇特呢?也有解释。乾隆初年礼部侍郎方苞上奏:

西北五省烧酒之坊,本大者分锅叠烧,每岁耗谷二三千石,本小者亦二三石。烧坊多者,每县至百余。其中三斗五斗之谷,则比户能烧。即专计城镇之坊,大小相折,以县四十为率,每岁耗谷已千数百万石。

随着明代酿酒业的蓬勃发展,清朝已进入恐怖阶段,对粮食所造成的损害也是前所未有。再加上乾隆时期中国人口大爆发,从1亿涨到3亿,历朝历代未有。这边粮食减少,那边吃粮的嘴又增加,导致粮价居高不下,百姓怨声载道。那这个时候国家只能放弃酒税带来的利润,进行全面的禁酒。

酒可兴国,亦能亡国,从课税到专卖,封建酒政何去何从

酒政是我国封建王权经济中最重要一部分,毕竟在整个古代,酒政给国家所带来的利润是超越一切的。什么时期实行怎样的酒政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准,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酒政来了解封建王朝的经济规律,其拥有巨大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