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清平樂》中晏殊主動被貶有什麼深意?

朱維妙


個人淺見如下:

第一次主動被貶:

緣於太后因私提升才德不配的張耆任樞密使一職,晏殊當朝反對,太后若因此貶斥晏殊,一則體現了太后的狹隘;二來正直吶柬之人反遭貶斥,天下能人誰還敢正直效忠朝廷,必壞了朝廷的風氣;三來小皇帝若因此力爭,小必母子不合,引起黨爭,大則皇權不穩,朝局動亂。

不得不說晏殊看得透徹,此時自己若主動被貶,太后既出了氣也保全了體面,天下能人也仍正直侍主,小皇帝也只好無奈接受,並能領會先生深意,感念先生此舉是大德,更加隱忍提升自己,使自己快速成長。於晏殊自己,時局之下,被貶已是必然,那麼經此安排主動被貶,既解決了各方難題,也留下好名聲,以及幼主等各方的感念,實在是大智慧。

所以太后聞之稱“晏殊,妙人哇”。

第二次主動被貶:

是劉太后死後,八大王當眾宣李妃是皇帝親母,且是被劉太后毒殺,此舉天下沸騰,為難者則是剛親政的皇帝。若以八大王所述為實,則必嚴懲劉太后,廢其政;可劉太后於國有功,其政為正,廢止朝野動盪。若不問之,則皇帝軟弱,亦是不孝親母,何以帶領群臣,更何以治天下。

此之際,誰能擔此責,唯有多年作為皇帝先生的晏殊,是晏殊矇蔽了皇帝,不知李妃是親母,未能盡孝道。晏殊看得分明,只有舍了自己,一來為李妃正了身份,二來為劉太后保名聲,三來成就了皇帝穩固朝局,四來避免了天下非議。而於晏殊,自己主動請貶,再次讓皇帝及知道內情的朝臣感念。

實在是明面上被貶,卻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德望。

兩次主動被貶,用句不恰當的話說,實在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先苦後甜。

同時,【清平樂】中晏殊兩次被貶前的戲份演繹,也著實精彩,令人拍手叫絕。

一、手持酒壺,走進小雨中,口吟小詞,文人的灑脫,政客的豪邁,為臣的大義,表現的淋漓盡致,叫人動容。

二、湖邊奏琴,淺唱詞曲,對皇帝的解說,以及那深深一拜,滿心為天下,一代名臣,梅之風骨,溢屏而出。

所以,晏殊兩次主動被貶,實則看到了身處太平盛世中的為臣子的不易,所需的睿智,以及一顆赤誠清明之心的重要性。


小七丫頭


《清平樂》果真很有正午的風格,細膩、考究;也很有張開宙個人的風格拍攝節奏緩慢,刻畫敘事不如孔笙導演深刻。正午的戲,細節刻畫往往精雕細琢,以小見大。

喻恩泰飾演的晏殊,是《清平樂》中的演技擔當,智慧擔當。

劇中太后曾說“晏殊是先帝留給宋仁宗的宰相。”晏殊兩次被貶都是主動所為。

第一次被貶

劇中曾鋪墊:晏殊和僕人笑言曾占卜一卦,會離開京都,僕人問,去哪兒?晏殊笑答,卜算不出。

第二天,晏殊在殿前失儀,被貶詘去應天府。實際原因是晏殊直諫太后自知會被不容,故意失儀。這樣就不會因直諫被貶。在朝堂樹立了“大膽直諫,官家、太后不會讓大臣因言獲罪”的風氣。

第二次被貶

若干年後,晏殊回京輔佐成年的趙楨。皇帝處於如何對待兩宮太后的為難之地。八大王指出仁宗生母不是太后,太后殘害了仁宗親孃李宸妃。

太后劉娥,有武后之能,卻無武后稱帝之心。輔佐幼帝,對朝廷是有功。輔政期間,所頒佈的制度政令,基本上都是正確的。劉娥撫養幼帝是先帝允諾,當時情況複雜,各大臣心知肚明,都沒有挑破。

倘若清算劉娥,朝堂的制度會被質疑,引起動盪。不承認自己的親母親是李氏。國民會認為皇帝為了權力,不認親孃,對於皇帝品格有汙。為了大宋,皇帝必須得帥鍋:皇帝以前不知情,皇帝是被大臣矇蔽了,不是不認親孃。

那麼問題來了:皇帝被誰矇蔽了?敢矇蔽皇帝的人,下場會如何?

帝師晏殊與皇帝最親,也是瞞著官家的人,是矇蔽官家的人之一。如果不處理矇蔽官家之人,官家威嚴何在?以後會不會有人效法,有意矇蔽官家?為這事處理以前的知情人,大家都覺得冤。所以晏殊主動第二次要求被貶,既維護了官家的皇家尊嚴,也給韓琦、范仲淹、歐陽修等新生政治力量讓出了舞臺。委屈自己一切為了官家,一切為了大宋。

秀才的表演既有文人名士的灑脫,又有政治家的沉穩,消瘦的臉頰,沉鬱的眼眸,讓人格外喜歡。青梅最擔心的就是喻恩泰是不是就退出了,那可真有點捨不得!


青梅愛影視


印象很深的就是第二集晏殊故意殿前失儀毆打隨從以至被貶的引出的深意,太后內侍暗中讓皇后住口,等等。這比一些直白的講述或者為了進度根本不去展現要好多了。講故事嘛,不能只會伸著脖子傻聽傻看,也是需要活動活動腦子的。

關於蜜餞果子的交代也很完整,借李宸妃(李順容)做過蜜餞一事既描寫了太后與皇帝之間的心隙,又引出了我們懷吉一家,為以後懷吉入宮原因做了交代。不僅如此,還說了皇家隨隨便便一個愛好興起,對於百姓來說,很可能就是傾家蕩產。(劇中用藥做蜜餞,至使懷吉父親無錢醫治最終母親改嫁懷吉入宮)

我想以後劇中也會演仁宗怕勞民傷財,怕在京城某物被哄抬物件,才夜中忍餓不吃燒羊,后妃首飾崇尚節儉不要奢華的情節。順便一提,歷史上張貴妃愛吃金橘,仁宗寵愛,故而京中這罕見水果被抬至天價。

此外,還展現了晏殊在雨中唱詞,有意趣的很。倒是能讓人看到歷史上文人墨客齊登場,詞曲繁盛的場面了。士大夫見了雨,來了興致不撐傘,行至雨中哼起小調,然後……我們就會多背一首並默寫全文-_-||

還有郭皇后與那尚、楊兩位宮妃的爭執有很有趣,歷史上這位憨憨的皇后可是打了仁宗一巴掌,仁宗還很可愛的找大臣驗傷以便廢后。倒也是能看出後宮的規矩也並非那麼嚴苛,倒像是官眷一家的相處。乳母的女兒在宮中也很隨意。很喜歡這種沒有那麼多尊卑規矩的時代(對比清朝)。

我還比較喜歡演員的聲音臺詞。會覺得有些人說話斷句有點奇怪,聲音有點奇怪,總之會讓人看到這兒時注意起念詞和聲音。但又覺得這樣很好,覺得更真實更自然,因為生活中人說話也就是這樣啊,會有人聲音聽起來不舒服,有人說話喘氣斷句不舒服。我把這些當做更真實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