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油田:挖潛增效“擠”石油

面对疫情和低油价的双重挑战,作为延长石油主力板块的油田公司,咬定“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的要求,以“刀口向内”的精神,打出了 “关停区块”、“控制成本”、“合并采油厂”、“降薪”等组合拳,实现了“保生存、保运行、谋发展”,这个百年油田用数据画出了坚韧的上扬曲线。今年上半年,延长油田公司累计生产原油561万吨,逆势实现稳中有增。

“刀口向内”挖潜力

“整合1个采油厂、2个指挥部;办公、差旅等非生产性费用下调5%,减少培训经费20%以上;推行扁平化管理,组织机构减少59%;关停239口日产量0.2吨以下的采油井,1000口实施间歇采油。”这是延长油田交出的一份精细管理成绩单。

“人”“车”,是油田企业的两大成本要素,也是降本增效改革的“硬骨头”。在劳动用工方面,延长油田通过全面推进竞聘上岗和工资体制改革,用工总量由最高的7万人降为目前的5.4万人,有效提升了员工竞争意识、倒逼用工结构优化,激发薪酬分配活力。车辆社会化改革节约车辆更新投资5.6亿元,涉车成本显著下降。

“启动劳动用工和车辆社会化改革,直接关系生产运行和成本管控,也是油田当前可预见的最为有效的降本措施。”在延长油田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明看来,人是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让人得到效用提升,无论竞聘上岗还是车辆改革,都不是简单地把人减下去,而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创造更高的价值,让“人人有事干、人人创效益”。

科技“赋能”增效益

依托技术创新谋求增长“开源”是延长油田的另一重手棋。

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羊肠油田定边采油厂东仁沟井场,五台抽油机正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令人好奇的是,每台抽油机上都安装了一只黑色的“铁碗”。“这是我们的石油工人利用废油桶和废油杆研发的井口点滴式加药保护装置,使用轻巧方便、不宜变形、易清洗、不宜腐蚀。这项成果的应用将1827两口井的使用寿命从3个月延长到了6个月,每年节约费用3.5万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该采油队的25名工人发明了27项“专利”,创造效益208万元。

除了修旧利废、盘活材料的“绝活”,延长油田各采油厂还推出了一系列 “精耕细作”提效益的“实招”。靖边采油厂通过深化地质研究,发现了八个高产区,全年贡献产量1800吨以上,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00万吨。吴起采油厂开发的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了“电子眼全程监控+数据信息即时采集分析传输+人工分区巡检”,节省费用700万元。定边采油厂引进的两条抽油杆防磨块生产线,通过开展废弃油管回收再利用,年节省费用1600万元。

全员创新的背后是延长油田自主、开放的创新体系。为激发职工的首创精神,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职工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创效活动,延长油田专门出台了《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细则》,成立了“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鉴定委员会,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职工的技术创新活动和优秀成果。

“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一线普通员工‘小技改’摸索出的经验,往往更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延长油田公司总经理高振东坦言,油田的生存与发展,资源是基础,科技是根本,通过开展“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创效活动,真正让成果落地在了“生产田”里,实现了在生产管理中治“通病”、解难题,为油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延长油田共认定职工创新成果137项,兑现奖励69万元,这些创新成果实现直接和间接经济利益1.46亿元,累计节约费用62.7万元,有效促进了油田持续稳产,为企业渡危求进、加快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水“换”油 打出高产田

仲夏时节,延长油田子长采油厂余家坪注水项目区注水物联网管理平台上,实时显示着185个配水间和635口注水井运行情况,这时8076-2注水井发生异常,注采工冯宝宝随即通知维修人员前去抢修,从上报到维修完成,用时仅一个半小时。

冯宝宝告诉记者“二次注水驱油是延长油田的一大技术绝活,通过采用井下堵水技术,封住井间的大裂缝及水层,然后加压注水,把原油从岩石中挤出。我们项目部开发的注水物联网管理平台,首次实现了分层注水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注水物联网管理平台每两小时对配水间和注水井进行一次远程视频巡查,能够及时准确识别事故原因,自动生成的注水报表传输到公司油水井数据库,大大降低了因注水井故障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

目前,平台上线三年以来,余家坪注水项目区累计减少劳动用工60余人,油井自然递减率从2017年的3.78%下降到2019年的1.8%,弥补基础产量60278.64吨,相当于少打新井206口,节约投资1.24亿元。

在延长油田靖边采油厂的展厅里,几块从2000米以下地层采集上来的岩芯样本,让人惊奇,想象中如河流一样的石油,原来竟然藏在这致密坚硬的岩层中。该厂党委书记张永富介绍说,“国际上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的油田即成为低渗透油田。延长油田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为典型的特低渗、超低渗油田,渗透率在0.1至0.5毫达西,其中多数是已经开发了100多年的致密油层,被喻为‘磨刀石’,开采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为最大限度把“磨刀石”里的原油采出来,延长油田先后启动实施了“三年注水规划”、“三年注水会大战”、“新三年注水大会战”。

以水“换”油效果如何?延长油田注水项目指挥部指挥薛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三年注水大会战”以来,21个公司级注水项目年产油量达704.4万吨,年产能112万吨,相当于建了一个百万吨级大厂,实现了由连续上产转入稳产,由外延式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创新增效转变,由打井上产向依靠科技进步增产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