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定國歌時毛澤東等為何主張留下這句原詞?

國歌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三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正式施行,從立法層面確認了國歌的莊嚴地位。

今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奏響了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壯歌。”國歌正是這愛國主義壯歌中的最強音,它誕生於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歌詞雖然僅有短短的7行84個字,卻記載了中華民族由衰亡走向振興的壯闊歷程,濃縮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崇尚奮鬥的精神基因,既唱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也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聲音。從國歌歌詞當中,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巨大的鼓舞,更能獲得強大的理想支撐和精神啟迪。

唱出使命在肩、眾志成城的擔當精神

國歌唱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使命在肩、眾志成城的擔當精神。“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國歌歌詞從一開始就號召每一箇中國人都要聯合起來,凝聚成最強大的力量,打破奴役的枷鎖,爭取個人的幸福自由,謀求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強烈的擔當精神。

擔當精神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優秀精神品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體現的是治水安民、拯救蒼生的擔當;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體現的是胸懷天下、心繫家國的擔當;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體現的是事不避難、為國請命的擔當。而國歌上述這段歌詞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敢於擔當、勇於擔當的精神品質的高度凝練。

擔當精神是歷史的、具體的,在實踐發展中不斷豐富內涵,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時代要求。進入新時代,弘揚國歌中使命在肩、眾志成城的擔當精神,就是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敢於直面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新挑戰,敢於攻克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特別是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體現更大擔當、作出更大貢獻。

唱出治不忘亂、安不忘危的憂患精神

國歌唱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治不忘亂、安不忘危的憂患精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國歌中的這段歌詞,最能撥動中國人那根有關“國家存亡”的脆弱神經,也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幾千年來飽經患難所形成的憂患精神。

從《周易》“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深刻哲理,到歐陽修“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深沉感慨;從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千年古訓,到漢樂府“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人生警言,無不展示著中華民族深沉的憂患精神,也最能體現國歌上述這段歌詞所表達的精神內涵。也正因為如此,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國政協籌備委員會在討論選定國歌時, 有代表提出,新中國即將成立,不應當再唱“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毛澤東、周恩來最後主張要居安思危、留下原詞,這既是對近代以來中國經歷的一段屈辱歲月的深刻反思,也是對未來中國發展面臨的可預期或不可預期的諸多挑戰的理性判斷。

進入新時代,弘揚國歌中治不忘亂、安不忘危憂患精神,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底線思維,針對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保持戰略定力,善於轉危為機,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成功應對“四大考驗”,有效化解“四大風險”。

唱出百折不撓、砥礪奮進的鬥爭精神

國歌唱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砥礪奮進的鬥爭精神。“起來!起來!起來!”國歌歌詞中連續用了三個“起來”,不僅鏗鏘有力、節奏鮮明,更是內涵豐富、意蘊深刻,充分展現了近代以來中國革命取得的偉大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進步都是靠鬥爭拼出來、幹出來、闖出來的。

雖然國歌創作於抗戰時期,但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依然具有豐富內涵。放在較長的歷史背景下,可以這樣來理解三個“起來”。第一個“起來”,可以理解為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第二個“起來”,可以理解為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第三個“起來”,可以理解為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進入新時代,弘揚國歌中百折不撓、砥礪奮進的鬥爭精神,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牢牢把握正確鬥爭方向,敢於迎難而上、動真碰硬,善於攻堅克難、善作善成,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紮實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做到在各種重大斗爭考驗面前“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

唱出英勇無畏、捨生取義的奉獻精神

國歌唱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英勇無畏、捨生取義的奉獻精神。“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國歌最後這段歌詞,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奉獻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有人以身許國、奉獻鮮血和生命;在和平建設年代,有人任勞任怨、奉獻辛勞和汗水;改革開放以來,有人淡泊名利、奉獻青春和實幹。在這次新冠疫情面前,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為甲,奮鬥在抗疫第一線,以生命踐行使命,代表人物有“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等。可以說,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世世代代自強不息的寶貴財富,更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階段的力量源泉。

進入新時代,弘揚國歌中英勇無畏、捨生取義的奉獻精神,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凝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我們這代人的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國歌中蘊含的擔當精神、憂患精神、鬥爭精神、奉獻精神與偉大抗戰精神、偉大抗疫精神一樣,是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闡釋,必將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也必將成為響徹祖國大地的最強音。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黨校副教授)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