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紙,鑽桌底,咬人...是正常行為,別再吼孩子了!


撕纸,钻桌底,咬人...是正常行为,别再吼孩子了!


生活中孩子总有一些迷惑行为让家长们不得其解!

例如爱撕纸,家里的各种纸都会被撕、一言不合就急躁开始咬人、不管环境有多脏悄无声息就钻到桌子底、柜子里、窗帘里... ...

这些其实这些行为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孩子的这三类行为!

01

钻桌底

空间的敏感期

在孩子钻桌底的时候,他们开始探索空间和结构,了解自己和空间、物品的关系。


他们会想:


“咦,这个桌底的空间有多大?我的身体有多大?我能顺利穿过去吗?”

“我要试试看!” “我果然可以穿过去!”

孩子会根据不同桌底的高度大小,调整自己的动作与之匹配,展现他们对高度、大小、距离的认知和理解。

虽然会沾得孩子一身灰,但其实对孩子的发展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只要确保孩子的安全,爸爸妈妈大可以放心让孩子探索体验。

钻桌子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这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本能感觉。许多行为学家与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许多行为方式和心理现象都是来源于人类的进化史。山洞成为原始人的天然「保护所」,躲进山洞,则意味着相对的安全与确定性。

这种山洞安全感随着人类的进化,则演化成了狭窄空间安全感。

在孩子钻桌底、探索各种相对封闭的小空间时,他会在狭窄的空间里感受到一种边界感。

撕纸,钻桌底,咬人...是正常行为,别再吼孩子了!


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有利于社交

孩子钻桌底,还可以帮助他们社交的发展。当孩子去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他可以快速对空间做出认知判断,更快去适应新环境。他会明白做什么是安全的,而做什么则可能不安全。比如头伸出窗外是危险的,因为超过了空间安全的边界感。

一旦孩子对自我和空间的关系,有了十分良好的把握,他们就可以更加放松自然地与他人社交。

撕纸,钻桌底,咬人...是正常行为,别再吼孩子了!


钻桌底更为安全的游戏推荐:

搭帐篷:设置一个安静的小角落,可以是一个小帐篷,或者用支架和纱幔支棱起来的小空间。

纸箱洞穴:大的纸皮箱不要扔,和孩子剪出门窗,做一个洞穴。

撕纸,钻桌底,咬人...是正常行为,别再吼孩子了!


02

爱咬人

迟到的口腔敏感期

很多大人会觉得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其实,这很可能是孩子在小的时候,自己“吃手”时总被人打断,从而导致口腔敏感期滞后。

既然在他的观念里,咬自己是不可以的,那么他就会在上了幼儿园之后,通过咬别人来补上这一敏感期的需求。

尤其是“吃手被阻断”,咬玩具被阻断,让“咬”这个敏感期没有好好度过。

撕纸,钻桌底,咬人...是正常行为,别再吼孩子了!


还可能是男孩发泄焦虑紧张的方式

这个原因主要针对男孩,尤其是刚上幼儿园3-4岁的小男孩,用资深儿童心理学家的话来说:“年幼的男孩咬人这很正常,因为嘴巴是他们最早发育成熟的身体器官。因此,当他们的身体感到特别焦虑紧张时,往往通过嘴巴来表现。”——注意:伶牙俐齿的女孩可能会使用语言,向老师打报告,但男孩情急之下的表现可能就比较“不同”。

当然这样肯定是不对的,一是会让其他孩子感到疼痛,让老师感到泄气,二是会让父母感到难堪。

可你要明白,其实他自己也并不想咬人——他是出于绝望才做出了这种举动,事实上他是在寻求我们的帮助。

举个例子 之前热播剧三十而已中,顾佳的孩子就在回答不上老师问题时急着咬了老师!

撕纸,钻桌底,咬人...是正常行为,别再吼孩子了!


而顾佳的做法是先肯定孩子其他题目回答的很好,但是咬人不对,咬人是小狗才做的,这位妈妈并没有责怪训斥孩子,大人好好说孩子也能放乖乖听话!

撕纸,钻桌底,咬人...是正常行为,别再吼孩子了!


家长在教育孩子前一定要明白孩子做这件事的原因,在进行正确引导。

03

爱撕纸

手部敏感期

孩子最早出现撕纸现象大概在他8个月左右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宝宝手眼动作已经协调,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特点,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并会用指尖取物,这个时候他们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当他们发现可以通过自己的小手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的声响时,会感到惊喜和快乐,乐此不疲!

撕纸,钻桌底,咬人...是正常行为,别再吼孩子了!


孩子撕纸是一个好现象,有助于肌肉和关节发育,而且撕纸对于开发孩子的创意空间是非常有帮助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动手加动脑,孩子的脑海里面就会有着非常多的创意图案。而撕纸也是中国一种民间流行的艺术创作形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天赋。

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区分什么可以撕,而什么不行,界限需要跟孩子分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