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區塊鏈技術催生公證革新“分水嶺”

一場疫情,讓很多領域不得不脫離傳統模式,從線下搬到線上。公證亦是如此,原本必須面對面辦理的取證和辦證業務,現在只需點下手機即可辦結。這一技術叫“區塊鏈”,第一個吃螃蟹的是上海市徐匯公證處。

該公證處在今年1月17日正式上線“匯存”區塊鏈存證平臺後,即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廣大居家隔離的老百姓來講可謂雪中送炭,新技術瞬間“爆紅”。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匯存”後臺,現場體驗這一新存證技術給公證事業和其他司法實踐帶來的大變革。

徐匯公證處主任潘浩說:“這是移動互聯語境下的一次科技變革,必將成為催生公證事業變革的分水嶺,我們在傳統辦證模式的基礎上,運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據存證的應用,用戶足不出戶即可辦理公證業務,同時通過再造公證數據雲,打通各相關領域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進一步拓寬了存證數據的應用,我們相信這場公證領域的科技變革前景無限。”


存證之變


凌晨1點,某遊戲公司的法務人員打開“匯存”App進行攝像取證,對另一家遊戲公司涉嫌抄襲該公司的證據進行了存證,隨後,這些數據證據被遞交到法院,順利走完訴訟程序,並贏得官司。

記者嘗試打開“匯存”App,並註冊了用戶名,發現諸如拍照、拍視頻、錄音、錄屏等存證方式都極其方便,即便是生手也能即學即用。

據介紹,用戶錄製的照片、視頻、音頻在經過相關審核後,就可以即時傳輸到後臺服務器,區塊鏈技術的哈希算法給相關證據標註上代表特定時間、地點、經緯度的哈希值,以確保證據的唯一性和真實性。

“公證存證歷經3個階段,即從檔案存證到電腦存證,再到雲端存證。”徐匯公證處辦公室主任曾志任告訴記者,早些年每個公證處都要置辦很多物業用作檔案庫,隨著檔案數量越來越多,檔案庫面積也越來越大,電腦出現後,我們便同時使用檔案存證和電腦存證,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使得雲端存證成為可能。

雲端存證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存證方式,給公證員辦理公證帶來極大方便,也給今後公證數據的共享打開了便捷的大門。


服務之變

疫情防控期間,小李為辦理出國留學公證,利用“匯存”App上傳了出生證明、無犯罪記錄等文件,足不出戶辦理了公證手續。

“疫情的特殊需要,給區塊鏈技術在公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很多客戶一聽說可以通過手機存證並辦理公證業務,都覺得是雪中送炭。”徐匯公證處知識產權部部長李運洪說。

任何機遇都會選擇有準備的人,這次疫情進一步證明徐匯公證處前期引進和開發區塊鏈存證技術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

從“坐等客戶”到“主動出擊”,從“被動改變”到“主動創新”,是近年來上海整個公證行業改變服務方式的一個縮影。徐匯公證處則致力於打造一個擁有主動超前、朝氣蓬勃的現代化公證服務團隊,力求改變用戶對公證的印象,力求將公證服務從懲罰性行為轉變為防禦性行為。

前景之變

今年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就《關於加強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保護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出,完善知識產權訴訟證據規則,支持當事人通過區塊鏈、時間戳等方式保存、固定和提交證據,有效解決知識產權權利人舉證難問題。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最高法支持區塊鏈存證、舉證、固證的條款,是我國運用區塊鏈技術在著作權保護領域的重大司法創新,這既是對已有司法規定在具體應用場景的進一步延伸,也是對區塊鏈技術在司法存證應用方面的肯定。

其實早在2018年9月7日發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也明確,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簽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互聯網法院應當確認。

“正如相關專家的判斷,區塊鏈存證技術在司法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我們打造的存證平臺將不再侷限公證領域,今後隨著‘一網通辦’等數據共享平臺的建立,各部門間的數據信息共享壁壘將逐一打通,區塊鏈技術將以‘清潔、完整、流暢、嚴密’的優勢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即時性、完整性和嚴密性,確保相關證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從而進一步確保老百姓在每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徐彙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左靜鳴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