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化”的根源在哪裡?為什麼有人說印度難以崛起?

舒老師1對1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高難度了,本人知識有限,只能說幾句。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種姓制度森嚴,而曾經又被殖民統治過。所以印度化根源也是複雜的,就是印度教+種姓+近代西方民主文化。

而印度作為一個區域性大國,又接受過殖民統治,文化思想層面容易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達成共識,外交政策又親美,國內又有大量的勞動力,還一直視中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印度崛起是毫無疑問的。不要受國內一些媒體的誤導,小看了印度這個對手,我國還是有必要加強與巴鐵的關係,以遏制印度的快速崛起。依靠瓜港,早日打通中巴經濟通道,以突破印度對我國能源海上通道的封鎖,實現能源安全。



黌門老黃


大家遠遠低估了一個人口10億+的破壞力,充滿戲謔幽默的回答固然好,但是國人要正視威脅。說實話我有很多印度朋友,人都不錯,但是站在民族立場上講,我必須嚴肅起來。

印度比中國可怕之處在於,它是印度,中國的鄰居。我從印度未來發展兩個可能性和當前經貿角度來講。

一,不論印度是否能持續發展,不論是否崛起,一個13億人口,且未來快速增加的鄰居,都是可怕的事。我們假設:

1,印度大發展:內需強勁,人口紅利龐大且持續,科技水平提升,爭奪中國世界工廠名號,中國製造業競爭壓力增大,發展面臨重大阻力。而中國又面臨人口老齡化危機必然產生劇烈競爭。很多人說中國那時產業升級了,不會去做低端製造業了。注意,中國14億人口,怎麼可能都去造飛機,芯片,電子科技?

2,印度發展中斷,步入更落後層次:此時印度落入重大危機,汙染,捱餓,難民,內戰。那麼大量貧困難民就會四散湧入,得益於高大的喜馬拉雅山,中國還好些,但是如此巨大的人口必然引起鄰國動亂。看一看現在的歐洲,單是人道主義援助都是中國的負擔。

一個落後而有組織紀律的印度是最好的印度

大家看看中國各大城市印度人的數量,已經在變多了。我一個三線城市,都能經常看到印度人。他們在國內具有宗教分歧,卻在出國後抱團,無比團結。



二,龐大的市場壓低中國產品價格。

在很多外貿企業大言不慚聲稱:不做印度客戶,但其實有大量廠商依靠印度採購商活著。2017年,中國向印度出口了4614億貨物,如此大的貿易額下,大多數都是中低端產品。不少中國廠商輸送印度“賺個退稅而已”。而且注意,中國出口機電產品居多,屬於生產資料,一臺機器100塊,他就會用來創造出10000塊的利潤。

印度市場不斷在增長,低利潤的印度採購商不能直接放棄,放棄就死掉了,都在期望著未來。這些廠商,業務人員練就了一身應對印度人的本領,努力把貨物成本做低。。。。做到“產業升級”真的很難,因為客戶只買低價產品,而且有的同行自殺式降價。

目前,大量印度中間商在中國設立外貿公司,採購各種中國貨物,他們精通漢語,熟知砍價策略,很多人娶了中國老婆,“賢內助”幫助下,壓榨了廠商最後一滴血。。。。

一切都因為:這是一個龐大而又貪圖小便宜的市場,根本在於,龐大且不斷增長的人口。

中國是無法阻止印度經濟快速發展的,這是客觀事實。如同西方無法阻止中國發展一樣。不要抱著自大鄙視或者盲目崇拜的眼光去看他,切合實際,加大商貿發展,佔據的印度市場是非常重要的。



三,產業在緩慢升級

機電產品方面,部分印度客戶已經開始從採購整機到到採購零部件了。。。這個部分廠商應該有體會。說明什麼?他們開始組裝了,很多技術和設計而且來自中國。

四, 這個對手弱雞,但又打不得。

印度有核武器,有13億人口。但是似乎很多網友瞧不上印度綜合實力,極盡諷刺之能事。

我們記憶回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此時的中國又窮人也多,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於是在美蘇爭霸,越戰泥潭背景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

同理,印度也是如此。中國人一定要認識到,不管我們是否承認,印度已經龐大到,至少是區域問題必須正視印度的意見了,你不要管他多麼窮,在南亞東南亞,甚至中東,都不能甩開印度的影子。他不僅控制半控制了周邊小國,在東南亞和中東也有影響。印度的增長壯大,給了部分無賴小國家在中國印度之間搖擺勒索援助,錢財的口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尼泊爾,不丹,。。。。

印度在中印邊境駐守重兵。

但是,又不能展開大戰,他有核武器。不能進行侵略戰,他們“人民戰爭汪洋大海”,光難民都解決不了。

五,這個不好戰的民族充滿了對領土擴張的渴望。

印度民族本身打架不行。但是建國以來,這個原本鬆散的國家民族情緒高漲,大家看下fb, quora,油管等各大媒體,到處菊花旗,且人數眾多。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登外網的中國很少。導致網絡論戰中中國人處於下風。現實中的印度人對自己國家也是迷之自信。。。。



建國以來,印度控制了周邊部分小國,吞併了錫金,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至今佔領我朝藏南並駐民幾萬平方公里,且對西藏虎視眈眈。其電影文化在周邊文化圈風靡。。。這個弱雞國家對土地從來都是茹毛飲血。。。

六,中國政府及人民對印度人的湧入依然後知後覺。

很多人覺得印度人不行,但是哪怕1%的精英率,他都有千萬精英人才。

2018年,深圳某外貿培訓企業做了應對印度客戶課程的海報,居然有不明人士舉報“種族歧視”,被相關部門勒令下架海報。可見,印度人的勢力和對法律的作用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現在很多地方印度人已經湧入了,男性佔大多數。且拉幫結派嚴重,三線城市臨沂的India bar經常有大批人聚會,且主要為男性。男性多了,就有需求。

印度工人塞滿中東城市。

印度人來華,一紙企業自制邀請函就可以。而巴鐵則需要嚴格的政府審批邀請函。企業自制邀請函往往爛發,導致大量印度人遊遍中國。大學裡印度學生多了起來,遍佈各地“**美食節”總有一群印度小哥快樂地甩著飛餅。三線小城市居然都有India restaurant,而且價格很高.。

中國大部分三線人民“民智未開”(我很不願意用這個詞,會被罵),看到老外就湊近乎,獻身的姑娘也是不遑多讓。在某著名商品城市,嫁印中國女孩多到可以開集體派對。

總結:

大多數中國人意識不到我們這個人口即將超過中國的鄰居的能量,也意識不到13億人口對鄰國的壓力是有多大。。我們該醒醒了。想一想我們是如何攻陷世界的不就明白了?。。。。

嚴格對印簽證,審查印度人在華工作、投資制度,做好女性防印男騷擾宣傳。限制印度人國內橫行是必由之策。不要再出現廣州的囧境,後悔莫及。

個人觀點,但是希望周知宣傳。


臨沂小迷糊


我是兒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我來回答一下。

說到“印度化”,很多人可能都有點摸不著頭腦。那麼,首先,我們就要了解一下“印度化”這個概念。

什麼叫“印度化”?就是國家像印度一樣,政治民主化,管理散裝化,精英愚民兩極化。

詳細點說,“印度化”有如下特點:

1、上、下層生殖隔離,互相不通婚,類似有種姓制度。

2、階層極度固化。國內有2%的世界級精英,10%的正常人,剩下都是如佔據了印度最底層的‘’賤民‘’;大家住在一起,但互相沒義務,勞動果實不能共享(類似於中國的脫貧攻堅)。

3、少量上層精英,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下層人,接受隨機教育,自生自滅,自由發展。事實上整個國家很自由,上、下層互相沒有義務。你愛幹啥幹啥,只要不影響其他人,想幹啥都沒人管你,倒了黴也沒人管你。

4、整個國家宗教氛圍濃厚,老百姓都有種“認命”的美德;越底層越反智,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接受。

5、成也民主,失也民主。政府內部包括地方政府各自為政,也就是大家說的,“散裝的”。國家政令執行阻力大,障礙多,層層遞減。


那麼,我們就來分析分析,為何印度根子上就很難發展起來。國內有一幫公知,印吹,天天吹印度民主,人口年輕,英語好,彷彿發展起來是分分鐘的事情。不知道這幫人是不是印度戰忽局派到我們這邊的員工。美吹,日吹好理解,印吹就實在要費點腦細胞。

說遠了,說回正題。印度為什麼難發展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印度沒有經歷過革命,完美繼承了英國人留下的一攤子家業。這麼說吧,印度跟中國,美國甚至越南都不一樣,不是革命建國,是撿了個大便宜完成獨立的,就是甘地搞的“不抵抗運動”。

我們建國是經歷過血與火的洗禮的,把整個社會犁了一遍,破了四舊,然後在新平整好的地基上打樁建房搞發展,整個社會沒大戶、沒宗教集團,沒有龐大的利益階層以及大地主等等。 印度不一樣,它在英國人手裡混了幾百年,封建迷信的牛鬼蛇神一樣都沒除,都被保留了下來,而且英國人也沒興趣去改造印度。英國人走後,古代印度基本無縫對接到了現代印度,整個上層的階層還是原來那幫人,社會結構也沒變,種姓制度名義上沒了,可是一直都活在大家心裡。新印度直接繼承了殖民地時期的結構,可不就老態龍鍾嘛。如果我國從清朝直接過渡到現在,估計跟印度也差不了多少。



說到印度沒有革命的最大悲劇,就是完整傳承了種姓制度。很多人會說王叔亂講,現在印度總統就是賤民階層,總理莫迪也是低種姓。加上印度已經從憲法上廢止了種姓制度,政府還在利益層面給予低種姓一定的傾斜和照顧。怎麼還說種姓制度?

其實,儘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而且印度憲法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響,這是階層固化帶來的結果。舉例說明,2014年時,曾有一份調查27%的印度人事實上仍然過著“不可接觸者”的生活,而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承認自己拒絕“不可接觸者”進入自己的廚房或使用自己的餐具。種姓依然決定社會認同和個人認同,人與社會的關係,有時候僅僅取決於一個小小的姓氏。



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

再來說說不在種姓層的賤民。那實實在在徹徹底底就是悲劇。在印度因為種姓制度,有相當一部分人被劃分成為了賤民。一般賤民都生活在農村和貧民窟,生活環境極其糟糕,他們每天中午能吃的就是一張餅,叫roti,玉米粉和麵粉混在一起做的,沒有別的蔬菜和肉類,賤民大多營養不良,加上水源被嚴重汙染,平均壽命只有40多歲。因為賤民被視為不可接觸,賤民一旦生了病,醫生也不太願給賤民治療,加之賤民也負擔不起昂貴的醫藥費,幾乎是100%死亡。關於賤民的教育問題,當地缺乏校舍、教師、教具,以致沒有多少小孩知道受教育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而大部分賤民的意識也很奴性很佛系,並不考慮改變現狀,反而不讓孩子去上學——這就成了死循環了。就像那個放羊的孩子一樣,志向就是娶媳婦,然後生孩子繼承他的羊一樣。



而為了預防低種姓靠婚姻打破種姓藩籬,婆羅門教還規定了種姓內婚制。各種姓必須和同種姓結婚,跨種姓婚姻不但不會提升種姓,反而可能會被打入“賤民”行列。想要改變自己低種姓的處境,這一生就必須嚴守婆羅門教義,安分守己,供養婆羅門貴族,才能在“來世”提高種姓。

種姓制度就像一張無形的牆,將各種姓的印度人安排得明明白白。高低種姓基本不通婚,不接觸,互相沒有義務。像中國搞脫貧攻堅共同富裕,在印度就是個笑話,可以當天方夜譚來聽。

印度還是資本主義,既得利益階層也沒有驅動力去幫助窮人,讓他們革自己的命,誰也做不到。畢竟,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可難多了。

二,成也民主,敗也民主。

印度是一個以地方自治為基礎的聯邦制國家,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不強,各邦的自治權很大,各邦都有自己的關稅和武裝部隊,能夠獨立頒佈法律。簡單地說,聯邦政府就像物業經理,各土邦就像領居。雖然大家住在同一個屋子裡,但向心力並不強,可以說大家都是佔山為王。


民主看似西方國家眼中的靈丹妙藥,其實對印度除了搞搞選舉,說實在的沒啥用。

民主對印度人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民族林立,中央控制力不從心的國家而言,同樣也起到了阻礙發展的反作用。一是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比如,印度的基礎設施落後,嚴重製約著印度人的發展進步。但要修一條鐵路,各邦互相扯後腿,因為利益不同;二是各邦都有自己的法律,出了邦就像出了國,收稅也不一樣。三是中央政府對地方土邦控制力並不是很強,也很難照顧到各邦的利益,推出的政令一到㡳下就亂套了。比如莫迪搞的廢鈔運動,搞到最後全國丈亂,窮人幫富人排隊換錢,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

其實,印度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不同於我國,在歷史上統一多於分裂,印度的歷史就是一部分裂的歷史。即使是印度歷史上最強盛的孔雀王朝與莫臥兒王朝,也僅僅是統一了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區,印度南部山區依舊是分裂狀態。印度能夠成為統一國家,還要感謝英國人。英國人殖民古印度地區以後,設置了印度總督,管轄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地區。如果沒有英國人的殖民,南亞今天應該與歐洲類似,小國林立。

加上印度國內民族眾多,主體民族所佔比重不大。印度一共有100多個民族,其主體民族是印度斯坦族,只佔印度全國人口的46.3%!各民族的語言不通,用2000多種語言,19種官方語言!甚至於,印度最流行的不是本土語言,而是英語!最後,印度各種宗教盛行,盤根錯節。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錫克教,印度堪稱宗教博覽會,各種宗教在印度都有生存土壤。其中,印度的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關係不睦,經常發生暴力事件;印度教內部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造成印度貧富差距巨大,給“納薩爾”等發政府武裝製造了生存土壤!

綜合以上種種客觀因素,印度各邦的向心力不強,都像老母雞護食一樣看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總之,民主化讓印度給了西方俱樂部的入場券,但也讓印度在門口邊徘徊,不得其門而入,因為民主還扯著了印度的蛋啊。

綜上,希望對朋友們有所啟發,謝謝!

【如有疏漏,敬請斧正!

我是兒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