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央行數字貨幣是怎麼成為大勢所趨的?

央行數字貨幣正值研發期,還沒有推向市場就已成為大眾密切關注的對象。


8月6日媒體報道稱,央行數字貨幣再次取得重大進展,四大行正在進行大規模內部測試,消息一出更是引起市場躁動,讓我們先來一睹它的華麗履歷:


由國務院批准中國央行牽頭研發的數字貨幣,是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法定貨幣之一。

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來進行研發,此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試點。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滴滴、支付寶、B站、字節跳動、美團等運營方合作消息被陸續傳出。


​探秘央行數字貨幣是怎麼成為大勢所趨的?


8月3日,央行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指出,上半年已實現法定數字貨幣封閉試點順利啟動,下半年將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目前,數字貨幣被工、農、中、建四大行大規模測試數字錢包應用,移動等三大運營商也已經加入其中。


除了體現出中國央行對加密貨幣的看好,還可能意味著數字貨幣的落地正在加快推進。


央行數字貨幣是什麼

簡單來說,央行數字貨幣就是和現金一樣,不需要賬戶就能夠實現價值轉移,相當於是把現金裝進了一個“電子錢包”。


數字貨幣因為有國家信用的背書,具有最高的市場流通性,實用性很強。


使用數字貨幣需在四大行其中一家開立數字錢包,數字錢包分別掛靠各銀行的賬戶,用戶可將資金充值入錢包。充值方式可選擇網銀充值、綁卡充值等。


​探秘央行數字貨幣是怎麼成為大勢所趨的?


從之前曝光的農行內測圖來看,數字貨幣具有掃碼支付、轉賬、二維碼收付款功能,甚至是基於碰一碰的離線支付也在測試範圍之中,實現“秒交易”和“秒到賬”,預計未來還有可能拓展其他功能。


不過,目前落地場景有限,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正在進行繳納黨費、工會費用等測試,而其他線下消費渠道非常有限,並未大量准入商戶,在消費上也還沒有太多的應用。


央行數字貨幣與比特幣的區別

央行數字貨幣和比特幣都是由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貨幣,那麼他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


​探秘央行數字貨幣是怎麼成為大勢所趨的?


央行數字貨幣是有國家信用背書、有法償能力的法定貨幣,不具備任何投資功能。


而比特幣則被當做“數字黃金”熱炒,也是由於它跟黃金一樣,是具有稀缺性的虛擬資產。


在技術層面上,比特幣的核心是去中心化,但是央行數字貨幣則是完全的中心化。


央行數字貨幣的國際趨勢及利好

2020年全球大國數字貨幣進展加快,特別是G7將就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展開合作。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截至今年1月,全球66家中央銀行中,有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數字貨幣,有10%即將發行。


​探秘央行數字貨幣是怎麼成為大勢所趨的?


憑藉在移動支付行業和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優勢,中國央行在發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和探索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早在2014年,中國央行就已經成立了法定數字貨幣專門研究小組。2017年底,國務院批准央行牽頭各商業機構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


考慮到大國競爭態勢加劇,預計央行將進一步擴大全國試點範圍,加速數字貨幣的落地節奏。


數字貨幣成為大勢所趨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便宜。


隨著科技的發展,造假技術之先進,對現鈔防偽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紙幣在發行、印製、存儲等方面的成本太高,且不便於攜帶,易被偽造、匿名不可控,存在被用於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而傳統的貨幣數字化的安全性不夠高,流通不可追溯,仍然難以防止洗錢等行為的發生。


​探秘央行數字貨幣是怎麼成為大勢所趨的?


而數字貨幣完全沒有這些問題。

作為數字化的人民幣,其安全性肯定是比現金要更高,至少可以降低偽鈔的風險。


而且數字貨幣使市場交易更便捷,能夠降低社會整體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另一方面,推廣數字貨幣有利於加大金融監管,大大減少金融違規行為的現象。


數字貨幣是貨幣流動的電子記錄,在央行形成了全社會“數字貨幣一本賬”,包括數字貨幣的央行“基礎賬戶”與金融機構“業務賬戶”,可以實現對數字貨幣流動的全方位、全流程的實時監控。


在面向單位和個人的存貸款等金融業務仍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經辦,並實現央行之外的有限匿名,適度保護商業秘密與個人隱私。


數字貨幣帶來的諸多利好都在推動著它成為未來的大勢所趨。相信我們都很期待央行數字貨幣能夠儘早落地,快點享受它帶來的紅利和便捷。

關於數字貨幣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喜歡本文請轉贊評支持一下,謝謝你的支持~~歡迎關注公.眾.號[樂尋坊],更多精彩文章等你發現!


聲明:文章內部分信息源自網絡及媒體報道,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我們安排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