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前輩分享公考經驗:我是這樣考到筆試第一名的!(備考必看)


選拔性考試,你的名次取決於

三個要素

1.你的實力(大概率可控)

2.你當天的競技狀態(相對可控)

3.你的對手(基本不可控)

公務員考試裡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當你的關注點在名次和成績而非提升自己的時候,你的競爭力早已悄悄敗下陣來。所以啊,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要把公考交給運氣呢??當然不是啦,起碼提升自己的實力是大概率的可控事件呀。

上岸前輩分享公考經驗:我是這樣考到筆試第一名的!(備考必看)

那如何複習來通過筆試呢?來詳細說說(結尾彩蛋)

一、國考與省考的區別

1.國考、省考考試內容區別

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幾乎所有的崗位都只考兩門,申論和行測,知識點互通沒有必然的區別。所以小夥伴們不用糾結國考教材和視頻是否能通用的問題了。

除了這兩門之外,個別崗位需要加試,比如外交部、銀保監會、公安系統,在報名職位表的備註那一欄會寫的很清楚,報考的時候別忘了關注。

2.國考、省考崗位區別

在國考裡面崗位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高端版本崗位,俗稱國家部委,比如中央級別的xx委xx部單位。

另一種是普通版本崗位,俗稱中央機關在各地的直屬機構,比如海關、海事、稅務、通信管理、審計署特派辦、郵政管理、鐵路公安、民航管理、地震局、氣象局、出入境邊防、統計調查隊等。

省考崗位則是涉及地方的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紀檢、法院、檢察院等

單位的級別一般為省、市、縣、鄉四級,所以考試被俗稱為“四級聯考”

比如財政局、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黨各種委、政府各種辦都是省考崗位。

3.國考、省考考試時間區別

國考考試時間一直都比較固定,10月報名12月考試,省考的話我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絕大多數省份都是同一天考試(420聯考,今年改成了725和822),但是也有很多省份是單獨招考的,比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

很多小夥伴問我關於

選調生的事情,一般來說選調生(非定向)是和當年省考同天同卷,因為限制較多(應屆、班幹、黨員)+不限專業,所以報名的選擇會多一些(針對本專業大坑的小夥伴),上岸分數也較為穩定。

二、國考、省考複習中那些坑

1.行測重數量而輕質量

我發現公考圈有個不好的習慣 動不動就行測刷了幾萬題,然而在沒有建立起正確的體系之前,你刷過的那幾萬大部分都是單個的點狀態存在。什麼意思?就是說 如果你沒好好總結甚至不總結,那麼恭喜你 你刷的越多需要面對的題變化越多,真到考試的時候光在這些變化裡打轉 就玩死你了,還談什麼正確率和速度。建立起一個好的行測體系太重要了,如果你做的快又準 誰又願意放棄數學呢? 好的方法是行測上75的關鍵。

2,申論只認老師不認題

上岸之後時不時去一些線下的公考機構兼職幫忙,閒的時候就聽聽他們上課,有的學生跑來問我題的時候(尤其是申論部分)不理解的東西大部分都來自於 xx老師是這麼講的 這麼說的,我發現我們太渴望得到武林秘籍式的教材 只要看一眼就能得到啟發變成武林高手,可是孩子們啊 你難道就沒有想過申論這麼多年了照葫蘆畫瓢有用的話 那還會有那麼多人每年栽嗎? 申論的思維一定是邏輯通順 言之有理 符合大環境 具有可行性 領導看著舒服 同事覺得有道理 你要把握住這些 那你就會帶著批判性去聽課 去糟粕取精華。抓住申論的本質 這個工作不是教出來的 是悟出來的。你能利用好的 只有知識儲備量 。

3,越基層分越低,越高大上的單位分數高出天際。真的是這樣嗎?

都說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可是一味的降低自己的需求不敢正眼去看自己心儀的單位,結果往往是考上了後悔自己該報自己中意的單位,沒考上後悔,XX省(市)XX廳(局)(委)當時如果報這個就好了,分數低夠強力大平臺自己還喜歡。我猜,敢於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併為之努力也是國家對公職人員要求的其中之一吧。

上岸前輩分享公考經驗:我是這樣考到筆試第一名的!(備考必看)

三、設置合理國考、省考目標

小夥伴們想考公務員的話一定有各種的原因,但是最後落腳點一定是一個問題“我到底要考什麼”不同地區、崗位的公務員從前途到收入,從體驗到未來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千萬不要因為公務員這三個字去考公務員後期大概率會後悔自己做出的選擇。

你需要思考一下幾個問題,“自己是否戀家”“大城市對你的吸引力是否超過他給你帶來的壓力”“是否想遠離家鄉和父母”“一份穩定的工作就可以還是必須要高端崗位”等,先了解自己才能去分析崗位。

公務員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只要是工作就有適合和不適合的人群,上岸之後頻繁有人問我部委好嗎?省直好嗎?市直好嗎?鄉鎮好嗎?此類問題,這種問法其實是極為不負責任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你想要回家還是去大城市?想事業有成還是朝九晚五?想有工作就行還是要高大上的崗位?你得先明白自己的需求,再來談選擇。

1. 如果你就想回家陪媳婦孩子照顧爸媽,那就絕對不要考慮異地公務員(甚至是部委)。2.發展和穩定是不可兼得的,組紀宣兩辦這些傳統離領導近的強勢部門,必然有加不完的班陪不完的酒,甚至整月不休息。

3.上限不談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下限,實在無崗可報,萬人坑辛苦上升通道窄的鄉鎮是否要去?

這些弄清楚了就可以按照崗位表裡的信息按照學歷、學位、專業、面貌等條件篩選出自己心儀的崗位。同樣地區條件的崗位,選擇招的多報的少的一般沒錯。還可以通過公考網站查詢歷年分數,取個平均值大概就是你要考的分數了。

四、國考、省考如何選擇崗位

公務員考試只能報考一個崗位,所以報考哪個職位就很關鍵,而且職位的選擇影響著進入面試的概率,所以大家定要在報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清楚。

崗位選擇標準:在招考簡章公佈的時候,都會有崗位表(excel形式),我們可以根據各個標準篩選,最終選擇自己心儀的崗位,這裡面篩選的項目比較多,具體包括地點、崗位、學歷、黨員等等,下面我說一些重要的項目篩選原則!

1.選擇崗位地點:我們要想清楚自己要去本地還是外地。一般來講,考生都會選擇報考自己所在地區的公務員,因為家鄉的親情、人脈擺在那,畢竟生活比較方便,對於孩子上學,老人就醫不折騰,一般工資待遇和生活消費成本還可以承受。生活上還是要省很多心。甚至很多人想到以後輝煌了還可以更好地惠及自己人。也有人會選擇去別的地方,無非是想跳出來,換個環境,去證明自己;還有就是“廣撒網”式的考試,中標的是外地的崗位。如果你家庭背景一般,亦或者是人脈關係都在本地的話,要選擇本地的崗位,不要滿腔熱血的選擇外地的崗位,因為現實很殘酷,異地調動也是靠緣分的。或許有人會說以後可以通過遴選回去,但一般來說是比較難的,一則是遴選一般只面向本地區,二則是遴選單位本來就已經有合適的人選了,對於處於外地工作的你,想通過遴選進去,雖然是一種方法但難度很大。

2.選擇崗位行政級別:公務員崗位設置上,縣級及以下崗位屬於基層,市直及以上單位是上級部門,市級的公務員一般開會發文辦事會有交通便利的條件,而且相對來說,基層公務員是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很多時候需要具體工作的任務不會特別多,但是工作量會因為上傳下達彙總等等有所增加。選擇基層崗位,競爭會相對小些,要求也沒那麼高。但基層更加辛苦是一種普遍共識,特別是鄉鎮一級的公務員,加班加點是常態,一年四季會因為防山火、防颱風、抓整治等各種專項行動而取消週末;還要練就成為“萬花筒”的本事,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當然,在基層一線幹過的人,所掌握的群眾工作方法,是最接地氣的、也是最實用的,加上現在中央提倡的注重基層工作經歷的用人導向,在基層歷練對個人以後的成長進步是很有幫助的。

3.應合理選擇崗位系統:我們報考的崗位還區分直屬機構和普通單位。這裡說的直屬機構是指上級垂直管理的單位(機構),只受上一級該系統部門領導,不受該級人民政府領導。比如海關、國稅、地稅等部門,是上級駐地方的機構,受上級系統部門的領導,一級的。選擇這些部門,需要更為對口的專業知識。當你成功進入某個系統時,個人的薪金待遇會比當地普通單位的人好,像工資待遇、住房公積金等方面都會高些。但進入這些部門,升職空間會相對狹隘,它不像其他普通單位可以交流任職,想要進入領導崗位,需要經過更長時間的努力。

4.儘量選擇限制條件高的崗位。在公務員考試中,一個崗位報名人數的多少,決定了你上岸的難易程度。而限制條件越多,則報名人數自然不會太多。比如限制專業只有一個、有工作經驗要求或者其他限制條件的,如果你學的專業和招考的職位都比較冷門,那麼參加考試的人會相對小,競爭壓力不一定減少,但是起碼心理壓力不會那麼大,當然前提是你能夠滿足崗位要求。

5.儘量避開只招一個人的崗位。公務員考試五分靠努力,五分靠運氣,如果只招錄一個人,但凡有一個學霸存在,你就可能成為炮灰,儘量不要報三不限的崗位,有一些崗位門檻低會讓很多人報名的時候就自己因不夠條件而放棄,而三不限的還有很多在職的,畢業生試水的,別的不說,人多,這個成績高低就不好說了,你如果再沒有特別好的成績,很難脫穎而出。此為其一。其二,公務員面試是按照1:3確定面試人數的,而且面試分數拉分還是蠻大的,有的人筆試不佔優勢,但面試能力很強,但是需要一個面試機會,而招錄人數每增加1個,就意味著面試人數多3倍,進面試的機會就會大很多。

6.儘量報考級別高的單位。我國的政府級別分為五級:國家、省、市、縣(區)、鄉鎮(街道),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結束,所以省考中我們能報考的崗位只有省、市、縣、鎮四級。級別越高的政府,工作量一般越小,提拔的機會也越多。比如鄉鎮作為最低一級政府,不僅工作量大,而且一般鄉鎮都是正科級,也就是說在鄉鎮能達到正科,幾乎就是天了。而在地級市,行政級別是正廳,提拔個副科要比鄉鎮容易的多。儘量不要報考兩辦的崗位,壓力大,工作任務多,容錯率低,但是如果你個人能力很強,這兩個地方倒是很容易得到領導賞識。

上岸前輩分享公考經驗:我是這樣考到筆試第一名的!(備考必看)

五、乾貨備上

行測關鍵詞:速度+精準

  行政能力測試題目量大,包羅萬象,考察能力比較全面。不妨簡單測算一下,要實現最終成績達到80分,基本意味著整套試題中90%左右的題目都會做,且會做的題目中有90%以上都做對。要在考試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扣除檢查塗卡時間,每道題目的平均時間必須控制在45秒以內。

 所以,對簡單有把握的題類,要一遍過,儘量壓縮時間;對感覺有些難度的題,要在仔細讀題的基礎上儘量快速完成,細讀後仍然沒有思路的可以果斷放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找準自己的知識短板,進行重點突擊完善。邏輯推理、數量關係類的題目令很多人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理解和掌握規律,往往豁然開朗,是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行測成績的最佳突破口。

常識判斷

  專項訓練裡常識判斷題複習不建議花太多時間,一來因為它題量少分值低,二來涉及面實在太廣,很難有針對性的複習。常識之所以謂之常識,是因為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平常的積累,考試時你也許不能確定答案但是可以明確排除其中一兩個答案,如果實在是碰到毫無頭緒的題目,就迅速選擇一個順眼的答案,總之不可花費太多時間。

言語理解

  其實輔導書上很多答題技巧是很難去學習的,畢竟文字類東西很多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多時候除了你以前就積累過的、熟悉的一些詞,很大程度上要憑感覺,但是感覺並非無法訓練。

  對於這一部分,做題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最大限度練出較好的語感以及做題的速度。就個人經歷而言,一共將近40題的言語理解,我一開始需要30-35分鐘,平均錯10-15題。但是刷題多了之後,到筆試前一個星期,我做完相同量的題大約只需要20-25分鐘,且錯題保持在5個左右。所以說語感真的是可以練出來的。

數量關係

  數量關係並沒有傳聞裡的那麼可怕,難的只是個別題目。數量關係技巧性強,計算量不大,掌握答題技巧基本秒解題,掌握常考題型是能拿70%的分數,別慫。題型一共十多類,但常考的無非就那麼幾個,比如行程、集合等等,因為數量關係題技巧性比較強,要是數學能力真的不強的話,常考題型還是必須掌握的。

  備考初期,要把所有知識點全覆蓋,以其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臨考前則選擇性放棄。同時不要孤立的看選項,永遠要把選項看成題目的一個部分,很多時候,以選項的倒推,整除、賦值法、奇偶性與代入排除就能解決一半的題目。

判斷推理

  包括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類比推理各10題。

  圖形推理做的多了有感覺一般還是比較容易選擇出來的,但是也有很多比較糾結的,自己考場無論怎麼看都看不出來,看了幾遍還是看不出來,不糾結直接蒙。

  定義判斷的制勝之道在於分解句子成分,圈出關鍵詞,從選項往回套,認真做,基本都能對8個以上。

  邏輯判斷。講究技巧,相當費腦子,確實需要下一番苦功,理清邏輯鏈條。以箭頭法將題乾的大段描述翻譯成人話。

  類比推理。大概是常識以外,最容易的題目了。就那麼幾個包含、屬於等基本類型,掌握了就可以幾秒選出答案。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套路不多,無非就是換換名詞,換換年份,換一些你比較容易看走眼的詞,多注意就好,還有一個就是計算公式必須全部掌握,看不懂的就自己推算(有助於加深印象),熟練掌握是你速度的保證。

  要學會基本技巧了這個題目就是送分題,注意是資料分析,是要你去分析,不是讓你去計算,計算資料分析都是錯誤的方法。

  資料分析有很多基本統計術語,同比環比之類的,理解這個,懂得一些資料分析技巧了基本就是沒問題了,就那麼幾個題型,錯誤的坑把它找出來下次注意就行。平時練習都跳完了考試才不會跳下去,讓沒練習的人跳下去為你鋪平道路吧。不去掌握一些技巧蠻幹的話,非常消耗時間而且正確率很低。

  在備考中,對一些像數量關係、判斷推理之類的難點部分,很多人是直接放棄,而答其他更有把握的題,但事實上這可能就是使你區別於其他人的關鍵。當然如果你在這些題上花費太多的精力,也可能會影響其他題的答題時間,反倒使你整體成績下降。因此,對這一類的題,在備考時要認真研究規律,努力掌握解題技巧;考試時則要縱觀全局,根據答題情況合理取捨。

上岸前輩分享公考經驗:我是這樣考到筆試第一名的!(備考必看)

申論關鍵詞:邏輯+表達

  顧名思義,申論的要領在申而論之,考察的是考生能否依據有限材料見事見理,舉一反三。在申述立論的過程中,要立足材料而不侷限於材料,既要深挖材料又要超越材料。

  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一曰積累,二曰體悟,三曰雕琢。

  積累即博聞強識,在日常閱讀中積累語彙,學習表述,儲備豐富且運用自如的“語言倉庫”。體悟即觸類旁通,養成良好的思維邏輯習慣,勤於提煉觀點,敢於剖析評論,善於自圓其說。雕琢即錦上添花,用排比、對仗等豐富的修辭方式,來展示思維邏輯的完整緊湊和語言技巧的爐火純青。

申論複習

  複習申論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自身的公務員意識,也就是從公務員的思維角度出發來思考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

  平時要多關注國家的時事政治,看新聞聯播,讀報紙,看《半月談》,在看的同時要多思考這些時事政治反映了哪些深層次的問題。平日的範文中,關於時事熱點的觀點和分析論證方法都可以借鑑,多記一些觀點也是提高申論寫作水平的好方法。

  申論備考一定要做真題。做真題在於精不在於量,每做一套真題要像考試一樣對待,做完之後要對照答案分析。考題給出的材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後邊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從材料中提煉昇華的。

  申論是按得分點給分的,這就需要提煉材料的要點,然後整合形成自己的答案。不管是前邊的小題還是後邊的大作文,書寫一定要認真,字體可以不美,但一定要卷面整潔,這些不經意的細節也許正是幫你提高几分的契機,何樂而不為呢?

上岸前輩分享公考經驗:我是這樣考到筆試第一名的!(備考必看)

申論高分應該把握好幾點

  1、答好小題很關鍵,成也小題敗也小題。

  言簡意賅,廢話少說。在有限的字數下側重精準的表達;

  認準關鍵詞。文件政策、領導講話、對策詞彙、以及各種你不懂但認為高大上的詞彙,往往是答案的切入點。

  源自材料高於材料。客觀題中有個別的關鍵詞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及對材料背景的瞭解才能夠深入挖掘的,這就需要我們多點了解時事新聞,厚積薄發,內外兼修,提煉出核心詞彙,組織語言,巧妙的將文中句子“搬運”成答案。

  2、注意審題。

  看清楚題目的作答要求,如小題的簡潔、有條理。大作文要看清是否給定了標題,如給定標題,你就不要自作聰明另擬標題。

  3、文體的把握。

  把握出題者意圖,確定行文應該以策論文還是政論文為主。縱觀今年申論作文,策論文已然失色,而政論文有分析,有觀點,有論證,說理充分,理論性強,文章飽滿,深刻有思想,更易於得閱卷者青睞,所以建議在非限定文體的情況下,利用好政論文的優勢,搭好框架,分析論證,增色三分。

  4、大作文要注意點睛之筆。

  注意好開頭、結尾以及每段句首。最好能形成個人的申論模式。可能是對文字天生的熱愛吧,我喜歡去看新華網、人民網的時評,遇到好的句子,有趣的開頭、結尾,我都會思考一下,想想以後可以套用在哪個方面,注重融進個人的申論詞典。

福利備上

需要免費領取行測、申論歷年真題,思維導圖,熱點解讀,公文寫作模板,名師網課,活躍備考群等更多公考資料的小夥伴可以S~我,回覆“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