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座戰鬥機有什麼優勢?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是必然趨勢嗎?

醉街嗜狂


首先從雙座戰機的需求因素來說,早前時候戰機只用於制空作戰,所以那個時候戰機基本都是單座設計,但是後面隨著戰機作戰任務的擴展,戰機除了要應對制空格鬥作戰任務外,還要承擔包括對地對海攻擊任務,特別是在對地攻擊作戰中,如果還是延續之前單座設計的話,飛行員很難很好的同時完成飛行機動駕駛和對地瞄準投彈任務,所以這個時候雙座戰機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雙座戰機中的前座飛行員依然專注於駕駛戰機各種機動飛行作戰,後座的飛行員則專注於對地對海瞄準攻擊任務。

其次早前戰機在執行突襲等作戰任務時,受限於當時航空電子技術的落後,雖然戰機裝備的雷達探測距離越來越遠,而且功能越來越多,但是仍然需要一個飛行員來操作這些雷達/電子吊艙等探測設備完成包括雷達搜索/電子對抗/火控制導等作戰輔助任務。比如很多人心中喜愛的F-14可變後掠翼戰機雖然搭載有“不死鳥”這種射程超遠的空空導彈,但是受限於F-14載機雷達的雖然探測距離上百公里,但是在自動化上表現上並不是很好,所以F-14後座飛行員的主要職責就是在F-14戰機發射不死鳥遠程制空導彈的時候,操作機載雷達為不死鳥導彈提供目標搜索/指引任務。

再到現在包括F-18G和我國自主研發專職於電子對抗/電子壓制等作戰任務的電子戰戰機出現後,後座的飛行員的職責依然是執行電子對抗這些電子作戰任務。

最後就是雙座戰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兼職教練機功能,畢竟從一個飛行員的培養過程來說,都是從低端航空器一步步上升到最尖端的超音速戰機上的,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地面飛行模擬器的模擬飛行訓練外,更離不開駕駛真正的戰機飛行訓練的需求,但是在一開始飛行學員並不具備單獨駕駛超音速戰機完成起降飛行能力,所以這個時候由後座的教練員駕駛戰機完成起降過程,等到預定訓練飛行高度後,再將戰機駕駛權轉交給前座的飛行學員,完成空中各種機動飛行和獨立駕駛戰機完成起降訓練,直到飛行學員真正駕駛戰機完成整個飛行過程完成放單飛。

到了五代隱身戰機後,基本上所有的五代隱身戰機都是單座設計,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點: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升級更新,很多新型戰機裝備的新型雷達等航電設備自動化程度越來越先進,原來需要後座飛行員操作的搜索/瞄準/持續火控制導等任務都交由計算機完成,前座飛行員只需要等待計算機自動完成搜索/鎖定/下載信息後,是否選擇發射導彈即可。

第二點是對於五代隱身戰機來說,相比前代戰機最大的改變就是隱身氣動佈局設計,如果還是給五代戰機設定雙座設計,首先對於五代戰機而言,額外增加的後座會增加戰機的空氣阻力,降低戰機的超機動飛行優勢,而且額外增加的後座增加了戰機的表面積,這對於戰機雷達隱身來說完全是多此一舉。

至於單座設計是不是未來趨勢,這個是肯定的了。畢竟後座飛行員操作速度再快/反應能力再迅速,也不及運算速度越來越快的計算機快和同時具備多任務擴展能力,而且額外增加的後座飛行員除了會增加氣動阻力和雷達反射面積外,還需要為後座飛行員額外設計駕駛艙/彈射座椅和生命保障設備,這些額外增加的設備不光會佔據戰機寶貴的內部空間,同時還至少增加了400千克左右的戰機空重重量,等於是戰機在最大起飛重量不變的前提下,少掛載了兩枚中程制空彈或者一枚對陸精確制導炸彈。

而且從當下各國六代機研發趨勢來看,別說雙座戰機已經成為歷史了,就是現有五代戰機的單座設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徹底被無人戰機所取代。


魑魅涅磐


不僅僅有雙座位戰鬥機,二戰的時候還有三座或者四座的戰鬥機呢!

例如這架:

上面就得坐上一溜的德國飛行員。分別是駕駛員,領航員,雷達操作員,甚至還有後面的機槍手。


但是戰鬥機其實是一個人操作最為便利,在多人操作的時候往往會由於配合問題導致作戰效能降低。


我們來看一下現在的雙座戰機:

首當其衝的是F-14,這款戰機前座是駕駛員,後座是武器官。駕駛員操控飛機飛行,同時控制AIM-7和AIM-9導彈的發射。而後座的武器官則專注的使用遠程雷達來搜索遠距離空中目標,並利用AIM-54導彈對遠距離目標進行打擊。

這個原因主要在於當時的航電設計問題,後座這麼一大堆的設備無法小型化,也無法讓駕駛員在駕駛飛機和戰鬥的時候繼續使用這些設備。因此為了降低駕駛員的負擔,就專門額外加了一個人來負責遠距離目標搜索和AIM-54導彈的發射。

這點和二戰那架德國戰機一樣,都是出於一個人忙不過來的問題而做出的妥協。


同樣:

F-15E後座的武器員也是以相同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這個人會負責對地攻擊設備的操作。


在現在類似於F-22和F-35以及我們的殲-20上面,很多的計算機設備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後座武器官的角色了。所以雙駕駛員的戰鬥機目前就是相對減少了。


但是要注意一點的是——SU-34,雖然這是一架戰鬥轟炸機。但得拿出來說說。

這是安裝俄式轟炸機標準進行設計的雙座戰鬥轟炸機。看下駕駛艙:

飛行員採取並列飛行的狀態進行佈置。同時兩個成員都有飛機的駕駛杆。這是為了在遠距離飛行的過程中,飛行員可以做短暫休息所做出的設計。飛行員休息的時候武器官(右側)可以協助駕駛。

但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武器官面前的屏幕要多於飛行員的屏幕。這也就體現了兩者的分工不同了。


對於題主最後的問題,雙座機會不會消失,其實並不太會。主要還得看工作負荷,如果出現了飛行員一個人忙乎不過來 的事情,其實還會繼續生產和設計雙座機的。


軍武數據庫


因為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一個飛行員可以勝任多種複雜的任務能力越來越強。

雙座戰鬥機最大作用就是,可以一個專注於開飛機,另一個去做其他活,從而分攤飛行員工作壓力,提升作戰效率,比如坦克都還要三個乘員呢。而雙座戰鬥機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在於,計算機輔助和自動化水平的提升,一個飛行員可以勝任的作戰任務能力越來越強,這是個必然趨勢。

比如一個冷知識,二戰時期飛行員進行空戰前,還要自己手動去調整修正機炮瞄準具,戰鬥空域的高度、溼度和溫度不同,都會造成彈道誤差。現在誰還管這些,從七十年代開始計算機自動給出彈著點軌跡線,飛行員只需要軌跡線與目標重合時按下開炮按鈕就可以了。到了現在不僅各種電子設備開始更加簡單化智能化,人工智能輔助技術都已經開始在蘇-57和F-35上運用。在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話,等於有好幾個人幫你處理,甚至戰機駕駛和操作都可以讓人工智能幫你,自然對於飛行員要求越來越少。

從二戰後雙座戰鬥機發展來看,雙座型戰鬥機另一個乘員主要功能職責有教練員、對地攻擊武器操作員、雷達操作員、電子戰操作員這幾種。目前來看雷達操作員這一崗位設定已經被取消,教練員的崗位正在被取消。

教練員,一系列戰鬥教練機型。在F-22之前,絕大多數單座戰鬥機都有其雙座戰鬥教練型的,這種機型跟單座型飛行性能相近。菜鳥飛行員從航校畢業後,分配到部隊,在老鳥帶領下駕駛該部隊裝備機型的戰鬥教練型,熟悉和適應該機型後,再被允許放單飛。從F-22開始,美國取消了這一機型設定,F-22和F-35都只有單座型號。一是為了省錢,雙座戰鬥教練型跟單座型價格差不多,還要多開條生產線,二是虛擬現實技術發展,模擬器功能越來越強大,認為通過模擬器可以滿足飛行員的機型適應需求。

雷達操作員,F-14和米格-31。F-14和米格-31的後座飛行員就是雷達和武器管制員的角色,其主要操作遠程雷達和使用遠程空空導彈,進行更好的遠距離攔截。他們在其所處的年代都擁有超同級別的遠程高性能雷達系統,但當時計算機自動化水平低,這些雷達操作比較麻煩,飛行員難以進行有效的操作和引導,所以設置了這一崗位。隨著雷達和計算機自動控制的發展,高性能雷達操作簡便程度大大降低,飛行員可以通過傻瓜式操作就可以進行駕馭。因而這一崗位正在退出歷史舞臺,實際上美國90年代初的F-14D“炸彈貓”,後座雷達管制員實質上已經變成對地武器操作員。

對地武器操作員,F-15E、蘇-30和殲-15等戰鬥轟炸機。因為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很多時候需要低空甚至超低空飛行去突破敵方防禦系統,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壓力很大,需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度,所以需要一個副手去幫忙操作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同時後座操作員可以更好的操作觀瞄設備,去偵察目標,判斷目標真偽,並且評估打擊效果,還可以操作電視制導武器這種需要高度人為干預,但抗干擾能力極強的武器。雙座戰鬥轟炸機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的打擊效率要遠遠強於單座多用途戰鬥機,所以這一崗位短時間內也很難被取消。

電子戰管理員,EA-18G。主要負責操作各種電子戰設備,對敵方雷達、通訊等電子系統進行干擾。這一崗位更難以被取消,原因很簡單,難道你要讓飛行員在學會開飛機之餘,再去大學進修無線電相關知識,順便考一本電氣工程師的執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