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导致个人情绪低落,有没有什么书推荐?

小傲骨


情绪低落是因为疫情改变了你熟悉的生活吗?还是因为有别的事让你忧心未来?

如果是疫情,它总会成为历史,现在也不足为惧了,我们有天使守护,很安心了。

如果是为未来感到迷茫,那就多看专业书,沉迷在知识里,日积月累也很了不起。

如果只是单纯的心情郁闷,建议练练瑜伽,或者户外走走,又或者书店转转,总有收获。特别迷茫就跟朋友多聊聊,总能找到方向。朋友就是我们的加油站!

至于推荐什么书籍,要看你个人意愿了。

如果想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就啃专业书!如果是为了调剂生活,就看自己喜欢的那个领域的书籍。

具体的书目不好推荐,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爱好不同,别人觉得好的你未必喜欢。

疫情让活着的人懂得了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加油!!


书无言


2020年的春天,注定会成为很多人心中永远的伤痛。


疫情的到来,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猝不及防。


快放假了,和其他人一样,我也沉浸在春节越来越近的喜悦中,完全没有料到接下来的日子会发生些什么。即使没有疫情,我也有在冬天戴口罩的习惯,但不会刻意囤货,因为商品社会的常识,只要有钱,你可以买到合法范围内的任何心仪物品及服务。所以当我走进单位附近的一家连锁药店,店员热情地接待了我,见我挑选了一包10个装的医用口罩,小姑娘主动告诉我,如果买两包,可以享受7折的优惠,本来就很便宜,又有优惠,为什么不呢。我痛快地掏钱取货走人。怎么也不曾想到的是,需要打折推销才能得以销售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居然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身价暴涨,成为奇货可居的硬通货。这20个口罩几乎成为我近一个月里的精神支柱,安全感的来源。


说了那么多,只是想表明,在疫情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情绪低落几乎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除夕吃过年夜饭,和亲朋约定今年不互相走动。最初的几天,大家还在电话、微信里互相开开玩笑,约好疫情过去再好好相聚。但随着事态的发展,恐慌一点一点在心中蔓延。各大电视台已经没什么正常节目了,我一遍遍地刷抖音,看各种感动、悲伤、愤怒的视频,从夜里到凌晨,即使困得眼睛已经睁不开了,手指却还在机械性地滑动......


那几天可以说是疫情期间情绪最为低落的时刻。这样过了几天,为了不让自己变得更抑郁,我决定改变。我翻出几本曾经读过的喜欢的书,强迫自己去读,将紧张的心绪从各种时事动态中转移出来,将外界的杂念都放下,期望收获暂时的平静。


这种方式虽然不能改变什么现实状况,但在这种特殊时刻,却可以使你无处安放的思绪找到一个妥善的着落。


如果让我推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白先勇的《台北人》,韩寒的《一座城池》都是不错的选择。


史铁生本是个体育健将,却在下乡插队时,因病致残,不得已终身与轮椅相伴,短短的人生里,还面临数次病危,得赖于家人及医生护士的照顾开导,勉强活了下来。这种经历,换作他人,精神世界早就崩塌数次。乐观、豁达,是很多人对于史铁生的最初印象。见过作家与别人的合影,坐在轮椅上,笑容却比站在身后的朋友们更加灿烂。有朋友去家里看望,史铁生非留客人在家中吃饭,并且坚持由自己炒两个菜来招待。到外地开文学交流会,去看当地文联组织的友谊足球赛,被抬到球场作守门员,大家都不敢进球,唯独史铁生最为开心。虽身体残疾,但积极的人生态度,非一般人可比拟。


在史铁生所著《我与地坛》中有这样一段:“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性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儿,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看过这段话,我心中只有“通透”两个字。人生路坎坷难行,已是无需证明的定论,选择什么样的态度过一生,却是要终身修行的课题。把灾难当磨炼,我们会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阳光终究会穿过缝隙,照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白先勇先生的作品自不必说,《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1968年,《台北人》出版时,白先生31岁,此后长年在美国教书,致力于中华瑰宝昆曲的推广。白先生早年出名,之后虽陆续有《孽子》、《树犹如此》等著作问世,但《台北人》仍是我最为推崇的经典佳作。


《台北人》是由多个短篇集结而成,书中每个人物,都自有其鲜明特色,简炼的文字描述,却能在脑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影像。倾城绝色的欢场翘楚尹雪艳,是当年上海滩浮华过后遗留下的见证人,虽资色犹在,却物是人非,空留感叹;冬夜,说的是两位老教授,多年之后在台北重逢,一位已是美国名校教授,颇负名望,另一位则贫困落魄,为了儿子前程教育,不顾年老体迈,只想托老友谋求一份国外薪俸优渥的职位。台北冬季的雨夜,寒冷潮湿,两人说起当年的意气风发,感慨现时窘迫的困境,读者无不为之动容;最为印象深刻地是《一把青》。一位国民党空军教官的遗孀,在大时代的裹挟下,流落到孤岛台湾,先生在逃难的船上染病丢了性命,被水手“嗵”的一声抛入海中,自已也像一片枯叶挣扎着生存孤苦度日。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老妇人,在面对另一个苦命女人朱青时,白先生用了最普通的文字来描写:“我觉得虽然我比朱青还大了一大把年纪,可是我已经找不出什么话来可以开导她的了。”短短数语,却像某种钝物直击内心,说不出的心酸苦楚。


再说到韩寒,因为是同龄人,身处差不多的年代,看他的文字,很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虽然被垢病,够不到文学的金边线,但对我来说,这样好外是没有界限感,读起来总有熟悉的感觉。《一座城池》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子,因参加一场莫名其妙的群殴事件,莫名其妙地结伴逃亡至另一个城市的故事。情节比较荒诞,处处充满黑色幽默,常有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是韩寒文学生涯中能作为代表作的作品。

疫情总会过去,阳光总会穿过云层照到地面上来。

希望我们都能坚强面对!



看客心剧中人


个人认为你需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其实大家都跟你一样。我有写连载小说,是生活类型,不介意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剽悍知更鸟”看看是不是你喜欢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