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李白的不同尋常入仕路


圍觀李白的不同尋常入仕路
/
/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們提到家鄉,腦海中一定能湧現出這首詩,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搖頭晃腦的吟誦呢。李白對我們來說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從小到大多多少少都會讀李白的詩,聽幾個關於他的傳說,陌生是因為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並不是很多,他的生活軌跡並不是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切都透著神秘。

圍觀李白的不同尋常入仕路
/
/
/


我們知道的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李白的先人曾經被流放,(先人是誰不可考,有人說李白是李建成的後代),後來他們祖上就在安西都護府下轄碎葉城,李白就出生在那裡。安西都護府是多民族聚居地,李白生活在那樣一個開放包容的地方對他的豪放性格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在李白五歲的時候,他們全家搬遷到了四川的江油居住,現在在江油也有李白的故居,可以說江油是李白的第二故鄉。李白家是商賈人家,所以說他從小讀的書很雜,就造成了他的知識結構和思想因淵源也很複雜。

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李白《贈張相鎬》

李白家庭很富有,不管是因為祖上繼承來的還是因為他的父親經商有道,總之,對李白而言金錢向來不是問題,他一直視金錢為糞土,這在他的很多詩歌中都有清晰的體現。

比如:

今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我們不知道的謎一樣李白

圍觀李白的不同尋常入仕路
/
/
/


李白的家人在歷史上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李白的祖上不可考。李白的父親記載叫“李客”可誰會起名叫“客”呢?有人說,可能是因為李白一家是從外地來到江油的,所以李白的父親被當地人成為“李客”,而不是名字叫李客。

李白的妻子也沒有記載,他是隻結了一次婚還是幾次?有幾個兒女?這些都是謎。

李白在四川長大,成親。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愛交朋友的熱血青年,在水中的時候他經常到處遊覽,結交朋友。

比如: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

這首詩是李白現存詩篇中,可以考試年代中最早的一首,是李白在蜀中生活時候寫的。當時他十八九歲的年紀,已可以看出他不凡的才情。

李白的志向

圍觀李白的不同尋常入仕路
/
/
/


李白在25歲的時候,仗劍離開了四川,去追尋他的人生理想,他的理想是什麼呢?李白都寫在了他的詩中。

奮起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想要達成這樣的理想,也需要做官。在當時的唐朝,做官有幾種途徑,參加科舉,干謁求名,隱居求名等。李白採用了兩種方法:

1.干謁求名

2.隱居求名

干謁求名

1.李白在20歲左右的時候,曾經拜謁過當時因才高行直,重義愛士而素有美名的渝州刺史李邕。但因為放言高論,狂放不羈,引起同樣不羈的李邕的反感,並未得到賞識和提拔。李白因不滿寫下了一首詩回敬: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上李邕》

2.李白在遊歷的途中拜謁過當時的蜀州長益蘇頲。蘇頲對他驚歎於他的才華,對他大加讚賞,這話是李白說的:

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四海明識,具知此談。――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李白把蘇頲對他好的評價宣揚出去以增加他的名聲。

3.34歲的時候,李白在襄陽求見了荊州長史韓朝宗。

白聞天下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以至於此耶!――李白《與韓荊州書》

當然李白不止拜謁了這幾個人,還有很多其他的人,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圍觀李白的不同尋常入仕路
/
/
/


隱居求名

李白的隱居非常有特點,他喜歡到處隱居,而且是呼朋喚友的隱居。

1.在嵩山和元丹丘一起隱居。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李白《將進酒》

2.在山東徂徠山和韓準,孔巢父等六人一起隱居。

3.李白曾在四川岷山與東巖子一起隱居。

當時的太守聽說了他們二人的名聲以後,就到山上去拜訪他們。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來,而其天為容,道為邈,不屈己,不幹人,巢,由以來,一人而已。――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李白說他一心想做隱士,真正的隱士就是我李白。

李白想一直做隱士嗎?並不是!他是想向謝安一樣,有一個好的名聲然後等朝廷來請他出去做官。李白曾在他的詩中多次提到謝安

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

李白選擇這兩種途徑是可行的,比如說唐太宗年間的大臣馬周,李白同時代的張鎬他們都是通過別人的推薦,就開始做入世做官,最後到官至宰相。李白曾經拜謁的韓朝宗就成功推薦過很多人入朝為官。所以當時的人曾說:“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圍觀李白的不同尋常入仕路
/
/
/


通過這兩條途徑,李白成功的打出了自己的名聲,他受到了朝廷的召見。接到朝廷招收的時候,李白以為他的人生理想就要實現了,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可事實上,李白一入長安深似海,唐玄宗召見李白,並不是為了重用他,為的是想讓李白給他寫詩以點綴昇平。李白到京都以後做了一個翰林代詔,一直沒有得到重用,而且李白越來越覺得長安城的黑暗。他整日裡就借酒澆愁,

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又與賀知章,崔宗之等自為八仙之遊,渭公謫仙人,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李陽冰《草堂集序》

李白因為既蔑視權貴,也蔑視富貴,很快就被排擠而離開了長安。

功名富貴若長在,汗水亦應西北流。――李白《江上吟》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權貴和富貴在李白眼中都不是事,他是金錢如糞土,視權貴如平交人。因為他的這種狂傲,很快就被排擠出了長安。少年時的志向,耗費了大半生的光陰也沒有實現。

圍觀李白的不同尋常入仕路
/
/
/


晚年回憶在長安的那些經歷時,李白這樣說:

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

前門長揖後門關,今日結交明日改。――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

總結語:李白干謁求名,隱居求名會讓人鄙視嗎?不!並不會,他和那些為了權勢富貴求名的人不同,他求名是為了能治國安邦,造福百姓。然而朝廷終於還是讓他失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