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今日看點: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古俠今史。今天給大家聊的是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後人或為韓侂冑感到惋惜,認為北伐不見得是錯事,但選擇的時機不對。若推遲數年發動,應當便能成功。此說有理。僅僅三年以後,金軍便遭受蒙古的全面攻擊,至於二十餘年後亡國,北境戰事未嘗中輟,對宋來說自然是極好的機會。當然韓侂冑未必能掌握確鑿的信息,且久不習戰的宋軍,勝率也未必高。

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蒙古騎兵

其實早在金世宗朝,危機已伏於北境。大定初年制服叛亂的契丹人之後,北境契丹人離心之傾向愈強,而金廷也不再信任契丹,殫思竭慮者,在於邊境契丹人如何不至於為患。由此,完顏亮對金國西北防線的破壞始終無法恢復,原先的立體防禦格局無法重建。金世宗被迫尋求一種新方式來保護國境安全,即以大量屯兵配合邊堡、邊壕,構築以一條缺乏彈性的防線來保護國境安全。自大定五年增加西北邊境屯戍軍,漸增至十餘萬人。大定二十一年起,大舉增築邊堡。可知世宗朝北境並不寧定,只是,當時尚不至於威脅金的生存。

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金世宗

進入章宗朝(1189—1208),蒙古高原的部落,已成了首要的外患。金廷與廣吉剌、山只昆、合底忻、阻䪁(塔塔兒)各部的衝突已達到關乎國運的地步。明昌六年(1195)至承安三年(1198)金在北境與合底忻等部的三次大戰,暫時止住了諸部的強勢發展,使邊境之危機稍得緩解。但蒙古高原的風雲變幻,遠非金所能控制。於是,增築邊堡又成為最穩妥的辦法,直至邊堡密佈,並以邊壕將它們連接起來。但是,金以邊牆自限其足,是任由北境諸部自由離合,以強並弱,直至最終出現一支最強大的力量統一蒙古高原為止。

至泰和六年(1206),鐵木真擊敗各部,統一蒙古高原,而金對其統一的趨勢,絲毫無法阻遏。這正是韓侂冑北伐之前一年的事。開禧北伐失敗,章宗對宋的“懲戒”不算嚴厲,恐怕正是因為北境的危機,已使其不敢對宋施予太大壓力。而當蒙古勢力崛起之後,這條容易被風沙填平的邊壕,以及散佈於漫長防線上的兵力,根本無力阻止蒙古軍的入侵。

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鐵木真

章宗崩,其叔父完顏永濟(被弒後追貶為衛王,史稱衛紹王)即位方兩年,蒙古軍便全面入侵。大安三年(1211),蒙軍橫掃金境,向南至河東北部而止,東、東南兩個方面,則直抵遼東、河北南部,已深入金之腹地,前鋒直抵中都而還。這還算是試探性的進攻。至寧元年(1213),蒙軍又大舉南下,直衝中都。金將紇石烈胡沙虎未能守住居庸關,為免於追責,殺衛紹王,迎立章宗庶兄完顏珣,是為金宣宗。

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蒙金戰爭

此次蒙軍攻勢更勝兩年之前,除河南、陝西之外,金境各地普遍淪陷,甚至山東亦是遍地烽火。宣宗即位僅半年,蒙軍便圍困了中都,在訂立苛刻的城下之盟後,才暫時解圍。宣宗稍得舒緩,立即逃離中都,遷都至汴京了。而鐵木真便認定這是不友好行為,重新點燃戰火。貞祐三年(1215),中都陷落,河北、河東陷入混戰之中,金龜縮河南,與其發源地東北相互隔絕,其力量被一分為二、各個擊破。

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汴京(現代)

宋、金再次交惡,正因蒙古攻金而起。嘉定四年(1211,即金大安三年)六月,宋遣餘嶸赴金中都賀衛紹王生辰,行至涿州,得知中都被圍,中道折返。宋由是得知金為蒙古所侵,至有亡國之危。嘉定七年,金遷都汴京,宋更知其勢弱難支,開始考慮新環境下本國應如何自處。當時,放在史彌遠面前的,從最保守到最強硬的主張,無不備具。或以為應一切維持原狀,持此說者提出“唇亡齒寒”之論,認為金在蒙古的攻擊下焦頭爛額,對宋已無致命威脅,應如舊予歲幣,以支持其作戰,令它在宋、蒙之間長期保持屏障的作用。或以為應減歲幣而維持和平關係,此說是為未來的宋、蒙關係考慮。

在金滅亡之後,蒙古人很可能按照原先宋金的關係來設計宋蒙關係,故要先向金爭取儘量有利的地位。或以為金滅亡在即,應儘早組織北伐,以期獲得其部分領土,免致中原盡淪為蒙境。凡此種種,儘管大異其趣,但都已看到金的窘境,且已著眼於將來的宋、蒙關係。史彌遠雖然一向持重,卻也不願在劇變的形勢之前,一無所為。他支持較為折中的策略,遣使金廷,要求將歲幣減為隆興和議的數額,即由銀、絹各三十萬降為各二十萬。

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蒙古人

但金宣宗覺得此事無可商議,照和約辦理便是。宋使帶回此訊,宋廷決定,自翌年起,暫停歲幣的交納,給出的理由,是運河水淺,漕運阻滯。宋人本以為,金方因四處作戰,遍地烽火,財政極為拮据,應會在此壓力之下做出讓步。但金沒有退讓,而是在兩年之後,發動南侵。金興定元年(1217)四月,金以主力進攻宋之兩淮。是年冬,又由陝西攻宋四川。戰爭進行得拖沓冗長。至該年底,僅西路破宋天水軍、白環堡、大散關。次年三月破西和州,四月破成州,隨棄二州而去。伐宋二年,迄無所成。

興定三年正月,再興師伐宋。疲憊乏力的南征軍忽然有了些進展。同月焚成州、破鳳州;二月,進取興元府(今陝西漢中市)、大安軍(今陝西寧強縣西北)、洋州(今陝西洋縣)。然同月大敗於大安軍,遂棄興元府、洋州而去。閏三月,仍未見建功,遂班師。

興定五年,金又出師南下。此次更是三鼓而竭,僅陷蘄、黃而退。由蘄州守城戰參與者留下的記錄來看,宋於調兵救援方面,固然極顯拙劣,而金軍的戰鬥力和士氣也極堪憂。然宣宗南征之意猶不息,元光元年(1222),復以三路軍馬伐宋。不久渡淮,略有小勝而退。還師時再三遭宋軍追襲,覆軍於淮水之濱。

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岳飛抗金

興定之五載及元光元年,金幾乎年年興師伐宋,雙方各喪師數萬,而金迄無寸土之入。不惟如此,金南侵之時,宋固然反擊不力,然而金之內亂,卻是宋可以大加利用的。史彌遠仍然持重,未以宋之正規軍進行大規模的反擊,但他希望藉助金境內的反金力量,由側翼對金形成威脅。正是在興定元年金宣宗初次興師南伐之際,宋以楚州為基地,為山東境內的反金武裝紅襖軍提供支持,吸引山東“豪傑”來投,組成“忠義軍”反攻山東。初戰告捷,興定二年忠義軍將領李全圍海州、下密州,金之東路在宋、蒙夾擊中,其勢日蹙。

金國滅亡的淺析,蒙古侵金與宋金混戰,宋朝沒有把握機會

金哀宗

總結

至興定三年宣宗再下詔伐宋之後,李全在山東發起全面攻勢,而新近割據山東北部的張林亦附宋,除濟南為蒙軍所據,山東東路其他諸州,大多被投宋的山東地方武裝所佔領。金哀宗即位後,於正大元年(1224,宋嘉定十七年)向宋方宣佈,此後不再南侵。然而宋、金的關係,已根本不可能恢復到和約狀態。僵局已打破,但有很長時間,宋、金關係處於混亂狀態中,由於蒙古的介入,亂局更形擴大,直至金滅亡之時,局勢才得以清晰起來。不過無論是混亂或是廓清,宋方都無利可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