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是人类无耻的谎言之一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是人类无耻的谎言之一

有很多父母对自己家中的孩子施加暴力及软暴力。

子曰孙云首先界定一下文中关键词的概念;暴力是指相对孩子身体,精神施加大强度的打击和欺侮,软暴力是指对孩子精神心灵的凌辱和欺压。其中,“软暴力”全包含于“暴力”之中。

“极少数的”(请原谅子曰孙云在此无知地套用显得有文化而且有分寸的社会人士市面常用语;“不是很多”,“悬殊不是很大”,“比较悬殊”,,,C)亲生父母,养父母,继父母存在对家庭中的孩子有残害行为这种事情虽然已不是罕见的现象,每每发生并被暴露的时候,却总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反应。毕竟“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又无知地套用了一句),爱护子嗣是所有动物得以延续基因的天性,正所谓虎毒不食子。而祸害孩子,对孩子施以暴力的行为使“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个显得有文化,有情操的全称否定判断被污得狗血喷头。

很多人以人云亦云来显示自己的基本正确,却从没有过独立思考。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是个明显的谬误。“不是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或,“天下的父母不都是爱孩子的”。这样的判断在逻辑上和现实中才成立。

如果要那个全称否定判断成立,除非坏蛋,流氓,婊子不生育。因为坏人只要有生育能力就可以做父母,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会因为做了父母而立地成佛成为好人,很多坏人在其他的一些相互关系中也可能是坏人,做父母也一样,可能是个坏父母。那些够不上坏人,秉性中有卑劣东西的父母也一样。

子曰孙云愚顽地相信;坏的,不良的父母更喜欢“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句话。

人性中的很多成分是动物性的,有野蛮自私的东西。在一些境况中,人性中恶的一面一定会暴露,这比起其它动物类,人类没有优势。

所以,子曰孙云给出肯定判断;“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个判断不仅是谬误的,也是人类无耻的谎言之一,就像人类自诩比其他动物心智,行为更仁慈,在自然界的地位更高贵一样。

是好人还是坏人,判断基于其自身的品格上,与他所处的不同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最起码的认知能力都应该区别得了的。当面对父母对孩子暴力相向的恶性事件的时候,痛心,谴责之余,转过身来还要齐声高喊“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样的谎言,没发现内心深处有一丝良心的不安吗?至于有人利用这样的谬论欺骗,那真是恶不可及。

人性与动物性相同,人性中的恶比其他动物要深重,动物只有在饥饿,生殖的时候才对幼子下手,而人类却是任何时候。

子曰孙云百针见血地指出;由“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而来的“对父母不好的人不可交”这句话的核心是功利的,只要你仔细观察,说这种话的人不是胡B咧就是别有用心地标明自己是个值得交往的人,尽管其中言行一致的人真假“比较悬殊”(C,又套用了一句)。

基本上,通常时,好人对谁都好,坏人对谁都坏,本性使然,“悬殊不是很大”。(C,又一句)好人更多的行为是自责,自省,坏人更多的动作是欺骗,解脱,眼泪。坏人需要说和做表面上的好事,表现得像个好人来圈住好人来供其继续作恶。有“不是很多”(C,,)服刑人员就在胳膊上纹身“孝敬父母”,这从来阻止不了其中“不是很多”(C,,)的人继续为非作歹。人类社会,标志和内容从来都是不尽相同的。有时,猛兽突然对到手的幼小猎物停止杀戮,爱惜甚至养育。但其本性是改不了的,人类养家畜,家禽就是这个目的。

所以,“极少数的”父母暴力对待孩子是因为其人品质,性格使然,其自发“从良”的可能性“比较悬殊”(C,,)以其之道还其之身是个有效的办法。

子曰孙云最后抛出了自己的套话(这句不加C,有些人可以加);在谬误的暗夜和真理的黎明之间,有人讨厌公鸡的尖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