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1

故事要從安史之亂說起,似乎盛唐以後的事情都繞不開安史之亂。這從另一方面說明安史之亂影響之大,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知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那一年,高適51歲,之前輾轉多年,這位落魄的詩人在仕途上可以說是一事無成。雖然苦心經營也曾獲得一官半職,但也只是區區縣令這樣的芝麻小官,大多時候高適處於半耕半讀的隱居生活。

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3年前經朋友推薦,高適西出陽關來到節度使哥舒翰帳下。哥舒翰很欣賞高適的才華和人品,視為心腹,安排在手下任掌書記。高適經歷了前半生的坎坷冷暖,非常感激哥舒翰的知遇之恩,也非常珍惜這姍姍來遲的機遇,因為他已不再年輕,沒有時間再蹉跎了。

從此,高適結束了自己四處漂泊的生涯,一心一意地跟在哥舒翰左右效力。

這兩人算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互相成就彼此。也算是老天對高適長年鬱郁不得志的補償。

2

隨著安祿山起兵造反,大唐陷入了戰亂。自古亂世出英雄,這也給了高適等文人們一個叱吒風雲的舞臺。高適自己也沒想到,他會在這場叛亂中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巔峰。

叛軍自南下以來所向披靡,唐玄宗任命哥舒翰鎮守潼關,同時授高適左拾遺轉監察御史,協助哥舒翰守潼關。但因玄宗急於求成而指揮失當,潼關失守,哥舒翰被俘,而高適幸運脫險逃出。

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聞信後的玄宗趕緊避亂四川,高適日夜兼程追上了玄宗。高適的忠貞得到玄宗的賞識,不久被任命為諫議大夫。

眼看大唐的百年基業要毀在自己手上,唐玄宗慌了,他不顧阻撓,採用了“諸王分鎮”的策略。即詔令諸皇子兼領節度使,擁兵自重,分路率軍抗敵。現在只要能加強平叛的力量,玄宗已經什麼都顧不上了。

3

這個方針相當於以毒攻毒,皇子們掌握了軍權只會各打各的算盤,會真心去平亂嗎?他們不見得比安祿山的野心小到哪裡去。中國自古這樣兄弟爭奪王位的例子數不勝數。

果不其然,永王李璘到任之後,馬上公開反叛朝廷,意圖割據。

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這讓太子李亨慌張了,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第二年,李享在靈武登基,是為唐肅宗,玄宗被推尊為太上皇。

高適本就不贊同玄宗分鎮的策略,現在肅宗已經繼位,便果斷投奔肅宗。肅宗很欣賞高適判斷力和戰略眼光,提拔他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讓他領兵前去平定永王之亂。

歷史有時就是這樣的作弄人,就像電影劇本里安排好的,因為高適馬上就要見到自己的一個老朋友,李白。此時的李白已被永王招入幕府,兩個久未見面的老友就這樣要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了。

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沒怎麼費功夫,永王叛亂就被平息了,李白自然被捕入獄。

4

回首12年前,高適與大他3歲的李白,和小他8歲的杜甫在梁園相會,三人飲酒作詩,豪言壯語,意氣風發,留下了文學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話。

可能我們誤會了這段相會,情同手足只是我們後來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當時的李白已經名噪一時。杜甫差李白11歲,視李白為偶像。他們之間是容易產生真摯友誼的,這從後來他們之間頻繁贈詩就可以看出一二。高適當時雖名氣比不上李白,但也是邊塞詩人中數一數二的翹楚。杜甫差高適8歲,以後輩自居,且彼此性格理念相近,也容易產生好感互為摯友,他們之間也有很多贈詩可以作為明證。

5

但高適與李白之間的關係就比較複雜了。

首先兩人年齡相仿,梁園相會時高適40歲李白43歲,都已經過了年少輕狂的年紀,都有了各自的閱歷和成熟的人生觀,且都是大唐文學界金字塔塔尖上的宗師,彼此之間只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補充和影響,而不可能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啟蒙和引導。

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其次這兩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迥異,高適現實性較強,作品體裁多為邊塞詩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詩;李白則是隨心隨行,豪邁奔放,詩歌浪漫主義氣息濃重。

這兩人很有可能存在互不認可的地方,甚至意見相左也不在少數,在高適心中,他可能欣賞李白的才華,但不見得喜歡李白本人。

6

而現在李白就在高適對面的大獄中,那個自比天高,“仰天大笑出門”的詩仙,放下高傲的姿態,特意寫了一首《送張秀才謁高中丞並序》著人送來,殷切期望高適幫助自己脫離險境。

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但現在的高適已不是當年那個一起喝酒作樂,賦閒在家的詩人,而是作為代表正統王師的節度使,他該怎麼處理這件事呢?

現在以常人的眼光來看,高適做的很不地道。他對李白的懇求置若罔聞,而且轉頭還燒燬了當年與李白往來的一切信函。

最後李白被流放夜郎,幸而遇大赦歸還,五年後,病死在當塗。

7

高適完全不必做的這麼決絕,他過於愛惜自己的羽毛。畢竟連當時的郭子儀都出來為李白說情,他順水推舟何樂不為。唯一的理解就是高適覺得自己現在的一切太來自不易了,自己輸不起,容不得半點差錯。

高適:成人的世界裡沒有李白

先窮後富易,先富後窮難。高適是窮怕了,好不容易奮鬥來的富貴,怎能輕易拋棄。這是他與杜甫的差別,當初杜甫也是剛得到重用,因為房琯一案直言上諫,直到被貶。

也有一種可能,他倆關係確實一般,高適從心底裡並不把李白當摯友,只算是一面之緣的熟人。值不值得為了一個名氣很大,但關係一般的人去冒犧牲自己前途的風險?在成人的世界裡,或許更多考慮的是自身的利害,然後才是旁人的安危。

李白餘生也從沒提過這件事,或許他也認為換做他在高適的位置,他也不會救自己。


我是新秀青年,喜歡讀書喜歡思考,歡迎來聊,一起分享新知識新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