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一、引言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在中国古代“义”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今天,有一个群体更是将“义”视为立身之本,这个群体就是门客。门客一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历史典籍之中,那么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女为悦己者容

二、起于春秋,兴于战国

“门客”最早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战国时达到顶峰。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大公子,就以豢养门客而著称。门客的多寡是达官贵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和现代人开名车、戴名表是一个概念。

门客的构成相当复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这些人大部分都有一技之长,当然不排除部分凭关系、走后门进去的“滥竽充数”者。这些门客只对“顾主”个人负责,但门客与顾主之间关系相对松散,凭个人意愿,大多数人都能来去自由。

门客寄人门下,大部分籍籍无名,但也不乏大智大勇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孟尝君养士

三、士为知己者死,舍生而取义

“门客”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顾主的人身安全,承担保镖的职责,甚至发展成为顾主的私人武装。有些门客为报答顾主的知遇之恩,还会充当“舍生取义”的杀手角色。

豫让,就是一位以杀手闻名的门客。春秋时,晋国有范、中行、智、赵、魏、韩六大家族,每个家族都豢养着大批门客。豫让先后在范氏、中行氏当差,始终默默无闻,得不到重视。后来投奔智氏家族,智伯很欣赏豫让,并委以重任。

“三家分晋”过程中,智氏先后灭亡了范氏、中行氏,但在与赵、魏、韩三家的争夺过程中,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作为智伯的门客,决心刺杀赵襄子,以报智伯的知遇之恩

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豫让拔剑击衣

豫让更名换姓毁容易貌,甚至吞火炭来改变声音,只为能够接近赵襄子,但两次行刺均告失败。被俘后,赵襄子问豫让,为什么只替智氏报仇而不替范氏和中行氏报仇,豫让也曾经做过范氏与中行氏的门客, 而智氏却灭亡了范氏、中行氏。豫让回答:“范氏、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豫让明明可以凭自己的才能,重新谋得一份差事,逍遥自在,但他更看重智伯与自己的“君臣之义”,宁可身残命陨,也不愿失了自己的“义”节。

战国时期另一位传奇杀手当属大名鼎鼎的荆轲了,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毅然踏上了刺杀秦王的不归路,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样的千古名句。

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荆轲刺秦王

四、鸡鸣狗盗之徒,发挥关键作用

门客群体鱼龙混杂,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有,有些“特殊技能”的门客,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齐国的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王软禁了起来,随时可能被杀掉。为了能够回到齐国,孟尝君的门客潜入守卫森严的秦王宫,将孟尝君送给秦王的“狐白裘”又偷了回来,原来那名门客善于

钻洞偷盗

狐白裘打点秦王妃后,秦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重获自由的孟尝君连夜动身离开咸阳。到函谷关时正是半夜,城门还没开。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派上了用场,原来他能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他学鸡叫了几声后,函谷关附近的鸡也都跟着叫了起来,守城官兵以为天快亮了,就打开城门,孟尝君一行人得以出关回到齐国。

鸡鸣狗盗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实实在在的救了孟尝君的性命。

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鸡鸣狗盗

五、狡兔三窟,高瞻远瞩谋安身

齐国的孟尝君不仅有鸡鸣狗盗之徒,还有一些高瞻远瞩、颇具战略眼光的人才,最有名的当属冯谖(xuān)。

冯谖初到孟尝君门下并不受重视,待遇也很低,仅够温饱而已。于是三番五次提了很多待遇上的要求,不仅要吃的好,还要出行有车,还要照顾家中老母等,孟尝君都满足了他。

冯谖则为孟尝君谋划了长久的安身之策。

首先,齐谖通过免除孟尝君封地百姓的债务,为孟尝君赢得了好的口碑;接着游说魏国国君,携重金聘请孟尝君到魏国为相;第三,劝说孟尝君迎取先王祭器回封地建立宗庙。

通过这三条措施,孟尝君有了三处容身之所,也实现了冯谖所说的“狡兔三窟”,凭着齐谖的谋划,孟尝君在齐国平安为相数十年,顺风顺水。

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冯谖市义

六、一飞冲天,成治世能臣

门客群体藏龙卧虎,有些人凭借聪明才智,一跃而过龙门,摆脱门客身份,甚至反超顾主,成为治世能臣。

蔺相如是赵国的上卿,相当于宰相之职,他曾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

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忌惮秦国实力不知如何处理,赵国宦者令缪贤推荐了他的门客蔺相如。蔺相如不辱使命

“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认可,被任命为上大夫。后来与赵王参加“渑池会盟”,蔺相如再次立功,被封为上卿,成为百官之首。

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蔺相如完璧归赵

秦昭襄王时的范雎,到秦国之前,曾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因被须贾嫉妒而遭诬陷,被迫离开魏国。范雎到秦国后,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著名的

“远交近攻”策略,助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范雎爵封应侯,实现人生逆转。

有人鸡鸣狗盗,有人一飞冲天,古代的门客,究竟是一群什么人

应侯范雎

七、结语

门客产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在没有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之前,这种形式也是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之一,“毛遂自荐”的毛遂、秦朝的李斯等等都是门客出身。

门客归根结底属于私人组织,不受王权掌控,当王权集中时,门客便没有了生存空间,因此秦王朝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后,门客便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