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路之長春新鹼


1820年,法國科學家P·J·佩爾蒂埃和J·比內依梅從金雞納樹皮中發現抗瘧疾藥奎寧,之後他們又在秋水仙中提取出具有很強細胞毒性的秋水仙鹼。秋水仙鹼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細胞核的分裂來實現的。儘管秋水仙鹼是治療痛風急性發作的藥物,但他的細胞毒性依然引起了人們從植物中找尋抗癌藥物的極大興趣。

1949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市西安大略大學的R·L·諾布爾聽說牙買加人在利用長春花治療糖尿病,於是,他和C·T·比爾通過餵養四隻兔子來觀察長春花對其血糖的影響,並未發現血糖變化。失敗後,他們嘗試了注射葉子提取物,結果發現兔子受到由假單胞菌所誘發的傳染病而全部死亡。一次次的失敗或許大部分人放棄繼續研究的信心,但諾布爾和比爾繼續堅持做了深入研究並發現,注射長春花提取液的兔子白細胞數量急劇減少,使得骨髓受損並喪失了抵抗細菌感染的能力。基於白細胞不正常的快速生長是癌細胞的這一特徵,他們將長春花提取液注射到有移植腫瘤的動物身上,發現腫塊變小了。於是他們在提取液中尋找能夠阻止白細胞增生的有效成分,並於1958年從長春花中分離出兩個重要的抗癌藥物即:長春新鹼和長春鹼。幾乎同時,禮來公司的斯沃博達於1957年通過在感染了P-1534的白血病的老鼠上注射了長春花提取物,使的老鼠的壽命延長了60%-80%。

但乾的長春花植物提取長春新鹼的收穫率很低,僅為0.00025%。於是美國製藥公司與中國邊境附近的東印度丘陵地帶的農民簽了合約,以保證收購他們種植的長春花,從而確保美國進口的長春花葉子的供應充足且穩定。

長春花生物鹼通過與微管蛋白結合,從而阻止細胞生成它需要分裂的紡錘體而起到抗癌作用。1964年,禮來公司將針對急性少兒白血病的長春新鹼和治療何傑金病、晚期睪丸癌、晚期乳腺癌等淋巴癌的長春鹼開始在市場上銷售。

源於馬達加斯加的長春花由於花期全年而得名。本是非洲島嶼上隨處可見毫不起眼的觀賞性小花,正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來到了亞洲,目前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種植且隨處可見。

當前全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無特效藥的前提下,科學家嘗試了根據從金雞納提取出的奎寧化學結構人工合成的磷酸氯喹用於新冠肺炎病毒的治療。鍾南山院士介紹說目前磷酸氯喹對部分病人有效,在當前臨床試驗中核酸檢測平均轉陰時間為4.2天,高於阿比朵爾、克力芝的6-7天。

大自然母親賜予我們救命禮物,所以請感恩大自然母親,善待大自然母親。

抗癌路之長春新鹼


抗癌路之長春新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