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妙法,也是最大的瑜珈,信得過好好修就到家了

(2012年2月29日晚飯後,大眾唸佛,南師拍案,佛號聲嘎然停止)

這個時候沒有佛號,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一個字都沒有了,心念乾乾淨淨。知道心念乾乾淨淨的這個,就是淨念,也叫做淨土。經說“心淨則佛土淨”,信得過,“淨念相繼”,就在這個境界上,都清淨了。這樣練習下去。

將來要死的時候,身上痛苦感覺都知道,這個清淨念也沒有丟掉,都在旁邊,不要被一切痛苦拉著走,反正知道要死的,痛就讓你痛吧!這一念清淨,“淨念相繼”……身體四大拆開了!痛苦……身體也捨掉了!都知道,也都不理,依舊淨念相繼,當下就在淨土。然後,天上人間,十方世界,任意寄居,自由出入往來。所以就是這一念,“淨念相繼”,就叫淨土。

剛才給大家寫出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句話是大勢至菩薩告訴你,當你念佛的時候,其餘什麼都不想,只有唸佛,這是“都攝六根”;唸到最後,佛號也沒有了,別的念頭也沒起來,此時就是“淨念相繼”。這個身體的感覺當然有,那是觸受部份,自然知道,但是不理,乃至其他念頭起來,也一概不理,自然“淨念相繼”,就是淨土法門,就可以到家了。到家以後,你們自己能不能開悟,能不能成就佛法,那是看你們自己開悟的機緣,至少不會墮落了。

現在就是“淨念相繼”。什麼都知道,也都沒有關係,沒有雜念妄想,只有“淨念相繼”。這是最大的法門,也是最大的瑜珈,比梵天境界一樣的清淨。你們信得過,就行了。這就是觀自在,觀自在就在這裡,淨土也在這裡。

身體的感覺,痛苦啊,舒服啊,知道不知道?知道啊!這些感覺反正無常的,理它幹嘛?這個身體架子,從媽媽肚子裡十個月借來用一用,用了幾十年夠本了,反正有一天要走的,算了吧,隨便你(感覺)怎樣。心理的念頭也一樣,無常的,一概不理,自然淨念相繼。

好了,懂了吧?

西方極樂世界二大菩薩,一位觀世音菩薩,一位大勢至菩薩,都是輔助阿彌陀佛用耳根唸佛圓通的法門。“大勢至”菩薩中譯的意義是: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號名大勢至。現在再告訴大家《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報告他自己修持用功的方法,大家要特別注意研究。

“大勢至法王子”,大勢至為菩薩的法號,他包含的意義非常大。我們知道宇宙萬事萬物有一股力量,來的時候誰都無法抗拒。例如我們業報盡了,生死來臨的時候,誰也無法抗拒。無法轉變諸法無常,此所謂大勢所趨。在消極方面說,乃至於一個國家民族世界劫運要來的時候,有時大勢至也無法抗拒。上帝與魔王同戰,必定魔王戰敗,上帝勝利,所以一個修持有成就的人,他克服困難,頓超生死之流,證得菩提,功德圓滿,智慧具足,也就是大勢至菩薩。“法王”為成就一切的聖者,佛稱法王,亦稱空王。等於尊稱孔子為素王一樣。

“素”即是“淨”,“淨”亦是“空”。成就十地以上的菩薩位,再輾轉修持,由等覺到妙覺位,謂之法王。若在八地以上的菩薩階段,稱之為法王子,等於人世間國王的太子一樣。所以,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皆是西方極樂世界輔助阿彌陀佛國土的二大聖者,稱之為法王子。

如何叫做唸佛三昧的念呢?譬如一人專心憶念著另一個人,而另一個人卻並未如此,這兩個人雖然遇見了也等於沒有相逢;必須要這兩個人彼此互相憶念,時刻不忘,同形影一般不能分離,才有感應。十方一切諸佛,憐惜憶念一切眾生,有如慈母憶念子女一樣,如果兒子違背了慈母,自己遠走他方,慈母盡在想念兒子,又有什麼用處呢?如果這個兒子想念母親,也同他的慈母想念他一樣,如此母子二人,雖然歷劫多生,也不會永遠離散了。俗情談憶念最深,無過於年青人談戀愛時。男女之間,連做夢、吃飯、睡覺都想到他,甚至於偶爾感情不好吵架也想恨恨他,只是二個境界不同而已。那真是應了唐人的詩:“勸君莫打同心結,一結同心解不開。”

唸佛如像年青人談戀愛一樣的憶念,那就成功了。可是很少人做得到。念幾聲佛,好像已對得起祖宗八代。所以說“染緣易就,道業難成”。壞事學會很快,學會好事非常困難,這就是眾生的業力,由一念無明愛慾來。許多父母兄弟姊妹六親之間,是多生的因緣憶念來的。此中因果很妙,有時候手裡抱的孫女,正好是前生的父母;也有許多人太親愛變成雙胞胎,也有前生是冤家今生成夫妻,天天在一起,彆扭一輩子,因果報應比電腦計算還快,都是由憶念而來。憶念力量很大,等於影子永遠跟著身體一樣,換句話說,我們思想的憶念永遠跟到生命不會分離的。

這是大勢至菩薩拿影子做比方,教我們如何唸佛,把我們憶念轉過來,不走世間的憶念,他告訴我們十方世界一切成就的如來聖賢,他愛念我們如母親想念兒子一樣,但為什麼我們不能見佛呢?世界上有些孩子認為父母管教嚴格,私自離家出走,不管父母的辛苦,有些聽到佛法就大笑逃走了。佛菩薩就想度你又有何用?因你要溜啊!如插電源,線路不通,接不上電源。

如果眾生心裡真切的憶佛唸佛,像想發財那個心情唸佛,或是現世,或者將來,必定可以見佛。甚至不必七天就到了。現前憶念不專,將來永遠憶念下去,必定也可以見到佛。科學講光速的威力,我把他改創一個名詞叫“念速”,心念的威力也很大,因為我們眾生本自具足自性真心的自性佛,與佛並無遠近的距離,只要自心得到開悟——見到自性的真心,自然佛就在現前,用不著假借其它方法,頓時間心開意解,密宗叫做脈解心開。心臟從外表看有八瓣,像蓮花一樣,自性光明呈現,自然心脈打開而見佛,就不需要用一個方法求自性光而自然與諸佛菩薩光光相接。

所以唸佛法門,必需要隨時隨地念念不忘,猶如做染香工作業的人,日積月累,自然就身有香氣。比如抽香菸的人,天天抽自然身上有煙味。你天天唸佛不斷,身上自然有佛味了!不是裝得怪模怪樣,而是心境開朗,與人和敬無爭,誠敬在心,念念如佛心,如染香人,久而久之,自身亦髮香光味道,何必一定要外形合掌裝作樣子,因此,這個法門叫香光莊嚴。因為心地誠敬,唸佛唸到脈解心開,本身身上味道轉變成清虛之香。

“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大勢至菩薩的報告說:我開始修習的方法,便是從一心念佛,得入無生法忍的境界,現在轉生來在這個世界,教化普攝一般唸佛的人,歸到清淨光明的淨土,佛現在問我修什麼方法,才能圓滿通達佛的果地。我對於六根門頭的修法,並無法選擇其利鈍的分別心,只要對六根作用,都歸攝在唸佛的一念,不妄想散亂,也不昏沉迷昧,就是自性的淨念。這樣念念相繼無間,自然就可得到唸佛的三昧,才是第一妙法。

大勢至唸佛圓通法門與觀音法門相像,有一個重點:必需注意“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迴轉聽自己內心所發出唸佛的聲音,反觀內聽唸佛的聲音,一字一念南無大勢至菩薩,或南無觀世音菩薩(或阿彌陀佛),念念相繼,眼睛不外視,耳聽唸佛的聲音,如此一心不亂的念去,也許有人念幾十年,念幾輩子,都不能得到淨念;也許有人很短的時間唸到淨念相繼,馬上三際託空,前念已過,後念不來,當體一念,如如不動。不思善不思惡,不思亦不思,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如此定下去,這就是淨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才是真正的唯心佛土。

假定中間偶然還有妄念起來,就唸南無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唸到沒有雜念妄想,截斷眾流,三際託空,正念現前。如此定下去,慢慢轉化自己的身心氣質,每一根神經細胞都轉細潤了,修持到受報圓淨,自然無煩無惱,坦然解脫,達到四禪八定定境。一道聖光要往生而去,極樂世界就到了;甚至念頭轉了,十方世界,任意可以居留。

所以,這一次我要諸位好好修唸佛三昧法門,配合靜定功夫,一定會有出格成就,願大家好自為之。

——節選自南懷瑾先生《觀音法門(略講)》

大聲念或微聲念,都要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最好耳根不要分聽外界的聽音。在唸佛中間,縱有一個雜念,要立即自淨其意,要以唸佛之念來遮斷一切雜念,專心注意在返聞內聽上,雜念自然中止不生。唸到六根不受外界影響,念念是佛,這樣也就是合於觀世音菩薩“返聞聞自性”的法門,同時也可進入大勢至菩薩“淨念相繼”的唸佛境界。

如此念去,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直念下去,當然沒有不成就的。如是修去,在活著的時候,身體鍵康,百病消除。一旦臨命終時,可以不麻煩自己,也不拖累別人,那便恭喜自在了。

持名唸佛是出聲唸佛,要聲氣合一。瑜伽唸佛,是意念合一,達到如《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所講:“淨念相繼”的境界。這也就是心心念佛的法門。如活在世間,能修到“淨念相繼”,將來臨命終時,往生淨土,必然成就。

所謂“淨念相繼”,就是由持名唸佛或觀想念佛,而到達隨時隨地,念念在佛念之中。這種瑜伽唸佛,最初正如白居易的詩偈所說:“坐也阿彌陀,行也阿彌陀,縱使忙似箭,還是阿彌陀。”隨時都念念在阿彌陀佛。平常一般人說,現在是超音速的時代,一切都講究快,講究速度。所以許多人都說,我太忙了,工作太緊張了,沒有辦法念佛。聽來好像蠻有道理,但是忙到極點,也不會像射出去的箭,發出去的子彈那麼急速吧。縱然忙到這個地步,身忙心不忙,能夠做到還是一念在“阿彌陀佛”上,必定成就無疑。

如此隨時隨地念下去,漸漸的念也念不起來了。只是一片清明,了無雜念的閒心。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業重障深,唸佛念不起來了,其實並不一定。有的正是到了淨念境界。清淨現前,這樣身心清淨,突然斷念,既無過去心,也無未來心,現前一念清明,佛也沒有,念也不生,清淨現前,正是淨念。此時保持身心一片,了了常知,任運自在,這樣就是淨念相繼了。然後一旦身心解脫,當然淨土現前,絕對不會不成就的。

如果在淨念中,了了常知,既不昏沉,也不散亂,頓然定住似的,你就讓他多定一會,更好,試看五百羅漢的造相,各個不同,有的正在掏耳垢,有的正在捏腳,他就如此地入定不動了。佛國禪師偈雲:“有時且念十方佛,無事閒觀一片心。”諸位若能唸到如此境界,當然無不成就唸佛三昧。我當隨喜,我當歸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