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故事

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

今日钟楼

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
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
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
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

(望贤坝古村落图)

在钟楼区的新闸有一条童子河,从城西北缓缓流至薛家,新闸,三井乡边界倪家湾处,一分为二,向东经下塔桥、王家桥、曹村桥、大湾浜、万福桥至通江桥流入北塘河。新闸老百姓一直称此为北童子河。倪家湾向南经杨家塘、徐祥湾、孟庄大芦荡、西河洞进入大运河。当地人称西童子河。西童子河杨家塘东称东杨村。河西称西杨村。为城西著名杨姓聚居地,数百户人家以杨姓为主。

此杨姓族人始祖名杨天义,身材魁梧,有英雄气概,笃信理学。元朝末年,张士诚据苏州,天义从苏州北寺塔来常州芦墅,设帐教学。时西河洞有豪强武装谬贤,附张士诚,带数百人筑坝西河洞,勒索行人和船只,为害当地百姓。缪贤闻天义大名,深夜冠带来见,天义谓谬贤说:“汝才识过人,应归命真主,而自甘小冠,窃所不取也”。缪贤从天义言,裂其帜,掘其坝,散其众。从天义游学,成为善士。天义以理学荐官户部给事中,历詹事府詹事。赐进士,诰授通议大夫。缪贤亦与天义同朝为官。明朝嘉靖时常州进士薛应旂曾著文此事迹。

天义子孙后来在童子河西的西杨村定居。随着人口逐渐增多,杨氏向外迁移,其中一个名杨梃,字宾臣,号鲁生。清初顺治二年,清兵占领江南,围困江阴。杨梃率部众七十八人追随卸任江阴典史阎应元,城破后牺牲。清道光年间,杨氏后人在杨家祖坟夹巷口(现为常州检察院内)围一衣冠墓,供杨氏后人祭扫,现墓已不存。

杨氏崇文重教,六百多年来出了数位进士。自明末杨会兆迁居河东,族人不断增加,而童子河把东西杨氏分开,来往很不方便,杨氏族人就和地方士绅官员商量谋划在童子河上建一石坝,在今西杨村东的童子河上,名为“望贤坝”,以垂千秋。到了清朝中期,望贤坝河东村已成为了有三百多人的一个城西小集镇了。小集镇上各种店铺林立,每天上午,周边乡民挑着或背着农产品来集镇交易,有的到小镇喝茶,购买生活用品,当时的望贤坝良田肥沃,桑麻成行,绿竹环村,猪羊满圈,鸡鸭成群,乡民男耕女织,成为欣欣向荣的乡村乐园。

此时期杨氏重教兴学,曾同时期考取十三个秀才。咸丰六年,全国大旱,退休进士杨焕瑛率杨家调集二千多人,水车一百零八部,从大运河向毛龙河翻水抗旱,受益田地几万亩。

咸丰十年,太平军打到江南,村民大多逃离。小集镇上商店更是家家关门逃离,望贤小镇被烧光。望贤坝杨氏经此劫难,人口大量散失,村中田地荒芜,乡民大伤元气。

童子河分岔处倪家湾,出了一个清朝将军,乡民们称为倪将军,驻防南京,每次回家探亲都走水路,因西童子河有望贤坝阻挡,只能通过小船。倪将军每次坐船回家只能绕道北童子河从通江桥回家,要多绕好多路,于是就和杨家及地方官商量,掘掉望贤坝,放宽河道。地方官觉得也有道理,杨家虽万分不舍,但河宽了,可行大一点船,也是好事。于是就掘掉望贤坝,而用木桥代替。民国年间,又换成石桥,上世纪60年代又改造成环形拱桥。虽然在文革时期改过桥名,但童子河两岸的杨氏旅人始终把此桥称为“望贤坝,或望贤桥”。

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
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大运河故事 | 龙城望贤坝

钟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