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統民: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

 

劉統民: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


 正午,陽光正暖暖的照在綠色的定邊大地上,新栽植的樹苗如重彩的油畫,將美麗定邊裝點出無限的生機。每每看到眼前的景象,他的內心總會湧起一陣陣的激動與欣喜。工作16年以來,他全身心的投入到榆林市定邊縣林業綠化進程中,身為一名林業工作者,他深愛著每一片綠色。他就是榆林市定邊縣林草工作站的林業工程師劉統民。

  善於學習,靈活運用 爭創業務工作新佳績

  2004年,劉統民到定邊縣林草工作站工作。參加工作以來,他勤奮務實、愛崗敬業,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業務工作進行改進。使用GPS定位儀,打破了原有靠對坡勾繪、地物標示和實地丈量的粗放性外業調查和勘界的方法;應用arsgis和coreldraw等製圖軟件,解決作業設計原由手工製圖面積不準的問題,使得小班地塊的面積準備和圖紙完善,更便於保存和查閱;用Excel表格填寫兌現明細表,他上班第二年教單位職工用電子表格填寫退耕還林兌現明細表。三項新技術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定邊縣林草工作站的工作效率,還提高了調查地塊的準確度。

  敢於實踐,積極創新 開創林業產業新篇章

  2012年,定邊縣城郊防護林開始建設。劉統民本著創新化、科技化、園林化、產業化、效益化的設計理念,多次步行到定邊縣十里沙村去了解情況,白天跑現場組織協調施工,發現問題、找出原因;晚上加班修改設計圖紙查漏補缺,尋求解決辦法,整理彙報材料,編制設計。

  經過三年多的不斷推進,不斷完善,這條長54公里,平均寬度100米,總面積8000畝的城郊防護林終於建成了。從無到有,從一張張紙上的精美圖片到地上各具特色的主題公園,無不顯示出他對林業工作的熱情。“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一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旅遊景點,感覺當時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算是為定邊的綠化貢獻了一份微薄的力量。”劉統民說。

  勇於擔當,執著追求 注入鄉村振興新活力

  “心中有山水,處處可林秀。”劉統民在工作中不斷踐行著這句話。定邊縣紅柳溝鎮沙場村曾經是個有名的貧困村,近些年靠著香瓜產業實現了脫貧,劉統民瞭解到該村的具體情況,根據實際有利條件,提出“賞桃花、品相瓜、遊沙河”的主題創意,在原有農業單一的品牌香瓜的基礎上搭建田園林業,把沙場村打造成一個可供城鄉居民休閒、採摘、遊樂的美麗鄉村。如今在沙場村,不管是烈日暴曬還是小雨淅瀝都能看到劉統民忙碌的身影,他或是拿著圖紙在比對,或是在和種樹的農戶交流……當地農民都親切的叫他“劉忙”。

  劉統民作為一名林業工程師,不斷詮釋著擔當與責任,也獲得了不少榮譽。2010年被國家林業局科學技術委員會評為“ABT與GGR系列研究與推廣一等獎”,2013年被陝西省林業廳評為“陝北抗旱造林綜合配套技術推廣一等獎”,2015年被榆林市定邊縣人民政府評為“三年之綠大行動先進個人”榮譽,2018年被評為榆林市勞動競賽創新標兵。

  劉統民說:“我父親是一名林場職工,母親一直從事育苗生產工作,從小受到林業家庭的薰陶,便熱愛上了林業事業。在各級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信任和支持下,獲得定邊勞模的榮譽稱號,心裡的壓力和動力同在,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將壓力變成動力,為我縣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王霞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