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这三个“度”,让你的人际关系如鱼得水


掌握好这三个“度”,让你的人际关系如鱼得水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喝优益C,广告上说多喝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于是他天天喝。

半年后,有一天他突然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罪魁祸首就是喝了太多的优益C。

无独有偶,我去年有段时间莫名其妙的喜欢上喝苏打水,苏打水呈现弱碱性,里面含有碳酸氢钠外,还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不错的饮品。

于是,我每天四五瓶的喝,半个月后,总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的反胃,回想这段时间饮食也没什么异常, 唯一不同的就是喝了太多的苏打水。

基于这一推理,我查阅资料发现,过量饮用苏打水会造成反胃呕吐的症状,于是赶紧把手上的苏打水给停了,嘴里喃喃自语到:过犹不及,任何东西都要有个度啊

其实又何止是进嘴的东西呢?做人也是一个“度”字当先。

日常生活中,度这个东西最难拿捏,却似乎随时都在面临,小到平时应该喝多少毫升的水,大到你应该如何去平衡家国天下之间的关系。

掌握好这三个“度”,让你的人际关系如鱼得水

今天,我们单从修养的视角,来聊聊人的“三度”。


1、说话有尺度

生活在社群中的我们,每天都会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如何说话,该怎么说话,这个度的掌握就非常重要了。

之前有个电视节目叫《相声有新人》,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节目,却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火了一把。

但是,火的不是这个节目,而是节目里面一对参加相声演说的夫妻。

一对上海交大博士夫妻在参加相声节目时,自称创造“公式相声”,对传统相声冷嘲热风,并说曾经的那些相声都不是相声,今天他们要给大家展现什么才是真正高级的相声。

在台上,出言不逊,现场挑战相声界的郭德纲老师,并说要郭德纲老师好好学学,看不懂的他可以解答。

在被淘汰之后更是当着大家的面直接放话:“咱们走着瞧!”

掌握好这三个“度”,让你的人际关系如鱼得水

这对博士夫妇说的话把台下所有观众都给汗颜了。

一个爱好相声的学生,在公众面前公然冲撞相声界几十年的老师,毫无礼貌,说话的音调更是飞扬跋扈,让在场的观众一阵唏嘘。

这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孩子吧?很多人在想,有人评价说博士的学历也拉不起他那毫无教养的说话方式。

一个人的修养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教养,而一个人有教养的人从来都不会如此说话。

我们说,教养的本质就是对外的分寸感,对内的克制力。

掌握好这三个“度”,让你的人际关系如鱼得水

这个对名牌大学的博士,不应该来学说相声,应该先去学学如何《好好说话》。

很多时候,我们脱口而出的语言,也许自己爽了,但听话人未必觉得舒坦。

而更可怕的不是说话不过脑子,而是过了博士脑子的话依然让人嗤之以鼻。

学诚法师在《好好说话》里说:

成熟而有尺度的语言体系,是人类社会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语言帮助人们可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心情、意愿、感受之类主观的东西,可以通畅地在人跟人之间进行传播。

说到底,语言不仅是声音,而是输出思想的工具。一个说话有尺度的人,才有能力传达给别人好的思想。


2、行事有态度

上周,朋友给我吐槽自己工作上的一个合作伙伴。

她说,公司最近发展越来越好,业务也不断扩展,合作的客户不断涌入。

其中一个项目有三家公司想要争取和他们合作,于是便叫他们各自写一份合作的方案先提交上来。

其中有一份方案,看得他是分分钟把方案扔进了垃圾桶。

这份方案里面,多处把甲方和乙方对调,让人看了不知道甲方到底是谁,乙方到底是谁,甚至还把公司的名字给写错了,里面的详细合作内容也多处不明确。

最后询问得知,因为领导忙于其他事务,所以叫底下人在处理,下面的人随随便便的下载了一个模板复制粘贴,连基本的逻辑关系都没有搞清楚,直接就拿过来了。

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员工做事情如此马虎,上级却完全不经过审核就叫人送到合作单位,这样的处事态度,他们当场就直接把该公司给Pass了。

可能你也会好奇,明明在努力争取合作,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做事态度呢?

事实上,这个社会还真有在你我看来无法理解的处事之人,抛开个人能力不说,连最基本的态度都没有放端正。

好吧,接下来这句是鸡汤:“决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的处事态度。”

掌握好这三个“度”,让你的人际关系如鱼得水

3、做人有温度

以前我们夸赞一个人,总是说:

他是一个好人;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他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

后来又出现了“正能量”,我们开始用正能量去赞美那些优秀的人。

而现在,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喜欢用“有温度”。

做人温暖有度: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慎廉,勤正刚直勇。

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我们称他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给有需要的人让坐;

在寒冷的冬季别乱扔垃圾;

在马路边帮助遇到突发事件的陌生人;

……

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背后,都是一个有温度的人展现出来的品质。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如果被人怼了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有个回答是:怼回去,并得了很多赞。

乍一听,所有人角色带入的认为这答案很解气,纷纷点赞。

但是是非非,从来就不是争论的重点,正如宏观经济学派和微观经济学派的代表们争论了几十年,也没有得出到底谁才是社会的主流一样。

每个人对事物的衡量标准都不一样,在对人对事上,度的拿捏也大有不同。

但生而为人,我们应该好好对自己的同时,也应该以礼待人,做个说话有尺度、处事有态度、为人有温度的上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